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有哪些机遇、变化和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开始,我参加过十几次,每次会主持一个分论坛以及一些内部研讨。今年参与的活动比较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特别是那些关系到中国未来的重大话题,理当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4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讲话,当晚,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下称“中民投”)和罗杰斯合办了一场内部对话,主题是“新时代、新趋势、新业态”。三个小时的头脑风暴,激发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吉姆·罗杰斯:中国升起,西方落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我对中国和亚洲一直非常关心和感兴趣。大家可能知道几年前我把在纽约的房子卖了,搬到新加坡住了,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为21世纪的发展做好准备。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是我最看好的国家之一,我的孩子说非常流利的中文。
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前景,历史无法扭转。不是说中国将来什么问题都不会碰到了,每个崛起的国家、家族、公司甚至个人都会碰到问题。美国在20世纪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国家,但我们经历了15次经济萧条。
我对于中国的重视,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投入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为未来做准备。而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负债国,也是历史上最大的负债国,现在特朗普要打贸易战,但历史证明贸易战只能给大家带来灾难,不可能成功。所以,我对西方的未来并不是很看好。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当中,西方会经历一场严峻的熊市,各种价格会下跌,我认为这场熊市将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严峻的一场熊市。2008年美国和西方为什么出现问题?因为负债太高了,而中国当时存了很多钱,未雨绸缪,然后中国通过扩大支出拯救了世界经济。美联储2008年至今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9到10倍,而中国也开始有一定水平的负债了。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因为接下来会有动荡,上一次大熊市是十年前了。
不是说每五到八年就有一轮熊市,也有可能保持18年的牛市,但历史上还没有连续那么多年没有熊市。很快会有熊市,特朗普也是造成熊市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里,我极其乐观的一个领域是农业。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平均年龄已经58岁,加拿大是66岁,现在很多美国年轻人选择学公关而不是学农业,总觉得农业不赚钱,一些印度农民自杀了,英国人中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也是农民。确实,过去30到35年农业一直萎靡不振,而城市发展得非常好。但是现在中国在大力振兴“三农”,希望消除城乡差距让农村赶上来,如果西方碰到极糟糕的经济问题,你可以关注中国的农业,这是一个避风港。
“中民投”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非常看好“三农”的机会,比如农村的卫生保健。
林毅夫:三个不变与三个改变
过去39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5%,去年人均GDP达到9480美元。但跟发达国家比,比如美国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还有很长的路要赶。
中国未来的经济格局,有三个趋势是不变的。
第一,继续改革开放的格局不会变。我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按照当时国际上的“休克疗法”,一次性把各种干预和扭曲都消除掉,而是选择了渐进的双轨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资本密集的国有企业继续保护、补贴,同时放开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的加工业,民营企业进入,外资企业进入,因势利导,设立工业园、加工出口区、经济特区来帮助这些新的产业发展。当然,“老人老办法”是有代价的,因为补贴干预,有权力就有租金,有租金就会寻租,谁拿到租金马上变成亿万富翁,一般人拿不到租金,虽然生活跟过去比好了很多,但跟少数有能力得到租金的相比,贫富差距扩大了。所以,未来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把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措施全部都落实到位。即使如此,还是会有新的问题涌现,还要继续改革。
第二,中国在未来5到10年,甚至20年、30年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
201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很多人对前景产生了悲观。但我认为,下滑有体制机制问题,但主要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问题。发达经济体到现在还没有走出2008年危机以来的冲击,它们过去平均增长速度是3%到3.5%,现在美国是最好的,去年只有2.1%,今年最多也不过2.9%,欧洲国家日本就不用说了。它们的GDP占世界的一半,增长缓慢,需求放慢,进口的需求就慢。这些外部环境的不景气,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没有所谓的体制机制问题,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也下滑了,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大。
