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目漱石一起吃河鱼料理

01-03 生活常识 投稿:翻过的亲切
与夏目漱石一起吃河鱼料理

平八茶屋或许不是京都最有名气的怀石料理店,但却是最霸气的名店。没有一家能像平八一样,占据京都的电车站名——“平八前”。沿着洛水一路往北,水流渐渐湍急,古时的若狭街道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平八茶屋,便是这条古道上制作“若狭怀石”最有历史和故事的料理店。他的客人,包含了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永井荷风和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等。


文/李舒 摄影/唐七


“您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但很遗憾,先祖父确实不知道,夏目漱石曾经来店里吃过饭。”平八茶屋第21代传人园部晋吾先生说。平八茶屋的出名,源于夏目漱石的小说作品《虞美人草》:“今天去山头的平八茶屋消遣一日,真是不错。”1907年3月末至4月,夏目漱石为准备首部连载的小说,专门到京都调查资料。在游览了岚山、保津川、天龙寺、仁和寺、妙心寺、等持院等名胜古迹之际,他也没忘了爬比叡山,并且不止一次去平八茶屋吃了河鱼料理,每次都赞不绝口。夏目漱石在日记写道:“与高浜虚子冒雨乘车去平八茶屋。溪流、山、鲤羹、鳗。”也许因为对平八茶屋的印象极为深刻,夏目漱石在后来的小说《门》里也曾经回忆了在平八茶屋的清游一日。


然而,平八那里,却没有留下任何夏目漱石在此用餐的痕迹,因为那时的平八还没有成为京都有名的怀石料理店,只是一家小小的茶铺,河鱼料理也并不是平八当时最热卖的菜品,这家老店400多年来的首席看家料理是它们的山药泥麦饭——日本人相信,吃麦饭可以长寿,德川家康便是一直坚持以麦饭为主食,才成为战国时代最长寿的幕府领袖。



和京都其他的百年料理店比起来,平八的地理位置有点偏,地处洛北比叡山中,在“老京都”寿岳章子看来,这里是“保存着京都稳静的风味”的地方。据说,这里最美的时节是春季,就像《虞美人草》里写的那样:“烟柳之间,温柔春水捶打白布,高野川的圆石历历可数,长长道路蜿蜒向北,约略二里余外,两侧山峰逼来,脚下奔流潺湲,弯弯绕绕,回响不绝。入山春更深,而山头尚有残雪。山峰之间阴影山道的缓坡上,大原女来了,牛来了。”大原女是京都北郊大原地区的女子,过去头顶柴薪,入城叫卖,是古都特有的风情。永井荷风与德富芦花同来京都游赏时,也到过平八茶屋,荷风笔下的秋景恰与漱石的春景相映成趣:“左右极目处至山麓,皆是熟透的稻田,秋晴下金波荡漾。农家墙垣、田畦、道旁杂乱盛开着白色的野菊与红色的草花。走过一间门庭宽阔的人家,漆黑廊柱上挂着纸灯,就是平八茶屋了。道路穿过人家院落之间,忽而急转,跨过急流上的小桥。左右山峰相继送到眼前,比叡山渐渐近了,山路也渐渐崎岖。路上往来有牛车与大原女。”


这景色,百年后仍旧不变。坐电车在“平八前”下车,迎面可见书里描写的那些漆黑廊柱,纸灯虽然没有找到,却有一块古旧的和纸做成的灯笼招牌,一面写着“山端平八茶屋”,一面写着“若狭怀石川鱼怀石”。“山端”是这里的旧名,现在这里叫“宝池”,但固执的京都人仍沿用着旧时的称呼。“您好!”应声而来的,是仍旧穿着藏青白碎花纹和服、系御所染腰带与白色脚绊的大原女,她们走出历史悠久的骑牛门欢迎我们,一时间,人有点恍惚,分不清时间。



4年前,园部晋吾先生正式接管平八,那一年,他40岁。即使从小便知道,继承平八是自己的命运,园部晋吾还是曾经有一瞬间想过:“要是能做大学老师,说不定更好吧。”在日本大学经济系读完本科学业之后,园部晋吾还是乖乖回到比叡山:“人不能违抗命运的安排,有些事,想想就行了。”在东京的学习生活经历,还是让园部晋吾和其他的怀石料理店老板有许多的不同。


京都的百年料理老店,大多有着自己的独家菜品配方,这些配方世代相传,绝不对外泄露,连最最平凡的“千枚渍”调料比例,至今也只有一个人知道。然而,园部晋吾却不赞同这种“京都习惯”:“时代在不断变化,客人的口味也在变,配方也应该做出调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们需要经常在一起研究,才能调配出更好的菜品。”在他的促动下,由9家怀石料理店组成的“京都怀石料理研究会”成立了,9家店的老板和料理长们定期开会,讨论客人对于自家菜品的反馈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比如最简单的高汤,之前我们的做法是把昆布放在冷水中,用小火煮开之后加入木鱼花,我们在一起研究了几次,发现昆布在60摄氏度到65摄氏度的水里,能够发挥出最好的味道,温度偏低或者高,鲜味就会有缺失,于是,我们就集体做了调整。”



园部晋吾的创新还不止于此,他亲自给平八制作了包含日、中、英、韩等多种文字的网站,方便人们了解平八历史,还可以预览菜单(虽然中文翻译水平欠佳)。晋吾先生甚至率先引入了银联支付:“这几年中国客人多了,应该为他们提供方便。”


