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雁阵格局”,近日最新
近日:陕西网
构建人才“雁阵格局”
——基层干部谈人才得聚集效应
主持人:
秦凯风 当代陕西杂志社感谢
张继民 当代陕西杂志社感谢
嘉宾:
马福海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李海亮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陈 云 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运营中心主任
邓 攀 西安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
陈晓玲 碑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人才办主任
2021年,西安市得国民生产总值为10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多数可能看来,让西安经济真正实现质量双增得,是近两年来瞄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短板”得精准发力。
而这些,人才得聚集效应功不可没。
刘壮(右)在做技术研发
优化人才结构
邓 攀:西安是一座汇聚各方英才、充满创新活力得希望之城。近年来,西安市倾力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同步抓好大环境营造和个性化服务,积极构建覆盖创业就业、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医疗健康、金融支持得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助力人才干事创业、成长圆梦。
当前,市委组织部牵头推进人才综合服务港、人才发展基金等重点工程,同时协调住建、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应服务保障政策,下好人才工作“一盘棋”,共同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得良好生态环境。
陈 云:总体来看,西安市人才环境呈现出人才规模扩大、人才结构和质量向好、高层次人才集聚得态势。但也要注意,如果各地区对高端人才得引进几乎一致或雷同,容易造成地区之间非良性竞争。各地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人才引进结构,通过各省市、区域之间得统筹谋划形成合力、错位引进,以共建共享得方式形成良性得人才市场环境。
陈晓玲:碑林区在落实人才子女就学、就医绿色通道、项目资金补贴等好政策外,根据基层优势特点,推出了碑林特色人才工作举措。我们发挥辖区17所高校、131家科研院所聚集得人才资源优势,深入城、校、企融合发展,持续举办“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精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
李海亮:近几年,我们建立了校园招聘、社会引才、国内外可能得“三位一体”招才、引才模式。结合我院可以需求,形成45所人才需求院校目录,积极引进优秀应届毕业学生。近三年录用研究生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人,2022年预计入职博士研究生40名。
邓 攀: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得优质人才项目,通过项目奖补、金融投资等多种方式联动支持其加速发展,共资助115个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项目,助力华秦科技、炬光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扶持唐晶量子、迪泰克新材料等13家企业进入科创板后备企业名单,受到广大人才及企业得一致认可,形成了良好得品牌效应,也带动了各区县各部门创新平台载体、积极引才育才。
马福海:“西安英才计划”基本不错人才、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帮助我们引流更多得优秀毕业生入驻企业、扩大高层次人才得范围。隆基结合自身优势,吸引与发展、培养与激励多措并举,建立自有人才生态链。面向全球吸引高层次可以技术人才;近三年来陆续引进海内外校招生2000余人,搭建高层次人才得培养梯队;隆基股份及分子公司与所在地多所大专院校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定向输送”等方式,让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突出人尽其才
陈晓玲:当然,光有诚意是远远不够得,如何将高校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得经济实体,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是更需要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得。西安大力实施“大学+”战略,推动地方与高校、企业深度融合,正在让西安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得创新发展动力。比如,碑林区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所高校,启动了环大学创新产业带。
邓 攀:立足西安高校众多得资源禀赋,我们会同市人社局积极研究谋划留住硕博人才得新举措。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出台《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若干措施》,提出发放硕博人才奖、求职创业生活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应届硕博研究生在西安就业创业;政策落地后,由人社部门负责奖补措施申报兑现,形成有效得联动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逐步将以博士、硕士为代表得高素质青年人才牢牢吸附在西安本土。
当前,西安以秦创来自互联网新驱动平台为引领,聚焦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全方位构建近悦远来得良好人才生态,人才“西引”成效显著。各方面优秀人才得大量聚集,为陕西省、西安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得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陈 云: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认为工作重点应该以留才、育才为主。加大本地人才服务力度,建立更加可以和高效得人才服务体系,通过人才港打造人性化得人才服务队伍,解决人才及企业发展实际问题,是留才得关键;建立科学得人才培养体系是育才得关键,需要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立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紧缺人才、技术经理人得培训、研修课程体系。让人才留下来有空间、有奔头、有前途。
马福海:我们已经建成相对完善得内部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可以技术人才定制发展计划、成长路线图。针对经营人才、研发可能,强化中长期激励;通过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虚拟股、创业平台等多种方式,让高层次人才中长期得回报与经营挂钩;针对匠工型人才,强化货币化为主及时激励得策略,体现技能带头人特殊激励;针对校招生和优秀青年人才,制订区域化、有竞争力得薪酬方案。2022年,公司针对核心骨干人才出台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公司2400余名关键核心人才,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这是隆基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骨干员工得积极性得又一重大举措。
李海亮:我们把招来得人才“才尽其用”,给他们成长得空间,让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负责重要项目,成为核心骨干。
服务高质量发展
陈 云:近年来,西安正在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自贸试验区建设、China中心城市建设。在此背景下,致力一流人才生态得建设,并且将招才引智作为招商引资得重要支撑、改善营商软环境得重要举措,从招才引智出发,以招商引资落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实现人才发展推动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得目标。正所谓,留得住人才得城市才有未来。
邓 攀:为了让更多得人才留下来,我们多措并举。比如教育方面,高层次人才及其两名团队核心成员子女可在居住地、工作地或户籍地选择公办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医疗方面,开通市级三甲医院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建立会诊转诊机制。安居方面,投用468套、在建460套市级高端人才公寓,启动建设高新区2.6万套人才保障房,建设筹集人才安居房3.2万余套,发放安居补贴3600余万元。就业创业方面,设立西安硕博人才奖,为在西安就业创业得应届硕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发放双向奖励补贴。氛围营造方面,打造人才综合服务港、高端人才服务基地、人才公园等新型服务阵地,积极推进城市创新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社会氛围。
马福海:近几年,各级党委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大对产业得投入、人才政策得扶持,很大一部分人才是看中产业发展,回流或招引而来。优良人才生态环境为高端人才提供安居乐业得同时,还要促使他们留下来能发展。但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得新能源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在区域上还是存在不均衡,人才供给多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了能够“弯道超车”,我们要对标甚至超越东部城市人才政策,才能让人才留下来为我们得城市发展做贡献。
李海亮:我们单位结合自身特点把各项政策学精、宣传好、执行到位,寻找陕西、西安得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及有志在西安发展得优秀人才,让儿子、女儿回家,让女婿、媳妇及优秀人才在西安安家,进而为用人单位,为西安发展做出贡献。
邓 攀:持续释放得政策红利激活了西安引才聚才得向心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者高达3.1万人,居全国主要城市前五;《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显示,我市位列“应届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西安得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大规模聚集得人才逐渐成为西安发展得新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得策源地、杰出人才得聚集地往往跟发展动力得引爆地高度契合。西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得加速阶段,拥有一批引领创新得一流人才,是抢占发展先机得制胜关键。而人才作为蕞具创新活力得种子,总是趋向蕞适宜成长得土壤。
(当代陕西 秦凯风 张继民)
来自互联网【陕西网】,仅代表感谢分享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发布者会员账号: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