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绝无仅有”背后的政治考量
北京时间3月26日,中国金融系统爆出罕见人事调整,已经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首任主席、的郭树清,再次出任央行、副行长,创下一人身兼两大部委的记录。
3月27日,副总理刘鹤视察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人事布局渐趋清晰。 外界将对郭树清的这一安排称为“绝无仅有”。央行也成为继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之后,又一个“双正部”当家的组成部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这意味着身为行长、党委副书记的易纲负责央行的全面工作,而身为、副行长的郭树清则负责党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媒体分析,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之后,原有的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这一安排的用意在于从人事安排上理顺、协调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关系,全局把握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既深入推进改革,又保持稳定。”
此外还有文章披露,郭树清也是原央行和行长周小川大力推荐的央行一把手人选,央行上下都欢迎。此番出任兼副行长,与在央行深耕多年的易纲搭档,可算是一种最优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多年来首次出现和行长由不同人选担任的情况。尽管此类安排在银行系统并不少见,譬如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其和行长便均为不同人选担任。
郭树清身兼两大金融机构要职(图源:VCG)
那么此次央行突破惯例的安排,背后深意又何在呢。
首先在于郭树清难得的丰富履历。有业内人士评价郭树清,“他是中国金融业内少有的横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在商业银行和地方都有过任职经历的人物。他是个坚定的改革派,对待金融监管态度严厉,适合执掌监管部门并推动金融监管改革。”
纵览郭树清的政坛生涯,的确以推行改革著称,在经济及金融改革领域最为着力。如2017年3月初调任银监会主席至今,在一年时间内银监会发布的各项规章和制度有近40项,被称为“郭式强监管旋风”。在2011年10月到2013年3月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也主导提出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
他还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型官员”,在28岁时便以一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论文引起高层重视。更曾两获中国大陆经济学界颇富名声的孙冶方经济学奖。山东省长任上的金改及其他从政经验,亦为其增添了专业型官僚所缺乏的统筹协调能力,使其成为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最佳人选之一。
其次该安排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监管体制。这使得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既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双峰金融监管模式”,也不同于“大一统金融监管模式”,同事还符合当前中国国家机构改革中“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要求。
有评论指,银监会的保监会的合并,有效消除了行业监管的壁垒;把银保监会的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则实现金融监管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离,避免监管主体模糊身份;而安排郭树清与易纲搭档,则平抚了两大金融监管立构之间可能形成的各种矛盾,畅通立法渠道,使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配合无间。
显然可见,这三个层面渐次进行,逐步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合规监管的统一,稳定有序地推动了金融监管的改革。
其三对郭树清的职务安排,可能是为了推动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的改革整合。
此类整合改革细项繁琐,若简单由外部行政力量推动改革,则难免两大部门间沟通对接不畅,延缓改革脚步。郭树清与易纲在同一班子搭档,则更便于自上而下推动改革,同时也明确了央行在金融监管体系内的中枢位置。
上述种种,尽管未必能够概括此番重磅调整的全部动因,但其主要方面应不相左右。可以确定的是,曾在央行有过四年共事经验的两人,以其个人特质及既定的改革方向,在未来数年内,将掀起一场全体系的改革风暴。
馈赠亲友 选美茶
柑好开门红 大红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