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行这些病,一个都不放过年轻人
这一代的年轻人
该治病了
忙忙碌碌,又到年底了,不少年轻上班族收割着可圈可点的业绩成果,也收到了显示着异常指标的体检报告单。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显示,各类疾病正出现年轻化趋势。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这话对现在的小年轻来说,竟然也成了奢侈品。
2017年,这些流行疾病几度登上热搜,你赶上了几波?
一
一个经常和我约饭的朋友,最近告诉我要暂时分餐了,因为体检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还好发现得及时。要知道,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长期的胃溃疡则会导致胃癌。
据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比较30年前的数据,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
除了这些大病,不少健康问题虽然没有生命威胁,却困扰着很多年轻人。
我有个前同事,头发很早就显露出发白的迹象,好长时间不见面了,上次约饭感觉他头顶稀了一些。朋友拿出他大学时的照片给我看,那时候的他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真是生活残酷,岁月如刀啊。
不得不说,脱发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份来自万名网友的调查发现,60%的男性在25岁之前就出现脱发现象,而在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达到84%。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容易被忽略却不容被忽视。
今年,我采访了几位患有抑郁症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女孩叫渊白,看上去跟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承受不住精神压力的时候,这个女孩想到了跳楼,幸好,她在跳楼前拨通了心理医生的电话。
与之相伴的,是中国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并且大部分未接受规范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与相对陌生的抑郁症群体相比,失眠则是个相当普遍的时代病症。一份调查了44308名青年的报告显示,能一觉到天明的年轻人仅有11.2%。
二
这些呈年轻化趋势的各类疾病,无不与当下年轻人承受的生活压力密切相关。
引起胃部病变的诱因之一是嗜咸,高盐食物会破坏胃壁,受到破坏的胃壁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朋友的一日三餐,少不了高盐食物。
如今隆冬季节,适合各种腊味、腌菜的制作,朋友每年都会把从老家带到北京的腊味、腌菜塞满冰箱。平时工作太忙,腊肉、腌菜配米饭,做起来简单,在重口味的味觉刺激下,还可以短时间内吞咽下更多的饭。高效运转的都市生活,竟然无暇坐下来好好吃一顿“淡”。
“一直在赶时髦,没想到赶上的是脱发这股潮流”,前同事吐槽说。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促使前同事的精神状况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的状态,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衡,影响头发生长周期,造成休止期脱发。而且,压力越大,头发越脆弱,严重情况还会导致斑秃。
今天,社会环境高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留给都市人放松心情、宣泄情绪的余地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顶住压力、硬着头皮向前冲成了年轻人唯一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抑郁症几乎成为了一种时代病。
与抑郁症相比,失眠离我们每个人更近。据统计,有77.4%的人认为,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和焦虑,是影响睡眠的罪魁祸首,有1/3的人会因为压力而半夜醒来。
三
中科院心理所的一篇调研显示:中国20至30岁人群的精神压力,居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表面来看,年轻人生活太作,跟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人一比,年轻人管不住嘴和自身的作息。
年轻人不肯好好吃饭,如今有了外卖,吃饭更加省时高效,经常三口两口吞下肚,对着电脑接着敲打键盘,年轻人对于吃的追求,止步于代餐粉。有调查显示,4成的年轻人有晚睡拖延症,超过9成的年轻人睡觉前会看手机。
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么表面,年轻人无法不屈从他们赖以为生的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纷纷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和末尾淘汰制,KPI考核成为悬在年轻人头顶的一把剑。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职场上的一个间隔年就能恍若隔世。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下班后微信上依然跳动的红点,让工作得以延续、闯入生活、占领全部,时刻处于紧绷状态的大脑迫切需要静一静。
如果再追根溯源,年轻人的病,其实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症结所在。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为22.95,而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在8以下。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工资很难让自己拥有立足之地。婚姻消费同样令年轻人望而生畏,今年9月,在我的老家江苏盐城,就闹出过“21万天价彩礼”的新闻,老家一直有高价彩礼的习俗。
今天的中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社会转型,大量企业面临改革困境,困境带来的压力则压在每一个人头上。中年男人可以雍容地在保温杯里撒一把枸杞,因为他们的财富、地位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可以对冲风险。两手空空的年轻人,就不一定能这么幸运了。
现实中的年轻人,就是活得这么累,累到把妈妈“按时吃饭、早点睡觉”的叮嘱当成唠叨。
可是说到底,不管现实生活多么操蛋,身体毕竟还是自己的,年轻人总是最后才想到要关照它,但它实际上第一重要。
毕竟,保住年轻时的健康身体,才有机会抗击中年时的下岗危机。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俞杨
值班编辑:庄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