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和你国有什么关系
来自花木僧读民国 00:00 29:14
有的。
万里之外的敦刻尔克,对中国的对日作战形势影响何在?
我们寻找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沿着他记录的线索,去看看这场欧洲战场上的关键战役,如何扇着它的蝴蝶翅膀,影响到了大洋彼岸。
这个视角,来自中国的抗战领袖蒋公蒋中正。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 1940年6月4日,兵败如山倒的英法联军在弹丸之地敦刻尔克忙着撤退,不光今天,当时就有人不惜以溢美之词去赞颂它。丘吉尔提醒联军:“我们不能把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因为战争不能靠撤退来取胜。”
蒋介石日记
蒋有记录日记的习惯,从1910年代开始,一直到去世之前的几年,每天用公正的小楷记录下他所经历的事件,以及他的思考。
除了每天的记载之外,日记中有每月反省录,每个月结束的时候,他会对当月再做一个回顾。
1940年5月,蒋一直密切关注欧战形势,思考它会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什么影响。这让我们有了完美的材料去分析这些事情。
-
01
-
“英法德日轻视我军作战,尤以不能克复据点为讥评,而彼今遇德军小数兵力,不仅不能驱逐敌军,而且不能久持,乃至不能不全部撤退,此时未知其对我国抗战之感想如何。”
1940年5月初,英法军队快速失败、退出挪威,蒋在当月第一周反省录里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过去几年,中日战争伤亡率大概要一比五,就是五个国军才能对抗一个日军。英国、法国、日本、德国,都瞧不起国军的战斗力,甚至英法美在援助中国时会考虑,我们把这么多的物资装备交给你,很快你就失败了,交给你有什么意义?今天好不容易,受气以久的蒋公,终于找到机会,忍不住要发泄一下。
同时,蒋并不认为这场大撤退有什么值得激动人心的地方。毕竟整个中国和他已经苦撑三年抗战,这样的场面见到太多,欧洲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
02
-
“德进攻不及一周,法比重要战线皆被击破。……法力量不如一战,德武力强盛。”
欧洲战场的态势让蒋十分吃惊,他没有想到英法的力量如此之弱。
5月10日,德国开始正式进攻以来,整个英法加上比利时的军队可能有300万,全线溃败,一个星期就打到了英吉利海峡。
5月16日的日记中,蒋认为法国的力量远远不如一战时那么强大,而德国却出乎意料地超过他的对手,未来的战争当中,英法将长时间被德国压制。日记里还判断这是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不仅仅和欧战有关,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
03
-
(希望美作为)“太平洋安定力量,监视日苏。”
这个时候,在蒋心中更重要的事情,是太平洋战场。
5月16日他的日记里面重点记到“美国在关岛设防”,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因为美国在关岛设防,明显是在太平洋防御日本。一旦美国能够加入到对日本的作战,会真正地改变中国战场的形势。
他不希望美国加入欧洲战场,希望美国作为太平洋的安定力量去监视日本,同时监视苏联。但是之后的历史形势很快击碎了他这个想法。
-
04
-
“考虑巴黎沦陷,法失败,日本进攻越南的应对之策。”
5月19日,英法内部正式承认北部战线的战斗已经失败,这一天开始准备把部队撤回到英国。
蒋当天的日记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英法刚刚承认失败,他已经开始考虑巴黎预计要沦陷,法国会彻底失败。
越南,当时叫安南,是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蒋认为法国一旦失败,日本肯定会进攻越南,通过越南对中国的南部形成压力。他开始考虑应对日本进攻安南的策略。
-
05
-
“意大利如加入欧战,日必加入,夺取英法荷西太平洋属地。美日将在太平洋作战。俄最后发动世界革命。”
5月26日,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式开始的日子。
