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管,孩子越没出息,90%的父母都中了!
“诶,你家小孩真懂事!不像我家的整天淘里淘气顽皮死了!”
在多数父母心里,听到这句话心里都会有一点自豪。
在你的“听话式”管教之下,孩子成为了你理想的样子,吃了你认为有营养的东西,穿了你认为很好看的衣服,也学了你认为有前途的特长……殊不知在无形中你已经为孩子种下了“叛逆”的种子。
讲一个身边的例子:青春期孩子的早恋现象很常见,我的朋友一对夫妇发现自己在上初中的女孩每天偷偷地开始捯饬装扮,放学很晚回家也不让爸妈接送,一次跟踪发现她与一男孩亲密地走在放学路上,父母如临大敌,严厉地对女孩进行苛责训斥,关在家门不允许出门,仿佛女儿成了自己的耻辱,还警告她“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再踏进这个家!”。
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的女孩,心理产生了障碍,没有再回到学校学习。随后,她开始逃离家庭,交上了一些社会的朋友,变成了不良少女。至今,她和父母还是一见面就吵,她的父母至今也不明白,女儿的今天,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强势和控制欲造成的。
不单单是“暴力的禁止”,一些家长总把自己当做“过来人,懂得比孩子多得多”。
唠叨孩子饭吃不好、学习成绩上不去……
命令孩子学这个钢琴、报那个补习班……
这些所谓“我让你做的不会错”往往都是建立在不尊重孩子自我意志基础之上的“压榨与剥夺”。
你比孩子有见识,但你却没弄懂孩子的心。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说,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所描述的这种场景,皮皮妈相信是每一位父母都不愿面对的。
孩子不是“木偶”,不要用太多的提线去束缚,等到他脱去提线走向社会时,可能连独立行走都无法实现。牵一根可调整力度大小的线就好,多给孩子一些可自由探索的空间。
在孩子的三观尚未确立时,不要盲目地将自己作为父母的三观框架硬生生地套在孩子的周围,不要让孩子的眼里,你只是一个让他做这个,禁止他做那个的“权势者”。
当孩子不愿和你说说话时,尝试放低姿态,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流沟通;不要总让孩子觉着爸爸妈妈是在牵着他往前走,而应抛弃以往那种高高在上威严感,平和地去倾听孩子的诉说——“他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不喜欢爸爸妈妈做什么”……
当孩子的所为违背你的意愿时,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视角上重新认识自己;对孩子的认识不要停留于“孩子这么做还是太不懂事了”的刻板印象,不要总拿自己的经历与孩子做比较,孩子和你做孩子时不一样,和现在做父母的你更不一样。
不要打破孩子的天真幻想和好奇心。孩子的“胡思乱想”其实是他内心思想的生根发芽,这时候你要去引导TA积极认识这个世界,打开他们的思维和感知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我要吃青菜呀?”,不要总是以一句“青菜吃了能长高”、“青菜吃了对身体好”敷衍了事,做家长的可以在闲暇时陪伴着孩子种一颗小青菜或是去菜地里走一走,让孩子能亲身见识一下青菜原来的模样。
鼓励孩子说出心中所想,并且给他支持的态度。比如在学习和择业上,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考虑,不要让他按照你想要的路子去走,多让他去尝试。并且了解孩子选择的理由,比如切身体会“这个职业是做什么的呀”、“你要如何努力才能做好”。一个孩子成功的前提一半的功劳来自父母的支持和肯定,没有父母支持的孩子本身是没有自信和安全感的。
坏的父母,永远是那种只知管教,却不反思的父母。“我生的孩子,我就该管”,甚至“我生的孩子,要打就打”,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父母的言语和行为,都会成为他们心里重重的烙印,影响他们的一辈子。不会养育孩子的父母,多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又会继续用这种错误方式去管教下一代,成为恶性循环。
好的父母,永远和孩子肩并肩,一起成长。少去命令,多去倾听。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你做得不好的时候,要学会向孩子道歉,学会对孩子解释,让孩子感受到你也是在陪着他改变,你也是在努力成为最好的父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种亲子关系是最良性和优质的,得到这种陪伴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好的性格,还会变得更加踏实,不会犹豫不决,更加有自信。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父母的孩子,也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父母。
也许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选择的权利,但请不要在成为父母时,相同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小孩,别只想把孩子融入自己的世界,不妨俯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