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
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大才子纪晓岚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这幅对联,非常凝炼的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一等人忠臣孝子
怎样才能算是忠臣呢,我们一般的理解,忠于君主就是忠臣。纪晓岚生活在专制主义登峰造极的清朝中期,也许有这个意思。但如果回到先秦,回到孔子孟子的那个时代,这句话就要打个问号了。对于孔孟来说,忠臣,非忠于帝王一人,而是忠于国家、民族、社稷。
有一次,季子然问孔子,你的弟子子路、冉求是大臣吗?
孔子回答:“他们只是办具体事情的臣子而己。真正的大臣,是以道义来侍奉君主,如果君主不能践行道义,那么,他就不会为君主服务。”
在君主之上还有个道义在。这个道义是什么?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民是最宝贵的,君主是最轻的,而国家社稷居中。可见这个道义,乃民也,国家也,社稷也。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为人民而死,为国家社稷而死,重如泰山,为君主私利而死,轻如鸿毛。
《左传》记载,齐庄公好色,看上了宰相崔杼美艳的妻子。齐庄公能够登上王位,全靠崔杼的拥立之功。崔杼对齐庄公也是忠心耿耿,为齐庄公巩固权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齐庄公竟然看上了崔杼的妻子棠姜,棠姜可是个出了名的大美人。齐庄公利用权力勾搭上了棠姜,经常趁崔杼不在家,偷偷的跑到崔杼的家里与棠姜偷情。得知消息的崔杼恼羞成怒,设计把齐庄公的侍卫引开,就在家里把齐庄公杀了。
这场弑君事变发生的时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晏婴就站在崔杼的大门外。庄公被杀后,晏子的手下问晏子,你是随君主而死呢,还是马上逃跑?
晏子回答:“如果君主为了社稷而死,那我当然随他而死,如果君主为了社稷逃亡,那我当然随他逃亡。但君主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死而亡,除非是他的亲近私嬖,否则,谁有这个效死的责任呢?”
晏子说完,走进大门,伏在齐庄公的尸体上放声大哭,接着起身跳了三跳,表示哀痛之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崔府。崔杼的手下要杀晏子,崔杼说:“不可!他是百姓敬仰的人,留他一命,可以赢得人心。”
晏子以清廉刚正留名青史,深层的原因是他贯彻了“以道事君,不从则止”的准则。他的施政以人民社稷为准,在民众中有巨大的声望,宵小之徒,摄于他的声威,也不敢动他啊!
孝,常于悌连用。孝是对父母亲的敬爱,悌是对兄长的尊重。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孝敬父母与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那是不曾有过的。君子要在根本上好好努力,根本巩固了,人生的正路就随之展开了。孝敬父母与尊敬兄长,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啊!”
今天我们常常强调“孝顺”,其实在孔子的思想里面,孝不应该百依百顺。
曾参是大孝子,有一天和父亲在地里锄草,曾参不小心把一棵瓜苗锄断了,他父亲脾气不好,顺手给了他一棍,结果失手把他打晕了。曾参醒过来后,不仅没有责怪父亲,反而弹琴唱歌,告诉他父亲自己身体没事。
孔子知道了,叫别的弟子传话,要与曾参断绝师生关系。曾参委屈的说,我是这样孝顺父亲,为什么你要和我断绝师生关系?
孔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逃。你父亲雷霆大怒,你还不快逃?万一出点什么差错,让父亲得个不慈不爱的坏名声,才是大不孝。
孝最重要的是敬,而不是顺。
《论语》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为人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年轻人代劳,有好吃好喝,让年老的人先享用,这就是孝吗?”
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说能侍奉父母。但狗和马也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对父母亲的敬爱,子女侍候父母与狗马服侍人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对孝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敬爱父母,而不是仅仅是让父母吃好的东西,喝好的补品,爱才是无价的。
两件事耕读传家
两件事,耕和读。
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考科举,中状元,做大官?还是志在圣贤?对普通人来讲,读书恐怕最重要的是明理。这个理,是孝悌忠信之理,是为人处事之理。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子夏的话:“娶妻看重贤德而不是美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既使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读儒家之书最重要的是改变气质,《论语》最核心的宗旨就是教人做君子。君子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要有高远的志向,牢牢把握孝悌忠信诸德,依从于仁义的大道,涵泳于艺文的修养。
《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宁国府上房挂着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不离人情,人情炼达需有内在的真诚配合外在的礼俗与规范,正确的为人之道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
所以,孔子说:“弟子们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的去爱护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多余的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再谈谈耕。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行业众多,从事任何正当的职业都可以养活自己。耕读传家给我们现代人的一个启示,就是要敬业,敬业是立身的法宝,也是落实儒家价值观的形式之一。
孔子也没有种过田。孔子年轻的时候为了谋生,从事过许多底层的工作,他自己也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年轻的时候处在社会的底层,所以能干很多粗活啊!
年轻的孔子为了谋生,曾经在鲁国的大夫季氏家里当差。他的工作十分出色,他当过粮库管理员,账目清楚完备;当过农场的管理员,牛羊长得非常的肥美。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季氏就给他升了官,任命他担任管理工程建设的司空。
三十而立之后的孔子主要从事替人主持葬礼、祭礼的工作。他替人主持葬礼,自己从没有吃饱过饭;孔子是个弹琴呤唱的高手,每天几乎都要“弹琴复长啸”,但替丧家主持葬礼,丧者的家属哭,他也跟着落泪,以至于回家之后,还处在伤感之中,不能举琴,不能呤唱。
不管农耕也好,还是从事其它的职业,关键是要敬业,敬业的话,就要真诚的考虑服务对象的感受,竭尽全力做好应做的工作。
今天这个时代比较喧嚣,很大一部分人以简单的金钱与权力衡量人生是否成功,所以,工作不过是换取利益的手段。不妨尝试一下,为工作而工作,沉浸于工作本身,一定会有十分美好的体验。
本文系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原创文章
转载须注明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