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航母冷战发展对比(美苏海军反潜差异)
双方遂行战略、战术反潜作战的能力比较
美军航母编队反潜作战模式随其主要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配置变化而变化发展。1960年埃塞克斯级中“埃塞克斯”号被改装为战后第一艘中性反潜航空母舰,反潜航母编队正式进入现役并展开战备巡逻任务。这样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0吨的老式航空母舰经过现代化改装,尤其是加装大量电子设备和斜角飞行甲板后(仍然保留了液压弹射器),有条件搭载2个专用固定翼反潜机中队和2个反潜直升机中队(数量上相当于苏军大队编制)。这样一来整艘舰可动员数十架反潜航空兵飞行器遂行反潜任务。共有8艘埃塞克斯级经过现代化改装成为反潜航空母舰,分别为“埃塞克斯”号、“黄蜂”号、“奇沙治”号、“张伯伦湖”号、“木宁顿”号、“约克城”号、“伦道夫”号和“大黄蜂”号。这在实际建成的24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中仅占三分之一,但对于遂行专门的反潜任务而言,在冷战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在没有其他舰艇能够比它们更为有效的了。
被改装成反潜航母的埃塞克斯级CVN-10约克城号
实质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多数都已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美国海军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着力使战争时期疯狂量产的大量舰艇能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拥有用武之地。随着“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改装,美国海军得以组建真正符合战后标准的专用反潜航母作战编队,或将攻击型航母和这些较强大的反潜航母混合编组遂行作战任务。反潜航母作战编队将在苏联海军潜艇最有可能展开的海域遂行搜潜、攻潜任务。编队一般配属反潜能力较强的改装“艾伦-萨姆纳”、“基林”级反潜驱逐舰以及其他多种型号改装的巡洋舰。编队作战时主要针对红海军战略核潜艇,其搜索区域大且由于编队中均是专门对潜作战单位,其效率较高,可有效压制和摧毁相关海区暴露的战略核潜艇。冷战中双方都极为重视战略反潜能力,而美军以能够携带两倍于基辅级载机量的埃塞克斯级在攻击航母的保护下进行战略反潜活动,毫无疑问效率远为强大。
20世纪70年代,美军针对军事技术变革状况及自身国情军情的变化,主要是考虑到舰队运行维护经济性和战斗编组指挥灵活性,在其航母编组上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调整。在美军决定广泛裁撤老旧的二战舰艇的同时,由于攻击型航空母舰排水量进一步增大,且美军已经开始航母核动力化的进程,攻击型航空母舰因其发展潜力、内部空间及自持力上的优势更多地作为发展重点,开始被改造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这一类别的航母集合了之前反潜航母和攻击型航母的作战能力和优势,能够遂行多种任务,节约舰只总数和指挥、协同和维持上的成本,能大力促进所谓的精兵简政工作。在反潜作战方面,多用途航空母舰所载舰载机联队辖固定翼反潜机中队和反潜直升机中队各一个。前者包括10架反潜机,后者包括8架反潜直升机(冷战之后因任务要求大幅度降低均有所缩减)。反潜机能够在离舰队100-200海里距离上进行较长时间反潜巡逻,而直升机最远可在50海里之外进行航空反潜。
埃塞克斯级反潜航母搭载的S-2E固定翼反潜机