2008年,中国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只有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和美国的差距。这些经济体在人均GDP是美国的20%左右的时候,维持了20年8%到9%的增长,中国更不会在目前的水平上就不发展了。未来10年每年增长6%或更高,未来20年每年增长5%或更高,未来30年每年增长4%或更高,完全是有可能的。
第三,中美之间互利共赢的大局不会变。目前因为贸易摩擦,大家高度关注中美关系。总的来讲,中美经济是互补的,他生产的东西我们基本上不生产,我们生产的东西他早就不生产了,即使再过十几二十年,我们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互补互利双赢的局面也不会变。
未来会变化的,第一是老百姓的期望会不断变化,不会只满足温饱了,还要空气好、生活质量高、对自由的要求更高,包括国内外迁徙的自由,合理表达意见的自由,老百姓会越来越挑剔。
第二是外部环境会变化。过去几十年,总的来讲世界是和平的,外部环境是好的,但发达国家自从2008年危机后到现在为止,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而是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印大量的钞票,只会把股票市场泡沫炒得大大的。2008年之前道琼斯指数最高是1.3万点,当时大家都说很多泡沫,现在美国实体经济没有太大改变,但道琼斯指数变成2.4万点了,所以像2008年那样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我觉得未来可能不是一次,可能会连续发生。
第三是全球治理格局会变化。现在的规则始于“二战”后,美国GDP当时占全世界差不多50%,规则围绕美国利益制定,比如我在世界银行工作过,它关于投票权有个很奇怪的决定,就是超过85%的股东都同意一件事情,才算通过,因为美国的股权是17%,相当于美国不同意就什么都不通过。我相信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个格局会变化。虽然我们还会在现有的国际治理框架之下,但随着比重提高,影响力也会扩大,即使现有的框架,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很多东西要跟中国协商,最明显的就是在巴黎气候协议中,只有中国、美国同意,这个协议才能通过。
刘俏:我们的挑战是投资效率的挑战
我想谈谈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一个靠投资率,就是能拿多少钱去投资;一个靠投资资本收益率,就是投一块钱能有多少效益。中国的投资拉动已经很高,不可能更高,所以未来主要应该靠提高投资资本的收益率。但无论是上市公司质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投资的回报,现在都比较低。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1998到2015年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平均仅3%,也就是说这些公司1元的投资资本产生的税后利润为3分钱。
A股十大市值企业,7家金融机构,两桶油,一家茅台,基本都是提供生产要素的。未来当我们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时候,应该出现一批商业模式、技术能力独树一帜的、有很高的资本使用效率的企业,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最需要的,往往是最缺的。中国现在缺什么?比如医疗服务。医疗开支大概占我们GDP的6%,而美国是18%,当然美国医疗太贵了,欧盟平均占GDP的10%。中国如果到2030年医疗开支占GDP10%,那时GDP应该超过160万亿元,那意味着2030年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规模可以超过16万亿人民币,比2016年整个中国房地产销售额(12万亿元)还要多1/3。这个行业目前没有看到特别创新的企业,但未来20年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希望这个行业能涌现出来一批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样了不起的企业。
马蔚华:开放才有竞争压力
今天听到习近平主席关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的消息,大家还是比较振奋的。我在海南工作过7年,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亲自经历了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事件,我是清算组组长。上世纪90年代金融确实面临很大风险,金融秩序没有建立起来。
刚加入WTO的时候,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来,我当时是招行的行长,心理还是忐忑不安的。我们的银行只有十几年历史,国外银行都是百年老店,“与狼共舞”,会不会被吃掉?差不多20年过去了,在和外资银行竞争中,中国银行业成长起来了,全球十大银行中国占四个,招行在亚洲已经是零售第一位了。
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化,需要开放的环境,否则没有竞争压力,没有国际化视野。我相信中国金融业能够走在科技发展前列,拥抱金融科技。新一轮更大的开放,请更多国际大银行进来,我们和他们继续合作竞争,在合作竞争当中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共赢局面。
李迅雷:还要关注相对贫困人口
前面刘俏院长提到上市公司盈利不好,为什么我们的GDP增长很好,但股市走势一直不好?关键还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不行。那光GDP增长有用吗?GDP里面的居民收入占比也是一个和经济质量相关的问题,我们的占比是40%,美国是60%,提高这个占比,就能使居民更多享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当前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2016年、2017年基尼系数都在往上走。我们正在大力扶贫,这是绝对贫困人口,我们还要关注相对贫困人口。按照去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民工平均收入增长只有6.4%,而占全国人口20%的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是9.5%,有3个多百分点的差距。
