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怎么办”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第二季里,有这样一幕,几乎是每个孩子甚至大人都会遇到的状况:被朋友忽略,友情发展遭遇滑铁卢。
第五期里,包子对妈妈蔡少芬说:
“他们都不想跟我坐”
“他们都想跟我的姐姐玩。”
“他们一整天都是这样(不理我)。”
“我一直都在说我爱你,但他们都更爱姐姐;姐姐没有说我爱你,但他们都更爱姐姐……”
在这一幕,我们很多人都从包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们努力地想让朋友注意到自己,但还是会被好友忽视,自己的朋友突然与别人关系更好了……
陷入人际孤独这种事,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毕竟我们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爱。
我曾经两次向老爸问过这样的问题,第一次是在小学,班里的同学喜欢围着一个大方的孩子玩,连老师都更喜欢这个孩子,曾经有无数次我想融入他们的小团体都失败了,因为我不肯认他做“老大”。
我问老爸,“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
老爸给了我一个在那个年龄无法理解,但我仍记到现在的答案:“他们喜欢他都是有目的的,如果每天我给你50块钱,你去买零食请大家吃,你也会有很多‘朋友’,但那种朋友不是朋友。”
第二次是在高中,因为我的原因,好朋友不理我了,照样,我还是选择跟老爸诉苦。老爸问了我几个问题:
第一,你做错事了吗?
第二,你试过补救吗?
第三,你的补救措施有回应吗?
我回想了一番,我的确做错事了,我试过补救,但我的补救措施都没有回应。于是,老爸给我的回答是,那就不用再补救了。
举出这个例子,并不是推荐我爸的对孩子交友的建议,我想借这个例子说明的是,每个孩子在社交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向父母求助时,不要当作小孩子打闹而不在意,孩子对同伴的需要其实超出大人的想象:跟同伴在一起,他们可以学习合作,学着处理矛盾。可以说,孩子大方、谦让、友好、理解等优良品质,都是在小时候与同伴在一起时养成的。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困惑,是父母养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第五期里,蔡少芬对包子社交问题的应对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来感受一下:
第一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包子:“他们都不想跟我坐。”
蔡少芬:“他们都不想跟你坐,你不开心是不是?”
当孩子遭遇友情问题跟父母倾诉时,认真倾听并且认同他们的情绪,这是将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的第一步。
第二步:帮孩子重建自信心
蔡少芬:“他们只喜欢姐姐?”
包子:(点头)
蔡少芬:“不会的,他们都爱你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爱你,你那么可爱。但是有些时候,人会有不同的表达。”
不管孩子遭遇了什么,在他们表达出悲观、怀疑自己的情绪后,家长最好立即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被人爱的。
第三步:分析现实情况
包子:“可是他们一整天都是这样。”
蔡少芬:“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不够爱你,那你就爱他们多一点。”
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遭遇可能会悲观化,作为父母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也要在理智的基础上为孩子分析清楚事实。
第四步:给出建议
包子:“我一直都在说我爱你,可他们都更爱姐姐。”
蔡少芬:“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友观,也会对朋友有不同的判定,对这样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的建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如蔡少芬所说的:做好自己。
“他们都不跟我玩怎么办?”
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家长的回答却能够决定孩子未来的交友观——是逃避型“他们不跟你玩你就不跟他们玩”,还是讨好型“你多买点零食,他们就愿意跟你玩了”,或者其他类型?
对包子的社交问题,蔡少芬让人称道的点在于,她避开了包子与朋友之间解决之道,而将事情聚焦于包子自身,她告诉包子:交朋友需要你的付出,但不只是付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做快乐的自己。
于是,在后续的节目中,需要孩子们在迪士尼乐园邀请小朋友参加party时,我们能看到蔡少芬虽然对包子汤圆有所担心——担心孩子被拒绝就备受打击,但包子在被拒绝多次后,仍然能“屡败屡战”,勇敢地再次发出邀请,最终完成任务。
爱情、亲情、友情,三种感情都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体验,但这三种感情中从来不只有甜美,酸甜苦辣均在其中,并且没人能逃开任何一种味道。
父母不能手把手地教孩子遇到每个问题该怎么办,做什么,但能够从小时候的教育开始,让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以自信的态度做更好的自己。
策划:有养
撰文:王机智
编辑:Shero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