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银钱珍赏(第四册)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浮生若梦
宋代银钱珍赏(第四册)
史载宋代铸有大量珍贵的重金银宫钱,其中尤以徽宗当朝为最。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京掠走大量金银宫钱。南宋史学家李新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引《宣和录》中记录:“上皇阁分金钱四十贯,银钱八十贯,皇帝阁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阁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贯。”总计被掠走的金钱有71贯、银钱达142贯之多。金人一向通用白银,以五十两为一铤,兼有别的等级。那些被金兵掠夺的金银钱运回金国后被大量的熔铸为铤,这是造成宋代金银钱存世稀少的主要原因。少数流落至民间的金银钱,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也多已堙没。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00330729273308.jpg"> 南宋稀见品《绍兴元宝篆书小平银钱》。 绍兴元宝,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铸币。绍兴钱分别铸有元宝和通宝两种宝文。其正用钱材质为铜、铁。其中,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计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形制。其钱文旋读,书体篆、楷成对,制作较为精整。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00320947625142.jpg"> 南宋稀见品《绍兴元宝篆书小平银钱》背面图。 在绍兴元宝钱各形制中,谱载只有官铸小平遗存较少,收藏价值较高,私铸小平则甚普通。而折二、折三型钱基本上属于普通宋钱,常见而收藏价值较低。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00340010102038.jpg"> 南宋稀见品《绍兴元宝篆书小平银钱》正反面全图。 由其铸体观察,可见其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平坦地章,穿轮干净,字廓深竣。钱文笔划清晰有加,无粘无连。其中,钱文“绍兴元宝”四字,篆书书意工整,布局协调,美观大方。“寳”字略带隶意。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00390182436805.jpg"> 南宋稀见品《绍兴元宝篆书小平银钱》正面大图。 由其铸体及其钱文等来鉴赏,其正是官炉所铸之小平钱,且与铜钱乃一母同胞,可确定无疑。如前所述,绍兴元宝官铸小平铜钱遗存不丰,较有价值。而其银钱则至今发现甚少,检索亦难觅其踪,可谓遗存极罕,相当珍贵。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00370729311927.jpg"> 南宋稀见品《绍兴元宝篆书小平银钱》反面大图。 总体上南宋银钱遗存明显少于北宋,究其原因,北宋为大宋朝之鼎盛时期,而南宋偏安一隅,其存在时间虽然仅比北宋少十来年,然半壁河山,资源、经济等远比北宋要差,生活奢侈度也远不如北宋。就铸钱来看,南宋铁钱广行即可见一斑。因此,在作为特殊用途的银钱铸制方面,相对而言,南宋自然不如北宋。故,宋代银钱枚枚珍,南宋银品更有值。能够获藏,皆为幸运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240503422455.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 至和重宝,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6年)铸币。“至和重宝”钱诸谱载有折二、折五形制,存世量皆少。其中,折五钱有光背进而背“坊”,“虢”等记地名者,皆为珍贵,且多为铁母。未见有银钱面世并载。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240612830077.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背面图。 此枚至和重宝银钱,为光背折五型,直径36毫米余,重近17克。钱体犹如铁母,较为厚实。银质包浆纯真无邪,浆黑露白,沧桑老相,尚存芬芳泥土,不曾清理,一眼开门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240894368396.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侧面厚度图。 此钱铸体厚实,方正圆矩,字口深竣,地章平整,虽非母钱,然,有可能是铸铁母之模范所出。其文字虽不算十分秀美,然笔力遒劲,书意端庄,布局协调,彰显至和钱书之鲜明风格。毫无疑问,此乃仁宗官炉之作,真实可信之品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290050287797.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正反面全图。至和重宝光背铜钱虽然较之背文铜钱价值稍逊,然亦非唾手可得之品。而尤其是银钱,更是稀罕,史来未得泉家过手,不入谱系。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真实珍贵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300503370994.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正面大图。 稍有宋代铸钱知识者,皆知宋代有铸银钱之风,且官炉铸后多供宫廷和贵族使用,极少流入民间。致使中原地区遗存稀薄,金兵攻陷汴京,掠宝绵延百里北去,大量遗存宋代银钱皆几被尽扫,金人用宋代银钱化银铸锭,少量银钱幸免而得以在东北地区入土善存。