谈到教育医疗,我们的支出比重一直是上升的,但这个钱是怎么用的?能不能用的更好?也很值得关注。
刘倩:全球基尼系数已达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发展模型主要关注三个要素,劳动力,资本,科技。中国人口数量多,低端制造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就可以发展起来。但现在已经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时候,劳动力技能需要逐步快速跟上。而中国对于工厂基础设施的建设偏好,远远高于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一定是需要改的。教育的投资,对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作为在座唯一一名女性,我想讲,女性对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最新麦肯锡报告说,如果全球女性跟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样,2025年全球的GDP将增加2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增加30%,是现在中国跟美国GDP的总和。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对女性的投资,都很重要。
未来的挑战,我想讲一下全球收入的不均衡。这是最可能导致问题的方面,甚至可能引发战争。《21世纪资本论》中有一张图,是关于全球的收入不均衡的。上世纪全球基尼系数到达一个高点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然后基尼系数下降,再慢慢提升到一个新的最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现在,全球基尼系数已经到达历史最高水平。当然,这只有两个样本,很难推断会有第三次大战。但可怕的是,之前的基尼系数增长是直线性的增长,这次是指数型的增长。这是中国和全球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加上民粹主义的上升,可能导致任何一个小的随机事件,都会爆发成一个全面性的大问题。
洪小文:用数字工具让员工变得强大
未来最重要的机遇还是数字化转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方法让每一个公司实现变革,用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连接你的客户;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增强业务,提升业务的有效性和效率;也可以用数字工具让员工变得更加强大。每个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员工,让员工更强大,激发他们的创新创意,这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当然,脸谱出现的问题也提醒人们注意技术的一些问题。数据作为今天的能源、原材料,是至关紧要的。我们看到互联网世界几乎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呢?广告收入是一个办法,在中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互联网企业的广告,实际上是把你的个人信息数据提供给相应的品牌和卖家,这些品牌和卖家可以利用你的信息数据做一些精准投放。在数据使用和数据安全方面,需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有人会说,如果你不想自己的数据被利用,可能就要为互联网付费了,所以我觉得透明非常重要,当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些服务尤其是免费服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他们如何利用用户的数据,后果是什么。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工程师进入微软之后,每个人要做一个宣誓,像白衣天使那样宣誓,将来做人工智能的时候,不做那些不道德地处理数据的事。
李怀珍:在战略机遇期深耕民生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战略性机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国内市场及消费升级,为新业态提供了支撑;人力资源和配套设施的优势,为产业升级打牢了基础。
中民投成立不到四年,始终围绕“民”做文章,就是民生产业。我们现在3000多亿总资产中,有一半多是民生产业。比如我们收购的物业公司,现在管理的社区面积达到7.5亿平米,分布在全国近200个城市;投资建设的光伏清洁能源,截至2017年底累计发电量达18.1亿千瓦时;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约1400项的建筑科技专利,现在年产能可达500万平米;还有租赁,直升机租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去年九寨沟地震,中民投租赁的飞机第一个飞到九寨沟。
展望未来,我们觉得新机遇很多。物业公司服务3000多万居民,其中40%未来几年都是老年人,“银发市场”机会很多;关于乡村振兴,我们的装配式建筑、健康医疗、分布式新能源,都可以发挥作用,服务乡村。
市场很大,挑战在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连接还有困难,很碎片化。这要求我们以有效供给为基础,用新的连接方式连接供求两端。其次,如何由重资产逐步转向轻资产,以平滑经济周期的波动。
无论是抓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要创新,创造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才是发展的真正动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