在这天的日记里,蒋介石提到,虽然意大利和德国、日本都签有协议,但是意一直没有宣战,如果意大利这个时候加入到欧战,对英法宣战,那么日本肯定会跟着加入,对英法宣战。
日本加入的目的显而易见,英法陷入欧洲战场,没有力量去管东亚,日本欲以加入德国阵线,对英法宣战的名义,夺取英法在西太平洋的属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
这样一来,必然会动到美国的利益,美日将会在太平洋作战,而俄国会发动世界革命。
之后的形势如他设想,不久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加入到轴心国。美日在太平洋作战,俄国从中得到最大利益,发动世界革命,二战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在东欧和亚洲建立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1940年5月26日,敦刻尔克撤退刚刚开始,蒋已将其后二战整个形势考虑得很清楚。
-
06
-
“日机连日在重庆上空白昼飞行,百余成群,滞留四小时以上。以国际形势与空军无人之故,今日忧虑燥激为最甚,常以听天由命之意自解。”
5月的枣宜会战,日本针对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中国第五战区开始新的作战,目的拿下武汉,进一步靠近重庆。
枣宜会战5月1日打响,中方开局形势不错,打了一系列胜仗。蒋5月初的日记有一些洋洋得意,跟当时中国战争形势不错有关系,但很快形势开始转变,最终枣宜会战失掉宜昌,宜昌是重庆的门户,宜昌丢到,重庆便十分危险,蒋此时的压力很大。
此外,失掉宜昌让日本的机场进一步推进,中国空军受到重大打击,加之苏联的飞机援助跟不上,成都和重庆两地的驱逐战斗机加起来总共只有二十余架,整个5月日本频繁发动空袭,连日在重庆上空,白天就明目张胆地袭击,一次上百架,经常在重庆上空逗留四小时以上。
5月27日,蒋表示因为国际形势如此,加之没人能够很好地主持空军作战,所以今天十分烦燥、忧虑。
敦刻尔克大退撤第二天,万里之外的中国,蒋公的心情非常糟糕。
-
07
-
“收到加莱被攻陷的消息。……通过军用原料油铁禁运案。在军费扩张案之后,美对日计划完成。”
5月28日,敦刻尔克撤退进行到第三天,蒋在日记里提及加莱被攻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英法联军向英国本土撤退,当时本可以同时使用的三个港口中,只剩下敦刻尔克,近四十万人要共用这一个港口。
这一天,蒋更关注当日美国通过的军用原料油铁禁运案。此前日本大量地从美国进口原油、铁等军事物资,作为中立国,美国不对任何国家作战,不能拒绝出口日本这些物资,此后对日本的禁运便合乎法理。
军用原料油铁禁运案在禁运的同时,赋予总统决定给谁开禁的权利,美国希望中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拖住日本,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不会受影响,但对日本的禁运已在预料,对中国的抗战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同时蒋判断,这一法案加上军费扩张的完成,美国对日本作战的计划已经完成。
-
08
-
“本月欧战变化最剧,即使敦刻尔克能固守不失,然多佛海峡已被德军完全控制,英已失其屏障。此时如德国提议和平,对法不要求赔偿与割地,对英只要求其固有殖民地,则和平不难实现,否则英法阵线有分裂之可能。德果能提此,则希特勒大业成功,真可称霸全欧,美俄亦无可奈何。”
针对5月的反省录中,蒋认为即使敦刻尔克能够固守不失,但整个多佛尔海峡,也就是英吉利海峡中间最窄、最有价值的一段已经完全被德军控制,英国失去了重要屏障。
如果德国此时能够提议和平、见好就收,对法国不要求赔偿和割地,对英国只要求把一战后德国失去的全球殖民地还给德国,和平应该可以实现,德国则借此成为欧洲霸主。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太大了,英国他也想拿下,甚至两线作战对苏联,因为战线拉得如此之长,导致最终的失败。
这段评价中也可以看出,蒋对欧洲并没有站队的态度,没有觉得英法很亲切,也没有觉得德国是敌对势力。
二战早期,中德关系尚好,国军军队的军事建设以及指挥,很大程度上是德国在帮忙,我们与德国也有很多战略武器的交易买卖。
中日卢沟桥事件之后,因为德国和日本有反共产国际协议,日本不停对德施加压力,而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关系,即军事顾问关系,一直还在。
