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和万里长城竟在这里相会!文明守望今晚八点精彩继续!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明目款款
万里茶道和万里长城竟在这里相会!文明守望今晚八点精彩继续!

《文明守望》第十期

于6月2日(周六)晚八点重磅推出!

“最美长城卫士”评选继续!

中国首档专注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栏目

首个专门关注“文明守望工程”的栏目

《文明守望》由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广播电视台

联袂主办

黄河电视台倾情承办的大型文博类栏目

你了解

山西长城吗?

自遥远的西周开始,我国长城修筑的历史跨越2000多年,总长度达2万余公里。长城分布于中国北、中部的广袤土地上,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塑造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堪称中华瑰宝,世界奇观。

山西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天然通道,自古就与长城紧紧依附在一起。文献记载,历代共修筑长城约3500公里。根据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我省现存历代长城1400余公里,东起巍巍太行,穿越黄土高原,直指九曲黄河之滨,分布于8市39县(区),从战国至明清,历代长城保存完整,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全国少有。

山西现存长城以明长城为主,前后共修筑了近200年,全长890余公里,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分为“外长城”、“内长城”,坐落着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娘子关等雄关要塞,发生过李广抗击匈奴、杨家将戍边卫国、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等古今著名战役。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山西长城是壮丽的、秀美的,虽然饱经战火磨砺、风雨侵袭,却依旧蜿蜒浩荡、傲世而立,以其鲜明的修筑特色、深厚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沧桑美感,编织了一幅雄浑古朴的边塞风光,谱写成一首雄浑苍劲的视觉史诗,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岁月印记,滋养着三晋儿女的精神家园。

《文明守望》第十期“最美长城卫士”候选人事迹

杀虎口:万里长城和万里茶道的交汇点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界处,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进攻,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

清朝以后,这里成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 1925年,杀胡关镇守使韩多峰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正式改名为“杀虎关”。

用“右玉精神”守护长城——王德功

事迹介绍

王德功,原右玉县委宣传部长,他是土生土长的右玉人,参加工作后又扎根右玉数十年,可以说与右玉长城结了一辈子的缘。退休前,他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交给了右玉长城,退休后,更是一头扎进了研究右玉长城历史文化的工作中。2010年,王德功当选右玉县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为了研究右玉的城堡,搞清楚遗址的历史,他就一个城堡接着一个城堡地跑,可以说右玉县的山山坳坳、村村寨寨,他都跑了个遍。通过多方面的探访、实地探查和书籍研究,他写了许多关于右玉长城的著作,如:《杀虎口》、《鲜卑骄子拓跋珪》、《威远史话》等。至今他已70多岁,依然频频奔波于图书馆和长城脚下……

在演播室录制现场,他为什么说右玉有“四个长城”?他又为何说右玉精神是长城精神的时代彰显?

嘉宾点评:

对长城的热爱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初期我们认识长城,觉得长城壮美,感性认识多一些。后来就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就是进到一个历史研究的层面。在这方面,王德功对长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功不可没.

广武长城的峥嵘岁月

广武长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山阴县境内,属明朝内长城。西起白草口河东,东至新广武村,这段保留至今的长城,从明洪武七年始建,至万历三十三年完工。它虽经几百年的岁月洗礼,但依然气势磅礴,挺拔矗立。

广武明长城全长10000米,城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沿山脊缓行,随山势的曲折而起伏,宛如首尾不见的巨龙,全部为砖石结构,上面有敌楼16座,其中5座保存基本完整,并筑有易守利攻的腰门等建筑,它东临雁门关,西瞰宁武旧城,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是我省境内明代长城的代表作,是国内长城之珍品,极具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

用瞬间留住长城永恒—杨建民

事迹介绍

杨建民,朔州市长城摄影人,家住长城脚下,与长城结缘十年有余,徒步行走过42个堡拍摄了十多万张照片,作品多次刊登于《中国地理》杂志。其画册作品《雁门长城》在平遥国际摄影展中获得优秀奖。近几年内,他始终关注山西长城,用镜头记录长城,让世人认识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他为什么将长城比作母亲?在长城的拍摄中,他又有哪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听闻“月亮门”的倒塌,他为何会潸然泪下?

嘉宾点评:

杨建民作为长城摄影师走到这个舞台上,在那个刹那间,我感觉到了《文明守望》这个栏目创办独具匠心的一个用意,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曾经有一句话,叫做“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让中国的长城走向世界”。

古关雄风今犹在——平型关

平型关是我国明代长城的关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它北连浑源,南接河北阜平,西有雁门之险,东有紫荆之固,是古代进出晋、冀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平型关,原称瓶形寨,因其地形似瓶,故而得名。

明代,蒙古骑兵频繁袭扰,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最为严重。这里又因发生过平型关战役而闻名于世。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八路军115师的全力攻击,歼灭日军近千人。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军事博物馆。

冷对愚氓讽语,甘当紫塞微——杨俊峰

事迹介绍

杨俊峰,《忻州日报》编委、忻州市长城学会副会长。他自小在神池县长大,城墙边放牛,与长城结缘20余年。1991年他开始行走长城。作为一名媒体人,他对长城的保护责任从遇见长城的第一天便油然而生。20多年里,他从现场阻止到笔伐声讨,用真实的行动保护着长城。

杨俊峰亲笔撰文《平型关危矣!》,将收到怎样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他又如何一笑了之,甘当紫塞一微尘?

标签: # 长城 # 平型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