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在马祖
妈祖在马祖
作者:听风
行 走 自 然
(图/网络 排版/徐龙云)
记得那年环游台湾岛归来,我曾说过,'台湾的海水,有灵魂的颜色'。初夏五月,经黄岐来到马祖,放眼一片清澈蔚蓝,海水蓝天依旧,我满心喜悦无以言表,一颗放飞的心顿时扬起了翅膀。
北竿的芹壁休闲度假村,古朴幽雅又不失几分异国风情。这个海边村落是马祖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聚落,富有闽东建筑特色。古厝呈不规则的阶梯状,依山势筑成,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石城。风雨沧桑之后,石厝改为民宿或文艺空间,坐在海景座位上,看着远近石厝,屋顶整齐地压着一块块可爱的'压瓦石'。五月的绣球花恰值花期,大团花朵沿路倾情绽放,仿佛洒落路边的绣球,刚毅的石壁映衬花色的柔和,沉稳中见唯美,别有一番风味。远处海面,神奇的龟岛如同静卧水中悠闲的海龟。海风吹来,阳光海浪沙滩,一片静谥,时光变得迟缓起来,我不禁想到,倘若择城终老,这里应是适合慢生活的好去处。然而,在五十年代,这个偏僻宁静的山村俨然是枕戈待旦的军事重地。沿路石壁,甚至不经意的转角,都能看到铭刻的当年政治标语,如今硝烟早已散去,仇恨也被两岸浓浓的亲情消融,眼前一片碧海蓝天,岁月静好。
马祖解禁之前修筑了很多军事防御,现在都成为游客的游览观光点。南竿的八八坑道,是马祖藏酒的著名酒窖,相传原为当地人躲避海盗侵扰的山洞,后被改为备战的战车坑道,为纪念蒋公88岁寿辰,改名为'八八坑道'。阴冷深长的坑道里,空气弥漫着浓浓的高梁酒香;北海坑道,有很多人体模型再现当年开凿坑道的艰辛情景。为开凿用以停泊战艇的'地下码头',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除了部份以火药爆破之外,其余全部是人工开凿,坑道深入山腹,全长700公尺,花岗岩壁坚固无比,可以想象当时修凿工事的百般艰辛。尽管是一道道极为壮观的特殊景致,我还是感觉到沉重,一场战争的磨难,曾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两岸亲人近在咫尺,却天隔一方,当今和平对于人类是多么可贵。
这些天,行在马祖我便想到妈祖,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的力量,似乎时时被这古老的信仰深深庇护。在马祖,妈祖是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马祖的根在大陆,早期移民多半来自福建福建的长乐和连江两县,民间信仰也传自福建本土。据清初《使琉球记》记载,宋朝福建湄洲的林默娘(人称妈祖),得知父兄船毁人溺,她飞身入海拯救因而罹难,遗体随海漂至闽江口附近的竿塘岛(即今日马祖列岛的南竿岛),为渔民打捞上岸,并就近将她葬在岸边。妈祖葬于马祖天后宫宫内的灵穴石棺中,供奉至今,此岛因而称为'妈祖岛',该处港口称'马祖港',简称'马港'。
在南竿的马祖村,坐落着著名的马祖信仰中心马港天后宫。马港天后宫,庄严肃穆,香火兴旺。正殿门柱楹联为:'天恩浩荡惠施四海,厚德汪洋泽被万民'。正殿内供奉的妈祖圣像,庄重祥和,许多信徒正虔诚祭拜,祈求安康。为保护案前安放的妈祖灵穴石棺,庙方慎重地装上了强化玻璃。据当地传说,每逢灾难来临前,灵穴便飞出一团火球,即是妈祖出行救难;在天后宫改建落成时,庙方原本想为灵穴涂上油彩,但任何涂漆都无法上色,无奈之下,庙方决定掷筊请示,妈祖做了保持灵穴原样原色的指示。至今,灵穴从未移动过,也仍是最初原貌。站在天后宫仰望,可见坐落山顶的妈祖巨神像,其28.8米的高度,由365块花岗石组成,是全世界最高的妈祖神像。只见身着宫装的妈祖,手托神灯,慈爱祥和,面朝湄洲祖庙,护佑每寸土地上的马祖岛民帆樯稳渡,世代平安。每年的元宵节,马祖会举办全年最为隆重的摆暝和迎神风俗活动,参与信众不计其数。近年来,连江县于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此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活动,以"妈祖在马祖'为口号,传播将妈祖大爱精神。随着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马祖岛上的宫庙亦著力追溯其各祖庙,认祖归宗,这何尝不是一种浓郁的归国思乡之情呢。
而东莒岛,东犬灯塔早已将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台湾第一座用花岗岩建造、有着百年历史的灯塔,每晚会固定闪烁一长二短的灯号。灯塔之下,俯瞰海滩,看洁白的海水层层涌上礁岩,倾听海水拍岸,看阳光洒满大片绿草地,白色灯塔映衬着蓝天,美不胜收。海风吹过,大片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晃着,海边的路很长,一直通往远方。我不禁仰望灯塔,这东莒岛上最美的光引讯号,曾划破夜雾引领了无数迷茫的航船,屹立百年的塔影,如同一个人执着的等待,十年百年直至永远。
马祖,随处皆风景。是两岸同根相承的信仰,是历史的深刻铭记,使原本平凡的马祖海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个被妈祖世代庇佑的岛屿,空气中丝丝入扣地传递着海洋信息,每寸土地、每片海域都闪耀着妈祖之光。
来源:湄洲妈祖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