直至近千年后,方才随着东北地下宝库开启,得以再展其貌。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6/22/8413713_201803162223310737427495.jpg"> 北宋《至和重宝光背折五银钱》背面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04440977249281.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 元符重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铸币,隶书,折二形制,历谱载曰,存世极罕,乃北宋著名珍泉之一。其与先铸的常见元符通宝钱相比,珍罕度差距很大,不可相提并论。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04440290786290.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背面图。 关于“元符重宝”钱,可见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大集》上的拓图和批注(见后附图片),其对该钱来历和现在所在,以及泉界名家们对其性质的不同看法,做了描述。其谱批曰:“铁范铜样”。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04420446352361.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侧面厚度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04460852963446.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正反面全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14090371130036.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正面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14060012126039.jpg"> 北宋珍泉《元符重宝折二银钱》背面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14060949913138.jpg">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元符重宝“铁范铜样”钱拓本。(正反面全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14070278681667.jpg"> 元符重宝“铁范铜样”钱正面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17/22/8413713_201803172214090715963340.jpg"> 元符重宝“铁范铜样”钱正面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310619840785.jpg"> 北宋罕见《圣宋元宝行书阔缘折五银钱》。 圣宋元宝,为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币,是继宋仁宗“皇宋通宝”钱之后的北宋又一非年号钱,也可以类说是国号钱。其形制小平、折二、折五等,主铸材质铜、铁。主要书体为篆、行、隶等三种。光背和背文式皆有。总体遗存量较丰,普品较多,背文铁钱价值反高于铜钱。其中,铁母为该泉体系中的珍贵品种,价值最高。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310854633997.jpg"> 北宋罕见《圣宋元宝行书阔缘折五银钱》背面图。 其铸体精整而厚重,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竣,穿口干净,笔划线条清晰有加。铸体显示,其非徽宗官炉之作而不能矣。 钱文行书,书意潇洒自如,运笔功力十足。隽美行书,跃然而出,乃行书圣宋元宝钱之典型,盎然神韵,自不在话下。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310541888026.jpg"> 《圣宋元宝行书阔缘折五银钱》侧面厚度图。 总而言之,此行书圣宋元宝阔缘折五银钱近年由东北出土现身,且已可看见包浆有别的不止一品,证明其真实可信。也可以从侧面证实,在金兵攻陷汴京后,劫掠大量宋宝北去之事实。这些只有在北宋宫廷中或贵族中才使用的特铸银钱,完全可能存在悉数掠北而去,中原再无踪影的情况。这里,尽管其历史的真正原因,我今天已经很难知晓,只能是一些推定猜想,但是,这种不知原因并不能成为否定其真实性的理由。因为,其真实与否,只能是根据实物本身的情况来确定,这,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文物,包括官方考古发现的唯一正确方法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390557767636.jpg"> 北宋罕见形制《圣宋元宝光背行书阔缘折五银钱》正反面全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400775667819.jpg"> 北宋罕见形制《圣宋元宝光背行书阔缘折五银钱》正面清晰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370416176618.jpg"> 北宋罕见形制《圣宋元宝光背行书阔缘折五银钱》背面清晰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21410338563278.jpg"> 圣宋元宝折五试铸样钱(铜)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10732265957.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 这是一品铸制十分精整的崇宁通宝折五型银钱。