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潭、龙眼潭
神奇的天眼潭
《龙山县志·山水》(光绪版):“天堰池,在天马山下,袤广数亩,圆如壁,水四时不涸,久雨大旱无加损。顶有佛阁,每日钟鼓声起。游鱼隅隅出水面,朝暮验之,不爽。鱼大者丈,小二三尺。渔人钓取之,常屏息不语,若发声,则悠然逝不可得。”
这里的“天堰池”,如今叫“天眼潭”。
“乌鸦的两只眼睛”——天眼潭、龙眼潭
在海拔1736.5米高的湘西之巅,澧水之源的龙山东北角的大灵山下有两个被当地人叫“乌鸦的两只眼睛”神奇的潭——“天眼潭”、“龙眼潭”。它们没有供排水系统,但潭水不会因季节的变化和洪涝、干旱的来临受到明显的影响,水平面的变化值仅在10-20厘米之间。更为神奇的是潭水会随着时令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更勾起笔者探奇的心。
第一次接触“乌鸦的眼睛”是在2006年全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中,在乌鸦乡文化站长何国钊的陈述中,“乌鸦的眼睛”走进了笔者的心田。随后,每到季节,我就会到“乌鸦的眼睛”感受它的神奇。
因为神奇,2016年11月,CCTV10《地理·中国》编导来到了“乌鸦的眼睛”,对它们进行了走访,随后它被写进《湘西秘境》。2017年3月1日,笔者随《地理·中国》摄制组再次走近这个神奇的“眼睛”。
天眼潭风貌
从龙山县城出发,向东北驱车上305省道转001县道前行70千米到达目的地——大安乡乌鸦河西堰村天眼坪,“天眼潭”就长在天眼坪中。
每次到“天眼潭”都得到西堰村支部书记杜丕元的热情服务,联络知情人,介绍所见所闻和地理形胜。
“天眼潭”是乌鸦河的南眼睛,与龙堰村的“龙眼潭”(乌鸦河的北眼睛),并称为“乌鸦的两只眼睛”。
“天眼潭”海拔815米,距茨乌公路20米,形椭圆,四周泥沙质土坎,面积15亩左右,水平面距地表4米左右。西北面叶影绰绰,潭水婆娑。眼中的天眼潭和听闻中的一模一样:没有供排水系统,潭水幽深寂静。杜丕元说,天眼潭“暴雨经天不溢洪,干旱数日不干旱”,四季水平面正负20厘米左右。前些年,有人在天眼潭内打捞出阴沉木。
▶作者(右一)走访94岁的方金生(中),听他讲天眼潭的故事。
“天眼潭”在民间的传闻中有些震撼!
天眼潭水可以防腐!在没有自来水前,天眼潭是天眼坪人的天然直饮水源,直接从潭里取水喝。夏天,天眼潭是天眼坪人的天然沐浴场。天眼潭的水温,由边向中心由温而凉而冷。距潭边5米后凉,深水区冰冷。过去,有人溺亡后尸体不见踪影,五年后浮出完好尸身!可见,冰凉的天眼潭水有极好的防腐效用。
天眼潭有多深?到今天还是个谜。为解开这个秘密,天眼坪人一直在作努力。现年94岁的方金生讲述了发生在天眼潭边的故事——
解放前,村人徐仁钢潜到天眼潭里七天七夜后从里面带着东西出来;
1936年冬,天眼潭水面结了20厘米左右厚的冰。天眼坪人选择适当的冰面用火化冰成洞,然后将系有岩石的绳索从冰洞放入天眼潭内悬索探底,208米的绳索放完也没到潭底;
1954年、1959年,村里先后两次用三台抽水机抽潭里的水,三天三夜后水面仅下去3米左右。停抽后一天水面迅速回到原位;
二十世纪初,龙山县广播电视台在天眼潭做了一期专题节目,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天眼潭有不明生物!方金生说,在过去天眼潭里曾出现过不明生物:1944年,村里一妇女在潭边洗衣服,棒槌音惊动了潭中生物,跃出头如“风车”的水生物,头出水面约3米多高!1953年,他和同伴放牛路过天眼潭时亲眼目睹潭中若干1米长的鱼在三条9米多长的黑鱼带领下嬉戏,黑鱼转身时掀起了两米多高的水浪!
