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句话,黄渤被总理点赞,蒋欣却得罪孙俪,情商到底有多重要
中 国 女 性 第 一 刊 遇 见 幸 福 的 自 己
01
最近一段关于黄渤和总理的对话,
刷爆了朋友圈:
黄渤是娱乐圈里出了名的情商高,
口绽莲花的事情,
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早年《心花怒放》大火,有记者问黄渤:
是不是要取代葛优成为'喜剧之王'。
这种问题,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是错。
结果黄渤却说: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
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
因为人家曾是开天辟地,
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
人家是创时代的电影人,
我是晚辈,不敢造次。
寥寥几句话,
巧妙地化解了可能的尴尬。
黄渤火了之后,受邀上《鲁豫有约》。
鲁豫调侃他:
“现在觉得自己特别火了吧?”
他说:“都来《鲁豫有约》了,能不火吗?”
你看,一句话把节目、鲁豫、自己都夸了,
简直就是高情商的终极教科书。
最让人称道的是,
黄渤参加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
当时郑裕玲在台上故意逗黄渤:
“刘德华、梁朝伟...他们穿得这么隆重,
你怎么穿睡衣就来了呢?”
黄渤的回答也很机智:
“因为他们是客人嘛。
这几年金马奖我老来了,
金马奖就像我的家一样,
回到家里一定要穿得舒服一点!”
黄渤这回答,也是够霸气,
但是也“惹怒”了蔡康永。
蔡康永放话说:
“这是我家,不是你家”。
此言一出,
当时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冷了,
台下的刘德华等人笑容都僵住了。
而黄渤对蔡康永的回应,
成了当日金马奖最精彩的部分:
“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刚才还有一匹马。
这么久了只看到过人骑马,
还没看到过马骑人。”
黄渤不仅成功地转移了话题,
还让尴尬的现场重新“活”了过来。
无论遇到了何种刁难,
黄渤总能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四两拨千斤地反击,
审时度势,恰到好处,
这样的高情商,
着实令人无法抗拒。
为此,有人专门向黄渤讨要高情商的秘籍,
黄渤却说:
其实哪有那么高情商,
只是不愿意让别人尴尬,让自己尴尬而已。
02
还记得以前看到的一句话:
每个位置的人,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最高级的修养。
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每一个人,
清楚自己说话的底线,
把握好分寸感,
不让别人尴尬也不让自己尴尬,
就是最高级的情商!
而不让别人尴尬、不让自己尴尬,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分寸感,
知道自己在什么场合,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拿捏有数、恰到好处。
分寸感,只是简简单单的3个字,
做起来却很难,
一不小心,
可能就会失了分寸感,
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2011年《甄嬛传》大热,
很多人都喜欢上了华妃娘娘,
那一句“贱人就是矫情”,
也让无数人记住了蒋欣这个直爽的北方姑娘。
但是,渐渐地,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蒋欣的直爽,
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一次,孙俪和蒋欣一起上《快乐大本营》,
当孙俪在问候观众时,
蒋欣却突然说:“狐媚劲儿又犯了”,
还多次直接对孙俪说:““嬛嬛你这个贱婢”,
孙俪当时都听懵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蒋欣没有恶意,
只是在开玩笑,
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叫“贱人”,
任谁心里都不好受。
所以,孙俪也曾以开玩笑的方式,
在记者会上抱怨:
自己在戏中被华妃训话,
在戏外还要被她骂,
逢人就说“贱人就是矫情”,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她骂的是甄嬛还是孙俪了。
无独有偶,
刘涛也曾因为蒋欣的“直爽”,
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当时,狗仔卓伟爆料某L姓人妻陪睡制片人,
底下有人瞎猜是刘涛,无凭无据的。
本来这种说风就是雨的谣言,
冷处理几天就会散了。
蒋欣却要跳出来发了条微博,
为刘涛打抱不平。
结果把刘涛推上了舆论巅峰,
闹得人尽皆知,刘涛不得不出来回应。
原本关系很好的姐妹俩,
也因此渐行渐远。
或许蒋欣真的是无心之过,
好心办了坏事,
但是蒋欣这种
说话不经大脑不看场合,
无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只顾自己爽的性格,
真的很容易得罪人。
就像是刘涛说的那样:
其实她特别二,
她根本不知道她说出的一句话,
就会让别人不高兴。
原本因为演技留给观众的好感,
如今早已消磨的差不多了。
03
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一句话就够了,
但是想要把握好分寸感,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黄渤说:
最聪明的方式就是不让自己尴尬。
如果不想让同事听到你说坏话,
就不要在厕所里给别人打电话吐槽;
如果不想客户问起来一问三不知,
就提前查好信息做好功课;
如果不想让不太熟的女性朋友生气,
就不要跟她们开过分的玩笑;
从源头上杜绝一切
可能让你陷入尴尬的事。
如果你实在把握不好分寸感,
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重滤镜”原则,
或许可以给你启发。
第一重过滤的是真实:
你能百分之百确定,
你要讲的事情都是真的吗?
如果你不能确定事情的真伪,
只是道听途说来的,那就不要讲。
第二重过滤的是善意:
你要说的是事情是好事吗?
你要说的好事是朋友想要隐瞒的吗?
如果是不好的事,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
你说了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吗?
如果答案是消极的,那就不要讲。
第三重过滤的是实用性。
你要说的事对你来说有帮助吗?
你要说的事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吗?
或者是对他人来说有意义的吗?
如果没有,就别说。
当你说话之前犹豫不决的时候,
当你说话之前拿捏不准的时候,
当你说话之前把握不好分寸的时候,
你可以对照三重滤镜的原则,
看看你想要说的,
是不是符合”真实、善意、实用”。
如果全部符合,那就放心大胆地说,
如果只符合一二,那就要仔细考虑了,
如果全部都不符合,那就没必要说,
不然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分寸感,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历尽千帆的智慧,
值得我们一生去求索。
孔子直到70岁才敢说:
“七十而从心,不逾矩。”
学会说话,一年就够了,
却要花费一生去学会闭嘴,
愿每一个人都能掌握分寸感,
说话进退有度,收放自如,
然后自在圆满,一路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