所有的创新,目的只有一个——让平八更好地发展下去。园部家从第一代传人园部平八开始,已经守护着这家料理店438年了。茶屋屋后便是高野河,园部家曾经从这里捕捞新鲜的河鱼;著名的若狭街道从平八门前穿过,也为平八带来了若狭怀石料理。然而,园部晋吾告诉我们,今天菜单上的“若狭怀石料理”,已经不再从福井县的若狭地区进货,“我们会从日本海地区进货”。这是因为之前京都人赖以生存的若狭古道已经废弃,毕竟,由陆路运输,很难保障海鲜的新鲜度。当今快速的物流,可以保证园部晋吾每天早晨从市场订购到最新鲜的鲷鱼——做成的甘鲷是平八最有名的菜品之一,写过《白色巨塔》的山崎丰子曾经在她的作品《不毛地带》中让主人公在平八茶屋吃了一回,和夏目漱石不同的是,主人公是坐缆车上山的,当时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比夏目漱石的时代晚了半个世纪。



每天,园部晋吾有自己的固定节奏,比如鲷鱼,他只从市场的“河松”家订,金枪鱼则去“五勇”家,麦饭中的麦子一定要是山梨县产的,而大米则是岗山县的新米。每隔两天,他便会在早晨5点起床,去市场订货。回来吃过早饭,他便进厨房开会,研究新菜,有时也会讨论摆盘的调整。平八家的摆盘不算京都怀石料理中最讲究的,“有时候在季节更换的时候,我会想,也许买个新盘子放这道菜更好吧。于是便和料理长一起商量,试用新的餐具。餐具的选用,我没有固定坚持非要用古董的,有时候有点现代元素也不错,关键还是看菜的式样。”下午,园部晋吾会出去参加一些活动,为京都的小学生义务讲授“食育课”(注: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的目的)。在上课的时候,他偶尔会想起自己之前想做大学老师的梦想。


晚上是园部晋吾最忙的时刻,因为老客人们总是选择来吃晚饭,他要亲自接待寒暄。老食客们还是最喜欢店里的河鱼料理,一如当年的夏目漱石。这个季节,最畅销的是炭烤香鱼配山药麦饭。平八的香鱼订购来之后,会先放在庭院的流水里养一下,据说这样烤出来的香鱼肉质会更紧,芳香四溢。配饭的渍物也是园部晋吾和料理长研究出来的,“我们自己做糠味噌腌蔬菜,每天都要翻米糠,这样味道才会好,如果米糠臭了,就不能用了。夏天的时候,用糠味噌腌黄瓜和茄子,颜色会非常漂亮。”料理长只有在讲起他的菜品来,才不那么害羞。夜里10点结束营业之后,园部晋吾会清算一天的营收情况,“经常干着干着,一看,已经凌晨1点了。”次日5点,一切如旧。



这样紧张的生活节奏,园部晋吾已经习惯,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加努力。这也许和自己一直没有获得“平八”的名号有关。园部家每一代继承人,都会承袭“平八”的名字,这种袭名方法到晋吾父亲那辈,忽然被停止了。“是因为户籍制度,只能有一个‘园部平八’,所以只有等父亲去世,我才能得到平八的名字。但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要成为真正的平八,其实还不够格。”我们在平八老铺门口遇到了晋吾的父亲、第20代园部平八,老先生穿着西装手拿白色阳伞哼着小曲轻快地穿过厨房,目光还是瞟了一眼贴在墙上的“(礻氏)园祭供货单”。晋吾先生把我们介绍给父亲,他坐在檐下,一边穿鞋一边笑说:“啊,美女来啊,访问我儿子吧,现在我不管啦!”我注意到,他左手边的廊柱上,有几道依稀可见的刀痕,这是数百年前新选组巡逻时留下的战斗痕迹。


=怀石料理基本上菜顺序=


先付 开胃小菜

八寸 因早期以八寸盘作为食器而得名。以季节性为主题的菜色,通常为一种寿司与几道较小份的小菜组合。

向付 季节性的生鱼片。

煮物 由蔬菜、肉、鱼、豆腐等食材切小块焖煮。

盖物 有盖食器装盛的食物,通常为汤,或茶碗蒸。

烧物 季节性的鱼类烧烤。

强肴 主菜。

御饭 各种式样的米饭。

香物 季节性的腌制蔬菜。

吸物 以大酱为主料的汤,分为先碗和止碗两种。

水物 餐后甜点。


▲先付:胡麻拌白山芋茎配花椒叶

▲醋物:土佐醋腌莼菜 黄瓜 小红萝卜 细叶芹


▲八寸:鲇鱼寿司 鮴鱼 河虾 鳗鱼八幡卷 白瓜昆布 籽鲇鱼


▲向付:鲇鱼薄切配醋味噌


▲温物:泥鳅柳川锅配三叶


▲烧物:盐烤鲇鱼 伽罗蕗


▲强肴:糖烧鲤鱼 冬瓜 南瓜 生姜


▲御饭:山药麦饭


▲香物:紫苏腌黄瓜 萝卜 盐昆布


▲吸物:素烤鳗鱼 鸡蛋豆腐 壬生菜 蘑菇 生姜


▲水物:哈密瓜 橙子 樱桃 配红酒啫喱 薄荷叶



标签: # 京都 # 石料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