崇宁通宝钱,宋徽宗御书瘦金书体,以铸体精整,字廓深竣,钱文隽美而享千年盛誉。其版式较多,不一而足。主铸材质青铜,形制大小不一。依据版式不同,形制不同而存量有别,价值不等。其普通版式品种素为藏泉者的入门品种之一。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20216184734.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背面图。 此枚崇宁通宝钱,结合尺寸察版式,其面背缘较宽,应为宽缘版式。此宽缘折五版式,铜品价值一般,有一定存量。故,就版式而言,并不稀奇。显然,其珍贵之处在于其是银质之品。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00263244431.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侧面欣赏。 此钱包浆淳厚,乃内蒙沙坑出品之钱,笔划间细小沙砾可见。钱体保存极佳,铸体相当精整,边圆廓正,坦平地章。尤其是字廓深竣挺拔,笔划清晰,瘦金书意,彰显神韵。乃为一品开门之上佳崇宁银钱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80326259675.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正反面全图。 尽管,本品版式一般,然,因其银质而显珍贵。就今看来,崇宁银钱虽不罕见,然,其也非唾手可得之物,作为宋代银钱,可以说,无论版式形制,无一枚可称凡品。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品种之一。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70654532686.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正面清晰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323/23/8413713_201803232342590138424009.jpg"> 北宋《崇宁通宝折五银钱》背面清晰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08440374483668.jpg"> 北宋稀罕《大观通宝折五银钱》 大观通宝,北宋徽宗御笔瘦金书钱文,尽管其史铸量大,总体遗存较为丰厚,然,因乃帝书钱文,隽美端庄,铸制精到而成一代名泉。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08440781179226.jpg"> 北宋稀罕《大观通宝折五银钱》背面图 瘦金书大观通宝钱,无论形制珍谱,皆为泉家必藏之品。其流用钱形制从小平到折十四等皆铸,尺寸以折十钱40毫米为标志,依次递减,除小平外,其余三等的形制大小相对收得较窄。而根据实际遗存情况来看,瘦金书大观通宝行用钱中存量相对最少价值最高的,是折五型钱。此形制长期以来泉家多藏箱底儿,今公开已很少见了。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08490437201806.jpg"> 北宋稀罕《大观通宝折五银钱》正反面全图 品赏此银钱,银质包浆醇厚老道,自然天成,为东北地区出土之品,十分典型而真实。而观其铸体,精整端庄,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竣挺拔,缘廓线条清晰而规矩。钱文书意自不必多说,隽美瘦金书,神韵盎然,赏心悦目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08520202257608.jpg"> 北宋稀罕《大观通宝折五银钱》正面大图 其直径为34毫米,这一直径较通常折五钱偏小,而如前所述,大观通宝钱由于折十钱的直径刚到40毫米余,折三型钱其径也仅31毫米左右,都属偏小。因此,类推下来,折五钱的直径也较之通常标准偏小一二毫米。故,本品确为折五型钱无疑。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08510827403471.jpg"> 北宋稀罕《大观通宝折五银钱》背面大图 宋代银钱,遗存稀少,谱多不载,藏多不出,市面罕少。近年因大东北宝库开启,方才有一些宋代银钱出土见天,这些遗留下来的珍贵宋代银钱,无论品种皆十分珍贵。长期以来中国主流泉谱极少载入各代银钱,相当数量的专家藏者皆极少有机会见识,因此,对历代古银钱及其价值的认识和评定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地带,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需要切实改变的时候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重铜轻银的主流认识,必定会得到改观,从而还中华古代银钱这一重要品类本应有的历史价值和收藏地位!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1350048114858.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正面图。 靖康通宝,北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铸币。为北宋货币最后一铸。计有元宝、通宝和重宝三种宝文,形制小平到折三,主铸青铜钱和铁钱,也有银钱存世。靖康钱因在北宋末年这个战乱政局严重不稳的特殊时期,故其铸币较之前朝便少了许多,故靖康通宝钱曾授老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爵。 尽管诸谱言靖康通宝钱极为珍罕,然,今非昔比,近年靖康铜钱也非十分罕见。而真正罕见的难得的。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1330813751258.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背面图。 靖康通宝篆书钱,有一个版式叫“大字版”,其主要特征是面文四字宽大,较之小字版区别较为明显,且形制为折二大样(径约29毫米)。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1330548873893.