多用途航母很长时间内都与埃塞克斯级反潜航母并用,共同构成舰队反潜作战的核心力量。因为两者都同时搭载了反潜机中队和反潜直升机中队,其战略反潜能力较强。苏联核潜艇尤其是战略核潜艇战时将着力自东北向东南通过GIUK水道进入大西洋,或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北海,以此向大洋展开并占据良好的导弹发射阵位。美国航母编队将作为机动力量在上述海区展开后不断巡弋以阻止苏联核潜艇突破水道,这一行动将得到海洋监视卫星、海上固定监视系统(如“索萨斯”系统)和盟国岸基反潜集群的支援。
美航母编队遂行战术反潜任务时,反潜防御体系按照相应受威胁方向及区域进行构建。内层防御区域近区由水面舰艇负责舰首20-50链距离扇形区域,各护航舰艇成环形配置在航空母舰周围;1-2架直升机负责航线上距离舰尾40-60链的范围。内层舰艇(包括部署在舰尾方向的直升机)应主要使用主动声纳(舰壳或吊放声纳)进行目标搜寻和判断,以便能够获取逼近潜艇的目标诸元,并随时准备使用反潜武器进行攻击。远区由1-2个舰艇搜寻突击群在75-150链范围内负责航线左右正侧方,使用被动方式工作的声纳(尤其是拖曳阵列声纳和变深度拖曳声纳),以监测可能出现的正在加速进入鱼雷、导弹发射阵位的敌方潜艇。另有直升机专门配置于外侧进行警戒。这种防御配系中舰机(直升机)联合搜潜反潜纵深可达40海里。
另外,S-2和陆基航空站支援的P-3负责最大200海里半径的外层防御区域。10架S-2组成的反潜机大队一般担负外层巡逻任务,但将其(一个或几个)集中使用时,如有可靠的对潜警戒搜索平台作预警、指示支援,可对航母编队200海里内某个重点海区实行航空区域搜潜攻潜作战。在这一海区游弋或待机的敌方潜艇很有可能被压制或摧毁。
在美国航母编队中,攻击型核潜艇同时也是反潜的中坚总力量
最后,在航空母舰面对的主要威胁方向还部署了核潜艇。核潜艇均部署于外层防御区域,远离本方水面舰艇。这样的好处是不受本方大量水面舰艇螺旋桨空泡噪声的干扰(水面舰艇均使用双桨驱动,噪声更高),并能进行灵活性比较大的机动。在重点威胁方向上,美军规定其核潜艇能够探测到的任何水中目标均被视作敌方潜艇。为有效掩护后方进行“之”字形机动的航母编队(其速度一般只有10节左右),核潜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机动优势来覆盖重点方向上尽可能大的海区面积。
美国海军S-3B舰载固定翼反潜机
美军航母编队进行战术反潜任务时其编队纵深大,火力与预警层次多。面对苏联具备强大机动能力的核潜艇群,美军航母一般均会进行加强配属,以内圈舰只强化防御,强调充分的声学及火力压制,以防止敌方潜艇使用高机动能力突入防御圈;以外圈机、舰、潜强化机动和主动对潜打击,以尽力先行摧毁隐蔽的或准备加速进入鱼雷导弹发射阵位的敌方核潜艇,并对重点海域先行进行反复的航空搜潜反潜行动。冷战后期,航母编队主要舰只更换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佩里级护卫舰和洛杉矶级潜艇,反潜舰载机更换为S-3B和SH-60型,新型作战数据链也进入服役状态,航母编队的反潜作战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比较而言,原苏联海军中在役的载机巡洋舰,作为其海军装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要紧密围绕整个海军的任务目标,围绕满足各种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需要,开展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等工作,从1123型莫斯科级,到1143型基辅级,再到1143.5库兹涅佐夫级及至1143.7型乌里杨诺夫斯克级莫不是如此。相比它们的美国、英国、法国的同行们而言,它们往往需要在本来就不同的体系中扮演更加个性角色。
首先为了满足战略反潜和护潜体系的要求,原苏联载机巡洋舰必须拥有强大的反潜能力,具体来说包括搜潜、攻潜及指挥协调反潜体系的能力。反潜能力上的要求一直居于首位。