天眼潭与千里地质活动谐振!如今,杜丕元说起两次目击奇异现象的经历时,脸上仍带着惊悸神情:2001年10月的一天,他和妻儿正在潭边修烤房,突然看见东边潭水掀起一两丈高的水浪,并持续了5分钟左右;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海啸时,天眼潭水位上涨,水浪滚滚,掀起一丈多高的弧形水柱!这个在大部分村民的供述里有着同样的情节。当时,胆小的村民都躲进了家不敢看。在汶川发生地震时,波浪滚滚的情形,再次在天眼潭发生。
天眼潭日常水色
天眼潭水随时令变色!天眼潭水常规色为清绛色。随着时间的改变,水色可变为红色、黄色、黑色、绿豆水色、黄豆水色等。同时,天眼潭水色可由黄变黑,由浑变清,由红变黄,几个色道能轮流变换。一个月几个颜色,颜色变化与天气时令相连,甚至隔日而变。这个神奇的现象,村民们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的啧啧声,让这个变色的天眼潭更加神奇。
科考队在天眼潭考察
这些难道都是真的吗?
不管怎么样,民间任何神奇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科学的规律。
是怎样的供排水系统让天眼潭水处变不惊?它到底有多深?水色的变化是什么引起的?里面真的生存有奇异的生物?天眼潭水真的能预警吗?天眼潭里的水浪是怎么回事?天眼潭和乌鸦河的地面水系有供求关系吗?
在CCTV10《地理·中国》《湘西秘境》的拍摄中,“乌鸦的两只眼睛”露出了它的容颜。
“乌鸦的两只眼睛”相距3公里,乌鸦河由北向南穿流而过。
乌鸦河是断头河,为澧水上源河段,发源于海拔1636.2米的大安乡翻身村青岩堡,并由青岩堡北流经湖北省宣恩县下关岩名头坪河。头坪河迂回南流经龙山县大安乡乌鸦片区称乌鸦河。乌鸦河经上关岩、溪家湾、头坪、西堰,至铁树村时跌入落水洞—地下溶洞,隐身潜流几里,从西堰洋鱼洞汇入谌家河。谌家河与南源来自猛必界的陈家河合流,流向东南,转道东流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大沙洲与大沙河汇流为澧水。
天眼潭周边地貌
乌鸦四周高中间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高山盆地地形。同属乌鸦河水系的乌鸦河、龙眼潭、天眼潭,作为乌鸦盆地的主要供水系统,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是不是互通有无?在《湘西秘境》的拍摄中,在《湘西秘境》科考队的考察中,在权威地质专家翟辅东教授的解读里清晰起来。
在考察、拍摄天眼潭过程中,没有发现有地表供排系统相连接天眼潭、乌鸦河、干河。为了确证它们的相互关系,笔者用户外助手和GPS对它们的水平海拔进行测量,结果是:天眼潭812米,乌鸦河797米,干河800米。天眼潭与乌鸦河、干河的垂直落差分别是15米和12米。乌鸦河、干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水流长时间潜伏于河床之下,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它们难于构成供排水系。也就是说,天眼潭的水情与两河无关。
天眼潭与龙眼潭被当地人称为“乌鸦的两只眼睛”,那么它们是不是通联的呢?对龙眼潭的解剖成了关键。
科考队员走访当地村民
“龙眼潭”位于大安乡乌鸦河片区龙堰村,面积10亩左右,原也是一个没有供排水口的天生潭,曾经是龙堰人的洗浴场所,后来因污染毁弃。民国时,一军官在龙眼潭溺水而亡,为打捞尸体掘堤成渠有了供排水口!龙眼潭内原来有野生红鱼、金鱼、娃娃鱼、黄鳝。曾有阴沉木出土。1995年,当地人想通过抽水的办法探测龙眼潭有多深,结果用五台抽水机五天五夜没抽干。也通过放索探底的办法也没达到目的!后来村里决定开发龙眼潭,发展养殖业用来养鱼,可是因龙眼潭水冷热交替,半冷半热,致放鱼不长,最后只好放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乌鸦河人经常看到彩虹将天眼潭和龙眼潭连接上。
从海拔高度上看,龙眼潭为807米,天眼潭815米。龙眼潭、天眼潭互相联通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不是有地下水或阴河将“乌鸦的两只眼睛”连接了起来?
