想太多,会拖垮一个人
要想活得舒服,需付出极大忍耐,
首要忍的,便是不去多想。
文 | 罗楠
想太多会拖垮一个人 来自好好虚度时光 00:00 16:36 ▲主播/思婕 配乐/Carla Bruni-You Belong To Me
我的一个朋友,许多天前胳膊上长了一颗痣,原也没上心,奈何那痣毫无消退的意思,竟有日渐坐大之势。
朋友心内惶恐,又觉得还没严重到非上医院不可,就上网去查。
一查了不得,是淋巴瘤吧,临床上有些疾病也和痣有关,再发展下去可能癌变……
总之,这颗痣就像一粒有毒的种子,随时都可能长大、变异、衍生、爆破。
他惶惶不可终日,日夜瞎琢磨,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去医院,仿佛是等待一个最终的宣判,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时日无多。
到了医院做完常规检查,确定就是普通的一个痣,当天就做了激光去除。
完了?朋友却一点儿也不轻松。
十几天的担忧害怕,已经使他的神经紧张到濒临崩溃,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去医院前的这些时间里,他是连身后之事都暗自交代清楚了。
何必呢?大家说,早一点去医院不就得了。白白折腾了自己好多天。
人有时候并不是讳疾忌医,可能仅仅是怕麻烦,但却忽略了它背后的附加品:胡思乱想。
事件只是一个点,思维却由此向外无限发散,不是客观的思考,而是主观的臆断。
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纠结于小情小绪,患得患失,不仅不会减轻明天的负担,连今天的快乐也死得很快。
多思无明,只会助长犹豫、彷徨、纠结,耽误事态的发展。
古人爱说“三思而后行”,其实一直被人曲解。
《论语》公冶长篇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它的后一句却是:“再,斯可矣”。
季文子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反复思考然后再行动。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说:
“结合以往的经验,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思虑太多,往往事情越想越怕,索性不要开始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实验者在周日的晚上把未来7天预想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
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当着所有实验者的面打开烦恼箱,逐一与成员核对烦恼。
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烦恼,并未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剩下的“烦恼字条”再投入箱子,等三周后再来寻找解决之道。
结果到那一天开箱后发现,那些烦恼反而已经不是烦恼了。
原来人生中的大多烦恼不过是“自扰”,是人为的将其放大、发酵,芝麻绿豆大的窘境脑补成苏迷庐山般庞杂,心里一乱,脚步就慌,选择便错。
夜里想了千条路,天亮依旧卖豆腐。而世间所有麻烦事,不外乎不敢开始和舍不得结束。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那些不纠结,不焦虑,不钻死胡同的人,从来都是想到便去做,宁可到时纠错,也不让自己在瞎想的黑洞里沦陷挣扎,一步步被内耗拖垮。
我有一位亲戚平姨,二十八岁那年守了寡。
遭遇突如其来的意外,从此被四面密不透风的痛苦,无法转圜的命运围困着。
那个年代,离婚尚需要背负不小的道德压力,而丧偶,则是一件掺杂着宿命与阴沉、诡异与不幸的事,这种压力比摆脱腐死婚姻来得还要沉重。
仿佛她的生命价值和情感价值从此折到谷底,一生将笼罩在阴影下,绝无机会反弹。
亲朋好友皆在长吁短叹:以后你该怎么办?
何况,她还有孩子,三个孩子。
在那些无尽的长夜,她一定也是受尽回忆的蚕食,现世已然荒凉如此,还要忍受辛劳、孤独和世态炎凉。
生活里的每一项琐屑小事都会成为巨大烦恼的来源,绝望压顶,濒临失控,一次次使寡母经历人世的破碎冰凉。
这样的人生,人们是不会苛求它应该怎样完美,她也可以如祥林嫂一般唠唠叨叨四处抱怨,但平姨没有。
既然悲剧已经酿成,不想生活有更大的崩塌,就得想尽办法护住最后的体面。
这体面不过是忍耐,是克制,是万箭穿心后的习惯就好。
所以,支撑她挨过岁月,挺过危机的,不是哭天抢地,不是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而是看透人生的“无常”后,迅速收拾起旧河山。
积极地争取,积极地做事,不执念强求,也不遗憾抱怨。
她把孩子逐一养大、成家、立业,她能从小店铺做起,一步步壮大成规模超市,年过五十又开始创业,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养老院。
所有成功之人身上都具备的特点便是不敷衍、不抱怨、不自卑,接受命运的馈赠,也有能和命运讲和的笃定。
万事不嘀咕,不做不切合实际的胡思乱想,不让弯弯绕绕的心思捆绑人生,不做无谓的假想,简直是一个人的高度自律。
村上春树在33岁那年开始了跑步,起因是开始写作后需要高强度的脑力支撑,要维持体力,所以将跑步作为终身爱好。
但他却说:
“写小说是一个不断往深处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沾染一些黑暗,但跑步可以帮我抖落它们,跑步就如驱魔。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跑步的原因。”
我更愿意将这段话比作人生。
人生而皆苦,事多俱烦,总会有悲观、消极的念头,多思必然导致多虑,多虑会令人步履沉重,慢慢患上一种叫做“想得太多”的慢性病。
它不会立时发作,却会渗入精神的肌理,改变你的生活态度,继而在拖延、抱怨和逃避中度过一生。
亨利·福特说,世上能够成功的人,他的精神必定是敏捷、轻快、强壮的。
世上最美的东西,它的身上所有多余的重量都会被消除掉。
当然,每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但相同的一点一定是,他不会被多余的空想所累,不会被主观的假想裹挟。
当假想的苗头甫一出现,便及时制止,不如跑步,不如做事,不如起身把家里的玻璃全擦一遍,一旦你开始着手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便已成功了一半。
所以我喜欢亦舒书中那些女子,食人间烟火,知炎凉冷暖,不是天使,却是精灵。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来时路已不可回头。
从不辩解,亦不抱怨,始终鼓足勇气,倔强地听从内心召唤,永远地活在当下,把握此时。
对照我们的生活,便是理性思考后的马上去做——
一件方案的确定,与其大家七嘴八舌反复开会讨论利弊,不如快速去落实执行;
对另一半猜忌怀疑试探,不如学学男性思维,冷静理智、行动直接、目标明确,把空出的时间用于提升自我,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
想要开始读书,又纠结于到底读哪一本好,不如拿起身边离你最近的一本;
想写作又没信心,想下笔又不知道写什么,那就从日记开始写起;
工作没兴趣,又舍不得辞职,不如试着认真做好手头的小事,专注,会让你热爱。
要想活得舒服,需付出极大忍耐,首要忍的便是不去多想。
好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是林清玄为朋友题的字“常想一二”,因为生命里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
紧接着,他又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
失控的忧思不仅会吞噬快乐的念头,也将慢慢侵蚀精神的骨头,那并非忧患,而是患得患失,余生任何一点快乐和得到,都会伴着失去的恐惧和骇怕,既而,自我怀疑与自我折磨。
减轻精神的负累,不做缺乏逻辑的思考,“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灵魂的解脱,便是安宁岁月里小小的幸福。
最后,以一首禅诗与诸君共勉——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本期作者:罗楠,喜旧人,旧事,旧物,旧时月色;爱美衣,美食,美景,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