以往苏联反潜体系非常不健全,近岸范围内主要依靠大量常规潜艇、小型反潜舰、岸基反潜直升机和海底固定声纳站。外海主要依靠大型反潜舰、大型潜艇、固定翼岸基反潜机(包括IL-38、TU-142和别-6、别-10等)和少量海底固定声纳站。近岸反潜体系往往无法在战略反潜任务中发挥效力,而拥有比较完善体系的远海海域在载机巡洋舰服役之前并不多,所以远海海域的反潜任务在50-60年代对红海军而言一直是相当困难的。载有北极星导弹的美国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完全有能力在东地中海、挪威海、日本海及西北太平洋这些距离苏联腹地比较近但还不算是近岸范围以内的海域,准备好在15分钟以内,于潜深25-30米处航速2.5节状态下发射核弹道导弹打击苏联领土上的重要战略目标。苏联红海军在这些海域没有完整和足够的体系以遂行战略反潜任务。
一架TU-142大型反潜机与一架P-3同飞
岸基航空反潜受制于基地,虽然有航程巨大的TU-142等型号可以在相对较远的海域遂行反潜巡逻任务,但在这些海域保证反潜即时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困难的。在距离基地较远的海域保持一定数量的此种反潜机长时间反潜巡逻,毫无疑问会产生非常大的消耗。而遂行应召反潜任务时,类似的航程巨大但速度缓慢的反潜机往往不能及时飞到那些远离基地的海域(即使是TU-142这样由轰炸机发展而来的战略反潜机对其作战半径远端海区内的任务也经常力不从心)。且因为对方可能存在的防空力量,这些笨重的反潜机甚至都较难保证自身安全。
另外,大型反潜舰和大型潜艇这些可在前沿长期存在的力量是当时苏联红海军战略反潜体系的另一支柱。但当时苏联水面舰艇编队中的大型反潜舰水平并不高,在载机巡洋舰服役前的50-60年代,苏联仅拥有56Э型基尔丁级、57—БИС型卡宁级、61型卡辛级。这些舰只当时装备的声学探测和对抗装置性能普遍比较有限,声学装置的规格和升级潜力受到这些舰只内部空间的极大限制。苏联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水平和特点一直饱受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体积、功率以及所需安装空间和电源供应一直居高不下,且往往会保持备份。对于反潜任务而言,太小的舰只无法保证拥有强大的探测和声学对抗能力。1134A喀列斯塔级是巡洋舰级的大型反潜舰,但其数量太少,当时情况下不能投入到每个需要的编队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当时大型反潜舰建制内均仅保有一架反潜直升机(机库和起降平台空间、配置均十分有限)。一个其中包含4-6艘大型反潜舰的大中型水面舰艇规模编队,所能派出的绝对不超过4-6架反潜直升机(仅能合并编成为反潜直升机中队,一般仅有巡洋舰级大型反潜舰同时拥有直升机机库和起降平台),考虑到轮换更替过程,此类编队舰机联合搜潜攻潜能力较差,一个编队的反潜直升机不过能够保证编队展开后一个重点方向上航空反潜作战(实质主要是补充水面舰艇声纳盲区和加强重点方向),也根本不具备独立的航空区域反潜的能力。
在大型载机巡洋舰如役前,如卡辛级这类的反潜舰在面对北约潜艇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载机巡洋舰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解决的方式方法和当时的美式航母就有较大差别。载机巡洋舰首先是拥有着规格功率更大的电子设备(包括雷达、声纳和电子对抗装置)和更加旺盛火力的大型作战舰艇。莫斯科级及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均拥有功率更大,性能更好的“马颚”(Horse Jaw)主动搜索攻击用中/低频舰体声纳和“马尾”(Horse Tail)变深拖曳声纳可以有效弥补舰队中反潜舰声学搜索和对抗缺陷,这些当时较先进的声纳仅仅配备了巡洋舰级的大型反潜舰,而驱逐舰级的几乎没有装备(61型仅装备“马尾” 变深拖曳声纳)。