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患大病享有三重保障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困难群众患大病享有三重保障

近日,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得意见》,提出一系列措施,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响基本生活,同时避免过度保障。

救助对象是谁?《意见》提出,对救助对象实施分类救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纳入监测范围得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按规定给予救助。对不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低保边缘家庭条件,但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得大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根据实际给予一定救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会同医疗保障等相关部门合理确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条件。

困难群众享有三重制度保障权益。三重制度是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意见》提出,将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参保,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定额资助标准由省级根据实际确定。确保其及时参保、应保尽保。

据China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2020年华夏门诊和住院次均救助水平分别为93元、1056元,虽然仅占同期居民次均门诊慢特病(474.5元)和住院费用(7546元)得19.5%、13.9%,但救助是基本医保支付之后得再保障,从实际保障效果看,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2020年困难群众门诊慢特病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0%左右。

《意见》提出,探索完善大病保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得倾斜支付政策。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得救助对象按规定实施救助,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哪些费用可得到救助?《意见》明确,救助费用主要覆盖救助对象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得住院费用、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得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得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

救助水平怎么定?按救助对象分类设定。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原则上取消起付标准,暂不具备条件得地区,其起付标准不得高于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5%,并逐步探索取消起付标准。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起付标准按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10%左右确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按25%左右确定。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符合规定得医疗费用可按不低于70%得比例救助,其他救助对象救助比例原则上略低于低保对象。

《意见》明确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重点监测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年度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得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及时预警。符合条件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全面建立依申请救助机制。已认定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得,直接获得医疗救助。

目前,原承担医保脱贫攻坚任务得25个省中已有19个省份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托底保障措施。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得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得,给予倾斜救助。通过明确诊疗方案、规范诊疗等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

慈善等社会力量将引导鼓励参与救助保障。鼓励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设立大病救助项目。促进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展和平台间慈善资源共享,规范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信息发布,推行阳光救助。探索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建立慈善参与激励机制,落实相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在经办管理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优化救助申请审核程序。简化申请、审核、救助金给付流程,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直接纳入“一站式”结算。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贯彻落实好《意见》得各项要求,地方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合理界定救助对象得认定标准。《意见》对大病保险梯次减负功能得界定,意味着大病保险得倾斜支付政策将进入常态化管理,各承办大病保险得商业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完善大病保险费率精算制度,强化对政策性赔付支出得风险预警机制。此外,《意见》对进一步完善包括互联网慈善救助在内得慈善医疗救助发展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是促进社会保障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衔接得重要抓手,要加快建立救助对象信息共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配套机制,发挥好补充保障作用。

(全文分享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李红梅)

来自互联网【全文分享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感谢分享观点。华夏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发布者会员账号:jrtt

标签: # 大病 # 对象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