1938年,希特勒转变策略,更加亲日,开始撤出顾问,但仍通过第三国的名义继续向中国输出武器,并且两国并未断交。
1941年7月,德日结成更深同盟,德国必须承认汪精卫政权,此时中德才真正断交。
-
09
-
“三年来对国际所期望者,至本月底方得逐渐实现。”
同样是在5月份的反省录中,蒋如此写到。
因为欧战的彻底打开,国际形势开始明朗化,各国开始站队。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加入到某个阵营里去,得到援助。
更重要的是,欧战的彻底爆发,使得接下来太平洋会成为一个问题,太平洋一旦成为问题,美国就会加入,就不再是中国独自苦苦支撑,面对强悍的日本了。
-
10
-
“英国面临的形势,是他十年以来自私政策的报酬。”
6月,蒋介石对英法战争失利后弃他国利益全然不顾的做法十分气愤。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直接结果,第一,法国基本上被打废了;第二,英国在短时间之内只能躲在小岛上疗伤,无力反攻与他顾。该效应迅速影响到中国,令中国战势雪上加霜。
6月4日,敦刻尔克刚刚撤退完毕,6月19日,日本外务省开始威胁法国,要求法国停止由滇越铁路运输中国物资。
当时我们整个东南沿海基本上被日本封锁,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这两条通道,对于中国的运物资运输非常重要,而法国此时完全不顾中国。
19日,日本提出要求;20日法国接受;21日开始,越南停止一切中国物资的运输。甚至,6月25日,日本派检查团到越南河内,去检查是否认真执行不给中国运送物资一事。
英国方面,英日之间一直在就天津的白银问题谈判,未有结果。简言之,原来中国在天津征收的关税存放在天津英租界银行。此时,日本占领华北,要求将关税交给他们保管、使用。
6月17日,因为英国在欧洲的失败,再也不管亚洲如何,和日本在东京签署协议,把这批白银的管理权交给日本,对中国完全不负责任。
6月24日,日本要求英国停止由缅甸和香港运输物资进入中国。7月12日,英国接受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这是丘吉尔做出的决定,所以蒋对丘吉尔的印象非常坏。
-
11
-
“罗斯福对我要求救济金融财政之电,澹然漠然,不加注意,抑我胡大使之不知努力乎,其实此种半人,毫无灵魂与常识之人,任为大使,是余之过耳。……英法对我提议在远东合作,亦以感谢二字作答,若非自立自强,谁能助人,后人须记今日我国之被列强轻侮之情状,可不发奋图强。”
我们和美国的关系在6月,短时间之内也不是太好。
6月4日,因为之前和美国谈金融大借款的事情,短时间之内没有结果,蒋满腹牢骚,把胡适拉出来骂了一通,说胡不是一个完人,只能算半个人,没有灵魂没有常识。
胡适在抗战后担任驻美大使,确实未有可圈点之处,后来有评价说胡大使这几年除了在美国又拿了几个荣誉博士学位之外,外交一无所成。所以抗战期间,主要是宋子文在主持中美之间的外交。
此外,英法失利后,蒋向英法提出在远东合作,英法仅仅以“感谢”二字作答,令蒋十分愤怒。
-
12
-
“美总统与其人民一闻英法失败,不惜接济一切,其热忱非言可喻。而对我国抗战三年人民苦痛,经济困难,求其现金数千万借款救急,彼乃置若罔闻,可知白人种族界限之严。惜乎倭阀同种相残,至死不悟,如其果能以平等互助之精神与我华诚意合作,则东亚民族何至受白人如此之贱视。”
6月6日,蒋对美、对罗斯福的气愤在于英法刚刚失败,美国就不惜一切要救他们,中国苦撑了三年,向美借几千万,对方却态度冷淡。
蒋认为如果日本可以和中国等东亚民族诚意合作,双方均不至于此。
当然这是短时间之内的情况,随着战争的继续延续,东亚的战场地位开始重要,美国腾出手来帮助英国之后,给了中国大量援助。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整个欧洲战场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对中国也形成了重大影响,短期内中国的形势更加严峻,英法无力,直接出卖了中国在东亚的利益,美国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太平洋战场。
当时局调整完毕,中国加入到美英法战团之后,就不再孤单。我们长期的艰苦抗战,到这个时候,开始有人跟我们一起吃同样的苦,作同样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