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菜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懵智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菜
奥运盛会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一股对于中餐的热潮也正在全球席卷。英国《独立报》、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均对博大精深的中餐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此,我们专访了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的畅销书《幸运饼干的秘密》一书的作者、《纽约时报》记者JenniferLee,请她谈谈她所知道的外国人眼里的中餐。

外国人真的认为中餐营养低吗?纽约的中餐,除了传统的广东菜、福建菜,还有什么美味的中国北方菜?西方媒体的记者们或亲访中餐馆,或采访营养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独立报》:中餐讲求“阴阳平衡”许多西方人爱吃中餐,但是观念里却觉得中餐热量高、营养低。最近,《独立报》采访了几位营养学家来纠正这偏见。营养学家Lorraine 说,人们觉得中餐的米饭和肥肉会导致肥胖症和心脏毛病。但是事实刚好相反,中餐很有营养,可以抵抗疾病,延长寿命,一切都看你怎么做。

营养学家告诫说,西方人要改变他们看待中餐的成见。第一,不要只看卡路里。要知道,中文里甚至没有“卡路里”这个词,中国人吃饭也很少看热量表。事实是,中餐里很少有零热量、又没有营养的菜。比如,Diet Coke 虽然热量为零,牛油果有340 卡热量,但是牛油果的营养高得多;第二,别忘了蔬菜也是主菜。在中餐里,蔬菜的地位比西餐里的高,它不仅仅是肉和鱼的配菜,本身就是主菜;第三,多吃“液体食物”,比如粥。营养学家总是让人们每天多喝水,但是汤、粥这样的“液体食物”既可以提供营养,又能控制胃口;第四,厨房也要讲究阴阳平衡。许多西方人很相信中国的“阴阳”概念。在他们的理解中,中餐水分多、凉的原料属于“阴”,让身体“清凉下来”,而那些肉、酒、咖啡和辣菜属于“阳”,让身体燃烧。

《纽约时报》:在纽约发现北京味道对于奥运期间不能亲临北京品尝地道中餐的美国人,《纽约时报》为他们准备了plan B:纽约皇后区法拉盛。

过去,美国人熟悉的中餐往往是广东口味或台湾口味,对中国北方菜系了解不多。文章详细介绍了纽约法拉盛越来越多的中国北方菜,并且惊叹地描摹着这些北方菜的种种细节:“这里的肉包馅汁更多,面条更有韧劲,黄油甜点带着咸咸的海苔味,就跟正宗的法式曲奇一定撒着一层法国盐花一样。”



文章说,很早以前,纽约的中餐就已经跳出了牛肉炒花椰菜的套路,但是纽约城甚至是全美的中餐店还是以米饭为主、肉食为主的形式,让很多人对中餐留下了不健康的印象。但法拉盛正在吹响为中餐正名的号角。

法拉盛中餐风味的变化,背后是一部生动的移民史。文章作者采访了法拉盛的许多中餐馆老板,他们说,“过去,法拉盛只有数得清的几家中餐馆,而且都是广东菜。如今,这里的 中国人是1990年的两倍。纽约城市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朴家民说, 从70 年代到今天,法拉盛主要是中国台湾人和韩国人。现在,中国内地来的人占据了多数。虽然处于东南沿海的福建依然是中国移民纽约的最大输出省份,但很多从福建来的人的祖籍都在中国北方、中部和西部。因此在法拉盛,出现了很多普通美国人不熟悉的中国菜:烤芝麻饼、东北哈尔滨的土豆茄子、北京的蜜饯水果,还有新疆羊肉串。还有一个变化是,现在法拉盛的肉包和面条的种类越来越多。

《纽约时报》记者:美国人开始尝试火锅Jennifer Lee 是台湾地区移民的孩子,美国出生,纽约长大,是中餐的狂热追随者。1999 年,Jennifer 从哈佛毕业后,在《波士顿环球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许多媒体工作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许多美国人用中餐馆赠送的Fortune cookie(幸运饼干,脆甜的元宝状小点心,烘成金黄或杏黄色,空心内藏着印有睿智、吉祥文字的纸条—编注)里的小纸条,填写彩票号码,居然真的有一百多人因此中奖。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开始自己探求中餐的秘密,之后,Jennifer 三年走访三大洲,15 个国家,写就了《幸运饼干的秘密》一书,并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

上周,Jennifer 和《外滩画报》聊起了自己的中餐寻根之旅。


B =《外滩画报》

J = Jennifer

B:美国人认为中餐热量高、营养低,你觉得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J:其实,美国人觉得中餐还是比其他一些菜有营养的,比如墨西哥餐和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因为美式中餐也讲究搭配,里面往往有花椰菜之类的蔬菜,所以它的形象没有那么糟糕。而且,美式中餐价廉物美,如果你想花7 美元以下吃一顿有荤有素、味道又好的饭,中餐是最好的选择。

B:请列举几个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中国菜?

J:中餐馆在全美大概有4 万多家,比麦当劳、汉堡王之类的快餐店全部加起来都多!就连NASA(美国宇航局—编注)为宇航员准备的太空食谱里都有“甜酸猪肉”这道菜。最喜欢的菜,就是甜酸猪肉(咕肉—编注)、牛肉炒花椰菜、左宗棠鸡。



B:你觉得中餐在美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J:除了口味,原料上的改变很大。地道的中餐用各种原料,包括动物的各个部位。但美国人不喜欢桌上的食物“提醒”他们这些食物“曾经是动物”,所以中餐也就入乡随俗,用的最多的只是去骨处理过的猪肉、牛肉和鸡肉了。我的书里采访的中国店厨师说,美国客人只懂蒸饺,他们其实应该试试更美味的凤爪或鱼头。

B:你去过许多国家的中餐馆,觉得哪里的最好?

J:在中国之外,我觉得最好的中餐在加拿大温哥华,可能因为那里的香港移民多,他们对饮食的要求高,为他们服务的中餐馆水平也就高。美国境内呢,我觉得最好的还是在洛杉矶和旧金山。

B:湖南菜以辣著称,但是美国人说到spicy,好像和中餐的“辣”不是一个概念?

J:是的。两国人对“辣”的定义不太一样。中餐的一些特定的麻辣调料美国人根本没吃过,比如花椒。但美国人会把中国人认为的“香料”,描述成”spicy”,比如八角、茴香。

B:能说说火锅吗?这是在中国广受欢迎的菜。最近小肥羊也把连锁店开到加州了。你觉得美国人能接受火锅吗?

J:火锅是个挺特殊的例子。说实话,我觉得美国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因为它从原料到吃法,对美国人来说都挺新鲜的,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过我看到不少中国人带着他们的美国朋友来吃火锅,也许慢慢会推广开。

B:美国中餐馆在餐后都会给客人赠送Fortune cookie,它的起源是什么?

J: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根据我自己的调查,觉得起源于日本,然后日本人带到了美国。我在旧金山的一家日本店还看到了他们祖辈做Fortune cookie的图片,在日本的bakery 店也看到类似Fortune cookie 的点心,不过它们的颜色很深,味道也不像美国的这么甜。但是二战的时候,在美的日本人活动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开餐馆。旧金山的华人就“借用”了这个Fortune cookie 作为赠送的小甜品,后来就迅速流行开——现在,全美的中餐馆都这么做.
标签: # 中餐 # 美国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