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侧面厚度图。 回观本品。此钱材质为银,质地鲜明。察其包浆黝黑,自然天成,纯真无邪。而复观铸体,规整有加,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其字廓较为深竣,钱文笔划清晰。官炉出品特征,无需怀疑,一言以蔽之,其乃大开其门之品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1360345943631.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正反面全图。 续品形制特征。首先,靖康通宝四字乃篆书书就,其字笔划较粗,文字结构端庄,书有其道,笔有其法。经认真比对,这一书意和谱载之所谓大字版“孤品”,在书意上总体一致,是为同一字体和相似字形。因此,本品的钱文书意,可以确认其也属于大字版无疑;其次,本品形制为直径31毫米,经比对其径大于谱载之品,显然属于折三大小无需多说。其背穿缘廓皆为中宽,乃为特点,也符合靖康钱之典型形制特征。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2320064906405.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正面大图。 显而易见,我们确认此钱版式乃大字版后,再根据其形制特征和大小尺寸来看,此版此型,无疑为脱谱之式,属于过去未载的新式。而进一步在综合辨析此钱真实无疑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断定,此钱属于新发现的版式以及形制品种。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2330673756784.jpg"> 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大字折三》银钱背面大图。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2340423290788.jpg"> 在华光谱先生所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我们可见到其中载入了一枚靖康通宝篆书折二大字大样铜钱的拓图,其旁批曰:是品为罗伯昭旧藏,已经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为“孤品”。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09/18/8413713_201804091832350626887236.jpg"> 此外,在该谱《中国古钱大集》中还载入了戴葆庭旧藏一品篆书折三,直径约31毫米,然其非大字版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40430596402587.jpg"> 北宋珍版《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银钱》正面图。 圣宋元宝钱,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始铸。圣宋元宝钱,版式繁多,书体有楷书、篆书、行书、隶书。形制小平、折二、折三等。主铸流用钱材质铜、铁。 在圣宋元宝诸版式钱中,常见普品较多,谱载铜钱中唯铁母珍贵。除此以外,即为稀罕版式。其中,曰小平形制“通宝手”铜钱版式,甚为稀罕,乃圣宋元宝之珍式,定级颇高。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40450830726427.jpg"> 北宋珍版《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银钱》背面图。 那么什么是“通宝手”呢?泉界因人而异,看法有别。就一般解释,所谓“圣宋元宝通宝手”版式,乃指其行书笔划较为粗壮。除通字之外,形制与书体与“圣宋通宝”小平钱相似。四字钱文遒劲而笔划粗细也较为均匀,相对圣字下部“王”字比一般行书体“圣宋元宝”的圣字为大,元字第二、第三笔不连,宋字第一笔与第二笔有丝连、宝字最后两点较粗,背、穿与一般版有明显区别。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40450799843818.jpg"> 北宋珍版《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银钱》正反面全图。 关于圣宋元宝通宝手版式,在国内诸泉谱泉著中,描述并不一致。有些泉家,也因为通宝手版式珍贵,将一些类似品也归入通宝手。正因为这样,近年也可见一些文章探讨,仁智各见。由此表明,圣宋元宝通宝手版式的识别仍是一个在继续探讨的课题。归纳起来,对于通宝手的理解国内泉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钱币比较而产生的版式的冠名方式;二是“宝”字面文特殊的书写方式。而此两种看法都源自日本泉家研究“圣宋元宝”之“通宝手”的冠词。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40490080415932.jpg"> 北宋珍版《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银钱》正面大图。 此银钱。形制小平,直径24.1毫米,重4.87克。银质,包浆深厚凝重,纯真无邪,钱体耄耋沧桑,一眼自然天成之相,真实可靠,开门而不在话下。 其铸体精整,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干净穿缘,字廓深竣,钱文清晰,无粘无连。十分明显,此铸相若非徽宗炉官铸,实不可得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40510721802401.jpg"> 北宋珍版《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银钱》背面大图。 复观钱文,乃为重点。其此银钱文行书无疑。其书意洒脱,笔力遒劲,布局协调,总体察之乃圣宋元宝行书之体无疑。