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城市的秘密!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早茶月光
一文读懂中国城市的秘密!



中国经济目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这是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也帮助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6年,中国的工业化率(39.9%)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值(26.5%),而城市化率(57.4%)与世界平均水平非常接近(54.3%)。作为比较,2015年G7国家的工业化率为24.4%,城市化率为80.7%。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将向这些国家靠拢。



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成就,归结于工业化的巨大成功。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11.20万亿美元,是美国GDP总量的3/5,,印度GDP总量的5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从经济数据上看,22015年,中国主要大宗商品的消费总量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粗钢、精铜、电力消费总量均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量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另外,2015年,中国汽车汽车、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等大件消费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电脑、空调、彩电更是占到全球总产量的80%-90%。


而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一方面是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流动,另一方面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改革开放后财政分权体制都使得中国具有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使城市部门资本深化,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降低,扩大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差距。



城市化的发展将会拉动中国内需增长、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经济增长由工业驱动转向城市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工厂的逐渐饱和,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将是城市化的发展。


换言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工业化”转型为“城市化”——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以及资产价格,都有重要意义。


一、拐点2013年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2013年前后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 分析中国近十几年的宏观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拐点。在2013年之前,大城市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低于小城市,而2013年之后,大城市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不仅反超小城市,而且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个拐点的背后蕴含着怎么样的经济学含义?我们认为,这个拐点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2013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工业驱动,小城市依靠廉价的资本和劳动力,通过出口加工等行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2013年之后,世界市场趋于饱和,单纯靠简单的工业生产,扩大市场规模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这时候,经济的增长只能依靠那些有内生增长动力的地方,也就是大城市。大城市依然可以依靠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获得增长动力。也就是说,2013年的经济增长拐点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工业驱动转为城市驱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逻辑,我们对中国主要城市进行了分组研究,从城市级别,GDP规模,和人口规模几个变量来讨论不同城市发展速度的变化。


按城市级别分组


纵观近二十年中国各级城市的经济增速,可以看到几个重要拐点:


第一个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三线城市经济增速开始追赶一、二线城市[2]。2001年,三线城市的经济增速还落后一、二线城市3%,这个差距逐年缩小,到2006年,三线城市经济增速彻底反超一、二线城市。


第二个拐点是2009年,四万亿政策刺激经济,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增速的差距从2009年的3%扩大到2011年的5%。2012年新一代领导班子上台,中国经济进入后四万亿时期,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速的差距缩小。2013年,一线城市经济增速反超二、三线城市。



2004-2012年,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年均GDP增长率比一线城市高3-4个百分点。而2013-2015年,这个关系却发生了反转。一线城市的增长率反超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经济增速被一二线城市甩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口增长率(户籍人口)的关系在2013年前后却没有发生变化,都是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呈阶梯状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的增长率的差距拉大,2013-2015年三线城市人口几乎为0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了人口农村和三线城市向一、二线大都市圈迁移的阶段。



按GDP分组


将所有城市按照2004年和2013年GDP分别分组,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断点。2004-2012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年均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率越高。2013-2015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年均增长率越高,人口年均增长率也越高,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在经济最不发达的城市中,人口出现普遍的负增长。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态势愈发明显。


图注:2004年和2013年的GDP分组依据不同,图中只展示2004年的分组依据。2013年相应的分组依据为0-500亿,500-1000亿,1000-1500亿,1500-2000亿,2000-5000亿,5000-10000亿,10000亿以上。


按人口分组


按照各城市2004年和2013年的户籍人口分组,可以看到规模不同的城市在2013年同样存在拐点。2004-2012年,人口越多的城市GDP增长率越低;2013-2015年,人口越多的城市GDP增长率越高。


2004-2012年,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而到了2013-2015年,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人口增长率几乎为0,反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愈发明显。


