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初关他并未学过,都是自然而来的
此时,王同学正在座上,气机发动,又自动打起拳来,有如密宗金刚亥母拳路。他并未学过,都是自然而来的。)
师对王同学说:王XX!停住它!你们知道他这是何故吗?心念一空,气机慢慢自己发动了。因他见理不明,自己不能完全做主。假如外面传神拳的人,就由此变成外道法门,何以如此呢?他不知性命之理,灵知之性被自心迷了,久而久之入魔境去矣。那么为什么你们有此现象,我就让你们搞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告诉了你们原理,只要中心有主,可以自由做主,就可暂时玩一下,有助色身的健康。普通学这一套的人哪,不能自由做主,等身上这一股力量跑完了,静下来时,人也是半迷糊的状态,那就不可以。
学佛的人,要注意听啊,见地功用,缺一不可。功用就是功勋,打坐禅定都是功勋边事。功勋见地都须要配合的啊,这是修学佛法的一大原则。何以说呢?佛在显教经论上没有这样有系统、有条理地给你说明白,它是散置在各处的。因为佛经是当时讨论的对话记录,要注意听啊,不要贪图静境啊!这个时候很要紧,不管程度深浅的,都要注意听啊!
在密教呢?它又着相于修法的功用,太着相了,而整个修为的次序,又没有条理化、系统化地坦然说清楚。也许是诸佛菩萨有意留此一法门,要你自己的智慧去参透,自己去融会贯通。所以禅宗初见道时叫做破初参,得见性空。在经教上呢,这个时机也叫做得法眼净,比较能够看清楚正法的真谛了。
依此再深入,大而言之,也就是菩萨得无生法忍。无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了。所谓忍,就有切断的意思。如何是无生法忍呢?是身心皆忘,身体的感受、知觉一切皆忘,身心皆空,等于这位法师所引用道家的话: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只有这么形容它了。无生法忍,是拿教理的名词讲;禅宗门下,就叫破初关,后来也叫做破初参。破初参是后世的话,因为抱到一个话头在参,把这个话头参破了,得到这个境界,所以叫做破初参。但是有些禅和子,把话头参破了,已经悟到那个理,功用却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仍旧不能说他已经破了初关,这是个大关键。要真正达到这个实际理地,参也参破了,见地功用都到了,才是真正的破初关。
破初关的功用如何呢?就是四禅八定的初禅二禅之间。怎么样说只在初禅二禅之间呢?此时见地上只是见到空性的一面,功用上就是心一境性,定生喜乐的境界。
喜乐发起以前,有两个可能的趋势。哎呀!其中的岔路,细微末节,我还懒得讲呢!一时想不起来了,此时没有这个机呀!我就想不起要讲什么了。给你们讲实话,因为我说话的时候,心中没得准备,没得事,空空洞洞的。今天讲完了,又觉得明天就没有什么可讲的。到明天,又有一个人进步了,他的功用见解需要再加剖析了,那我的话又来了。总之,一切无心的好,有心处之,就变成世间知见,那就有穷尽了。无心而处,应机施教,随因缘而说,理无穷尽,话无穷尽。因此,你们心念之间,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一个情绪的闹动,大概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并不是神通,只是慧力而已。因为众生有意,而我无心,有意入无心之中,所以就反映得清清楚楚。这话不是我说的,你们看《大智度论》等经教上都有。
刚才王XX的抖动,就是身上气机勃发。气机勃发不是气脉动,也不是拙火。等这个状况过了,还有好几个阶段,慢慢浑身软化了,毫无力量,如醉如痴。也许有人软一两天,三四天,七八天,不一定,也许一刹那之间过了,然后才得真正的气脉畅通而定,定生喜乐,可以得心一境性。定心坚固,可以达到气住,还不到脉住。
此时最容易贪着定境。要想翻身呢?难喽!怎么难呢?正如憨山大师所说: 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一个立心修持的人,要在烦恼丛中,想要求得一念空相,还算容易,并不难。但在清净事中要你转身就很难了。所以维摩经说菩萨看二乘入定,如地狱一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由空而见有,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