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的闻一多,为何最终选择了离开
影视作品《建国大业》中的闻一多演讲再现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946年7月,在李公朴追悼会上,这是闻一多先生所做的讲演最后一句,当天下午他遭到了特务的暗杀。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爱国民主战士。
闻一多画像
1930年夏天,闻一多先生应校长杨振声邀请,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国文系主任。 来青后,闻一多先是在学校斜对面的大学路租住,后迁至汇泉路的一栋小屋。第二年暑假后,闻一多又搬到了学校的第八校舍——校园一角的黄墙小楼里。楼上是闻一多的住所,楼下住着数学系的教授黄际遇。
梁实秋先生在《忆青大念一多》一文中描述了闻一多宿舍的情景:"他的书房中参考图书不能用琳琅满目四字来形容,也不能说是獭祭鱼,因为那凌乱的情形使人有如入废墟之感。他屋里最好的一把椅子,是一把老树根雕成的太师椅,我去了之后,他要把这把椅子上的书搬开,我才能有一个位子。"
影视作品中的闻一多形象
在青期间,自《死水》之后已经很少写诗的闻一多,突然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一首诗歌,叫做《奇迹》,这首现代散文诗,被誉为是他告别诗坛的压卷之作。诗中写道,"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闪着宝光,我要的是整个的,正面的美。"在诗中,闻一多先生毫无保留的展示了他对方令孺的情感。而在《新月诗选》中有两首方令孺的诗,似乎是对《奇迹》的遥相呼应,表达了自己对闻一多真挚的情感和无奈的心境。
臧克家
在青岛,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的相识,那是在1930年的夏天。臧克家是英文系的新生,但是他想转到中文系就读,当他找到闻一多,提出转系的请求时,闻一多很快答应了,说知道臧克家写的诗作《杂感》,对里面"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一句深有印象。一诗识人才,闻一多先生可谓慧眼。
闻一多故居“一多楼”和花岗岩半身像
闻一多曾经讲过,"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火和热来。"1932年,校园内的学潮风波使得闻一多最终决定离开,前往北平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告别了青岛这座海滨小城。
如今,在海大校园靠近红岛路的围墙附近,有一座花园,正中竖立着花岗岩雕像,是著名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的半身像,出自青岛雕塑家徐立忠之手。后面的欧式风格建筑,就是闻一多当年的旧居——如今的"一多楼"。
碑文由他当年的学生、诗人臧克家亲自撰文并书写,"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曷可遏止?立庭院以石,以为永念。俾来瞻仰之中外人士,缅怀先生高风亮节而又所取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