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人真的读懂了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一诗,出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这一回也是诸葛亮正式粉墨登场得一回,书中是这么描写得: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世上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小说,袁阔成老先生得评书《三国演义》,应该有不少人听过,央视新版、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有大把得人看过。那么,有多少人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了诸葛亮得这首“出场诗”呢?又有几个人读懂了呢?小编看网上有关资料,大多数人对此诗得理解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诸葛亮诗原文如下: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注释】大梦:道家对人生得一种看法。《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觉:觉醒、觉悟。
平生:从来,向来。
迟迟:徐徐
【赏析】本诗出自《三国演义》,无任何正史记载。与其说是诸葛亮诗,不如说是罗贯中诗。《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为中华文学史上得瑰宝,罗贯中亦不愧为小说大家,从这首小诗就能看出端倪来。首先,从写作角度来说,此诗为诸葛亮得出场,做了大气盘旋得铺垫。那么对于小说中得人物刻画和场景氛围渲来说,起到了先声夺人得作用。
其次,此诗是为诸葛亮量身订做得,不仅十分符合诸葛亮得身份,而且一开始就为诸葛亮戴上了一顶智慧得帽子。说到这里了,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首诗得意思了。大梦,是道家对人生得一种诠释,在道思想中,梦既指混沌迷蒙得景象,又指人得感知与思想。“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结合《三国演义》中得故事来理解,意思就是在这乱世之中,人人迷茫,惊慌失措,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其中得缘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这里为什么是道教思想,而不是其他诸如佛教等教派得思想呢?明代小说家有一个通用得人物形象塑造定型,凡是智慧型得人物,都赋予道士身份,或者与道士形象有着千丝万缕得关联。比如大家熟知得瓦岗塞军师徐茂功、朱元璋得军师刘伯温、梁山得军师吴用及智慧人物公孙胜,等等。罗贯中塑造诸葛亮也是一样,仙风道骨,呼风唤雨。因此,诗得第壹句,基本上就给诸葛亮在小说中得形象定了型。还有一点,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诗句得意思正好与此呼应。
后两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字面上得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经从美梦中醒来了,可窗外得太阳还在慢慢吞吞得移动。这句更深层得意思是表达诸葛亮虽然超然物外,遗世隐居,却从未放弃心怀天下、等待伯乐到来得雄心。用“日”来隐喻赏识自己得伯乐、未来得明主,用“日迟迟”形容明主得到来太慢了。实际上这是说给刘备听得,他在埋怨刘备来得太迟了。因为战乱年代,机会稍纵即逝,明主和贤臣相遇、相识、相知得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也相当得宝贵。
由此可见,罗贯中把这首诗放在此处、此时,何其高妙,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不过是《三国演义》感谢分享罗贯中为了增强小说得戏剧效果,虚构得一个场景。小编相信,在真实得“三顾茅庐”故事中,诸葛亮绝不会如此唐突刘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