此外载机巡洋舰还拥有反应速度极快的SUW-N-1反潜导弹(火箭助飞鱼雷,以双臂发射器发射)及RBU-1200 十二管反潜火箭(火箭助飞深弹,两部),类似武器将能使舰艇拥有更加强大的反潜艇—反鱼雷作战能力。而且,类似武器备弹量都十分巨大,如反潜射程30千米,可搭载2万吨当量核弹头的SUW-N-1(SS-N-14)反潜导弹,基辅号航母共搭载有24枚,三倍于1134A/B以及后来的1155型勇敢级。其旺盛和持久的火力足以满足长时间高强度对潜打击的需要,这是一般的大型反潜舰无法比拟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载机巡洋舰上部署舰载机尤其是反潜直升机中队。仅10000多吨莫斯科级就能搭载14架直升机(不算其他舰上直升机,仅此舰上搭载反潜直升机已经可以编成为直升机大队),并能保证4架直升机同时起降。这立刻使原先整个典型水面舰艇编队搭载直升机至少增加两倍。
反潜直升机大队的加入既能满足长时间高强度轮班巡逻的需要,又可以在重点方向和海区一次提供成规模反潜直升机遂行区域反潜。原苏联海军战术条令规定,反潜直升机进行侦察搜索时,如为舰机联合搜潜则应较多地使用吊放式声纳,此种声纳为主动工作模式,可以相对较多地弥补水面舰艇某些搜潜盲区;如为重点区域反潜,则应不断投放声纳浮标以配合水面舰艇编队或单独以航空反潜力量与敌方保持水声接触,进行持续性搜潜攻潜行动。有时也应视情况投放封闭形状的声纳浮标阵以封锁潜艇进攻或逃逸航路,阻止其进入发射阵位或逃逸(注意,这在过去的红海军舰队作战行动中是较难完成的)。这些作战活动已经可以以反潜直升机大队为主甚至独立进行了。声纳浮标主要以被动工作方式搜索潜艇声纹,在潜艇航路上投放的声纳浮标可以有效侦测其航迹和航行状态,这是其有效搜潜攻潜的保障。面对北约拥有强攻击力的核潜艇,采用这些战术方法可以更加快捷安全地消灭敌方潜艇,而不使本方水面舰艇编队过度靠近敌方潜艇面对太多的潜射武器威胁。同时直升机集群使用明显可以使水声对抗设备的搭载平台更加多样灵活。核潜艇有相当好的速度性能,如果北约核潜艇加速逃逸,有直升机这样的高速单位也可以在一定距离以内保证持续跟踪和打击。这在以压制和消灭敌方核潜艇为主要任务的战略反潜战中是较常出现的情景。
70年代中后期,原苏联红海军第五分舰队在中、东部地中海有效地实践了这一战术理论与想定。反潜舰艇编队进入亚平宁半岛以东的墨西拿海峡和第勒尼安等海域,非常靠近作为北约成员的意大利领海。在这些地方它们不断跟踪美军巡航中的导弹核潜艇,并逼近进行监视。同时大量直升机能够以较快速度搜索重点海域,并先行超越舰艇编队成规模出动,布放角状无线电声纳浮标屏障,诱使美军潜艇进入这样的埋伏圈。红海军以此类行动进一步压迫地中海北约水下力量(尤其是战略核潜艇部队)退向西方,压缩其巡航区域,扰乱其勤务周期。毫无疑问,没有作为反潜体系指挥、协调核心以及反潜直升机大队搭载平台的1123、1143型载机巡洋舰,这样的作战只能是空谈。
苏联红海军经过广泛实践,越发尝到了类似作战方式的甜头,使用直升机队进行独立航空区域反潜成为及其受重视的高效作战方式。在1143.1-1143.4之后,红海军得到的1143.5级载机巡洋舰有能力部署多达24架反潜直升机,这样强大的直升机反潜力量将能够使一个红海军单航母编队对数十公里外的2个重要海区分别使用1个舰载直升机大队进行区域航空反潜,并且直升机大队还将得到航程较大的SU-33歼击机中队的防空保护。类似单航母编队由此即可稳定地发挥出至少两倍于当年意大利沿海舰艇编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假使苏联红海军后来能够有效使用1143.5、1143.6两艘战舰,其水面舰艇编队所拥有的反潜作战能力无疑又能上升一个新台阶。不管两舰到底是被用于担当突破舰队的核心还是战略反潜舰队的核心,其战略——战役反潜能力都是其效能组成中相当引人注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