而就具体细节来看,一是,可见“聖”字的下部之“王”较之通常书体更为宽大;二是,“宋”字第一笔、第二笔,有丝状连笔;三是,“元”字第二、三笔不连,且第一笔与穿廓有丝连;四是,“寳”字最后两点较粗,左点低于右点,且与“目”字相连,同时,其宝盖头下右部为楷意书写之“尔”,非行书连笔之“尔”(这是最重要的特征,多被疏忽);六是,其笔划总体上较粗,与其它版式钱文笔划较细有者明显区别。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此枚银钱,其钱文书意不仅符合通常关于“圣宋元宝通宝手”钱特征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更多细节也完全符合,并与其它各式具有明显区别。故而,这确实是一枚很少见的“通宝手”圣宋元宝钱。当然,除此之外,更为珍贵的是,此通宝手圣宋元宝钱,乃为银质,且铸相相当精整,具样钱之范儿,至今极为罕见,殊为难得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6210590136145.jpg"> 北宋《淳化元宝光背草书广穿小平银钱》正面图。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间(公元990—994年)铸“淳化元宝”钱。传其钱文为宋太宗赵光义手书,是为“御书体”。钱文书意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而楷体一种的“元宝”二字仍然属于“隶书”。此外,另有隶书体一式,俗称缩水淳化。读法旋读,光背、背星,乃至背佛像等式。主铸材质青铜,亦有铁钱,更有金银钱。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6220434937501.jpg"> 北宋《淳化元宝光背草书广穿小平银钱》背面图。 首先,先行辩锈识浆。清晰大图可鉴,本枚银钱包浆纯真老道,贴实浆汁紧裹钱体,老态龙钟之相昭然,沧桑岁月之感鲜明。毫无疑问,其貌已然告知见者,大门已经洞开,远山近水就在眼前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6290793272556.jpg"> 北宋《淳化元宝光背草书广穿小平银钱》正反面全图。 复观铸体,可见铸制十分规整,方正圆矩,字廓深竣,地章平整,穿口干净,钱文清晰。显而易见,其尽管钱体薄小,然,此铸相乃为太宗官炉之作,已然无需多言。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6240668449282.jpg"> 北宋《淳化元宝光背草书广穿小平银钱》正面大图。 值得一叙的,在于其钱文书意上。从总体或者大概而言,此钱草书洒脱大方,乃为草书淳化无疑。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6280231578727.jpg"> 北宋《淳化元宝光背草书广穿小平银钱》背面大图。 综上所述,此枚银钱看似不甚起眼,然,其既是十分难得的淳化银钱,又是鲜见版式,甚为珍贵。当然,对其是否为新版式,我们仍可继续考辩,仁智各见,并无大碍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7260168706190.jpg"> 所见谱载铜质草书光背小平二式、草书背星一式、草书广穿铁范铜或铁母一式,其中背星品价值稍高,仅铁范铜较之较高,而光背者皆乃淳化普品。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7260277217747.jpg">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1/8413713_201804101157250808590015.jpg">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2/8413713_201804101249550431677001.jpg"> 北宋稀见《天禧通宝光背小平大样银钱》正面图。 天禧通宝——北宋真宗赵恒天禧年间(公元1017—公元1021年)铸币。其谱载皆小平形制,光背无文,青铜质地。版别有大小字之分,还有标准和小平大样之别。普通小平钱铸量较大,存世甚多。另有小平和折二铁钱,其中以折二铁钱较为稀有。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2/8413713_201804101249560431123543.jpg"> 北宋稀见《天禧通宝光背小平大样银钱》背面图。 而在天禧通宝小平钱式中,又有“大样”存量稍少。然总的说来,天禧钱可谓典型的北宋普品。因此,谱中觅珍,除了看其还有无别的版别外,抑或看后世有无小平以上铜质大钱出现。若无,则当取其材质,材质不同,量又少,即可为珍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2/8413713_201804101250010166332114.jpg"> 北宋稀见《天禧通宝光背小平大样银钱》正反面全图。 其银质包浆纯真而厚实,分布自然,浆色黑里透红,遍裹全身,黄忠廉颇,耄耋老相。由包浆可辨,其实无邪矣。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2/8413713_201804101250030963625082.jpg"> 北宋稀见《天禧通宝光背小平大样银钱》正面大图。 转睛续察,可见其铸体周圆,铸制规整,面背地章坦平。穿口干净,字廓深竣,其铸官炉之质彰显无疑。其钱文真书,书意端庄,笔划清晰,字位布局协调,正是天禧通宝钱之正书正位。形制上看,其面中缘,背阔缘,直径达27毫米,正是谱载大样之式。一句话,诸般审视,其无有可质疑之处,乃为开门见山之品是也。   720 && this.width >= this.height ? 720 : true);' src="userimage8.360doc/18/0410/12/8413713_201804101250030775585982.jpg"> 北宋稀见《天禧通宝光背小平大样银钱》反面大图。 从上述结合实物之辨析来看,此银钱精整有加,直径又较谱载铜质小平大样略大。因此,其乃大样之银质样钱,当无疑问。此银钱检索极难见到公展或者描述,是为当时以银少量铸制之试样钱或者用于赏赐之用。遗存至今,已然凤毛麟角,反而珍贵难得了。  
标签: # 银钱 # 通宝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