乌鸦人说,从大安方向看乌鸦,乌鸦的地形是一只“乌鸦”。经过现场探查和卫星云图观察,乌鸦极类似“乌鸦”:铁树村宓水洞为嘴,天眼潭、龙眼潭为眼,天眼坪为颈,后坪—山坪为翅,头坪—光辉为尾。同时,乌鸦河有“乌鸦河龙—劣龙垉—龙宝坪—青龙山—青龙垉”五龙抢宝(龙眼潭)之势!
周边地貌
通过现场考察和观察卫星云图,发现乌鸦是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是岩溶洼地。乌鸦西为大灵山石牌,北十公里处为湖北宣恩两河,东为内口溪峡谷,南为谌家河峡谷。北、东地势均低于乌鸦。西、南方高于乌鸦。乌鸦河因修建乌鸦河电站又常年处于断流状态。“乌鸦的两只眼睛”互相联通互为提供水源是不可能的。
天眼潭东侧的天马山孤峰凸起,山上有寺庙。
目前,天眼坪流传着“打鼓天眼起波浪,碗柜里面碗跳!庙里镇鼓槌几熬,池中水浮起波涛!惊动关公舞大刀,惊得水动地也摇!”吟唱天马山和“不征东不征西,镇守乌鸦一条溪。带着铁盔披铁衣,要乘天马上云梯”吟唱将军岩的诗句。村民说,天马山下是空的,东侧的崖壁上有个名叫五谷庙的洞,可容纳万人以上。洞内有一条阴河。
五谷庙阴河是不是天眼潭水的流?
对五谷庙和五谷庙阴河进行考察后发现,五谷庙的阴河是天眼潭的流。天眼潭的源在哪里?水往低处流。天眼潭东、北海拔高度均低于天眼潭。南、西边海拔高度高于天眼潭。西边是穿洞堡山,山后有一条河叫干河,发源于大安乡万宝村于西堰村注入乌鸦河。由南向北流淌的干河途中接纳了几条溪流,它的上游水也不旺盛,大部分水在上游就经觅水洞形成潜流。所以干河中下游常年断流,属于季节性溪流,干河由此而名。除了盛夏暴雨季节,干河才有明水注入乌鸦河。
来自西边干河和大灵山的潜流水(阴河)是天眼潭的源,但这些地下水没有直接出入天眼潭。天眼潭只是作为地下河的一个储水池通过一个平衡的供排水口与地下河进行联通,并完成供排水。天眼潭的水平面与同地层断面的地下河的水平面处于差不多的水平面上。
天眼潭下有着什么样的地质构造?有着什么样的供排水机关操控着天眼潭的供排水?
地质专家翟辅东解读天眼潭
专家明确地告诉笔者,“乌鸦河的两只眼睛”天眼潭、龙眼潭是地下河天窗,但属于不同的地下河水系。而天眼潭水平面变化不大是由它的供排水系统决定的。
内容转自我是龙山
热门关键词
醉美靛房|高速公路|汪文生|给她温暖的家|铁路坡|沙子坡|洛塔岩口|翻身村|狮子头|大灵山|召市|红岩溪 |八面山|天锅潭|桂塘学校|惹巴拉|脉龙界|姚常凤|连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