图注:2004年和2013年人口的分组没有发生变化


二、拐点背后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2013年前后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水岭。从2012到2013年前后开始,第二产业比重开始急剧下滑,第三产业比重开始加速上升,投资比重下滑,消费比重上涨。



和产业结构变化相关


2013之前,GDP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2013年之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反超第二产业,且有平稳上升的趋势。而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消费和投资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两股主要力量,这些年来二者的关系交替领先。2013年之后,消费对于GDP的拉动力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投资与消费的差距达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最大值。



城市产业结构


总体而言,大城市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小城市第二产业占比较高。2015年,一线城市第三产业占比接近七成,二线城市第三产业占比约五成,三线产业占比不到四成。


一线城市消费比重较投资比重高,经济非常倚重消费。而二线三线城市的投资比重更高,三线城市的投资和GDP之比超过0.9。三线城市对于投资的依赖非常高。



区域产业结构


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呈阶梯状分布,东部第三产业占比最大,西部第二产业占比最大。东部消费品零售比重最高,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


可以看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模式存在本质的差异,东部主要依靠消费,依靠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而中、西部主要依靠投资,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按东、中、西部分组


2013年对于中国的区域发展,也是一个分水岭。2004-2012年,西部的GDP增长率领先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人口增长率都领先东部。而2013-2015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反超中、西部,人口增长率更是远远甩开中、西部。2013年之后,中部的经济增长率骤降,人口更是变成负增长。



不同产业结构的分水岭


2013年不仅是城市规模层面上经济发展的拐点,同样也是产业结构层面经济的拐点。通过对于城市发展模式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拐点深层的逻辑。


根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高低,把城市分为工业主导和服务业主导。根据消费品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对高低,把城市分为消费主导和投资主导。


2004-2012年,工业主导与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在GDP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方面都是平分秋色。到了2013-2015年,工业主导的城市被服务业主导的城市甩开,无论是人口增长率还是GDP增长率都远远落后于服务业主导的城市。


这样的反转在消费与投资的划分更加明显。在2004-2012年,无论是GDP增速还是人口增速,投资主导的城市都占了上风。而到了2013-2015年,局势反了过来,消费主导的城市的GDP和人口增长率都反超投资主导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更是高出了十几倍。



股票市场的分水岭


Wind资讯借鉴国内外证券市场的行业分类标准,推出了一套行业分类标准,把中国的上市公司分成100多个行业,做出一套行业指数。我们又从这100多个行业中挑出其中消费类、服务类和工业类行业,分别计算其指数的平均值,得到消费指数、服务指数、科技指数和工业指数。


2013年也是股票市场的拐点。消费指数与工业指数的比值在2000年到2009年之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09年之后,这个比值开始上升,2012年之后消费指数开始超过工业指数,并且差距迅速拉大。2012年初,两者比值接近于1,到2018年初,两者比值已经超过1.8,也就是说这六年间,消费类股票的表现要比工业类股票好80%。


服务指数与工业指数的比值也呈现这样的趋势。2000-2012年,服务业指数与工业指数的比值呈下降趋势。2013年之后,这个比值出现断崖式增长。从2013年1月份的0.8上升到2018年4月份的1.4,上升了75%。这说明2013年之后,服务类的上市公司表现远远好于工业类上市公司的表现。


科学技术行业与工业指数的比值同样是在2013年之后迅速飞增。这个比值从2013年1月份接近于1上升到2018年4月份接近于2,五年间上升了近100%。


注:

[1] 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0.6%,粗钢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2.3%,精铜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1.4%,电力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6%


[2] 本文中,我们定义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为天津、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郑州、合肥、福州、厦门、长沙、佛山、东莞、苏州、沈阳、西安、大连、济南、青岛、宁波、无锡、长春、哈尔滨、太原、南昌、石家庄、贵阳、昆明、南宁、海口、三亚、呼和浩特、兰州、温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我们把三线及以下城市都归入三线城市。


[3] 东中西部划分方式如下:东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河北、辽宁、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标签: # 城市 # 人口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