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图展开的说法
很多人的眼睛里面,对待世界上的人事物,
不是黑,就是白,而且只是单纯的一种,
不是黑:
就是白:
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面的增加,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
慢慢的知道了,事物,原来是有黑白阴阳两面的,
原来,从阴阳黑白两个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世界立体起来了,
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很机械化的,只是下意识的,懂得用两个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
慢慢的发现,原来这其中的黑白阴阳,是有紧密的联系的,
于是,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些黑白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是动态的,黑猫有时候又变成白猫,甚至花猫了,
到了最后,
于是有了整体观,
从此,这个太极就形成了,
阴阳两面是相对的,可以互相变化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个时候,看待阴阳两面,就不在机械化,不再刻意。
关于太极图,当然不止以上这么肤浅的理解了,
现在流行的“正统”的太极图一般遵循“左升右降,左白右黑”“白为阳,黑为阴”的规律。中间那根弦有一种未审出处的说法是“太乙”。有一种看起来似乎很科学的解释“最初的是河水的漩涡所以是顺时针旋转”把这幅图历史上“最初”出现的时间提前了太多所以只好先备而不用。
黄寿祺的《周易译注》说的“宋以前的《易》注,未尝有图。自周敦颐传陈抟太极图并为之说之后,渐开《易》图之例。”是比较符合事实的(汉儒好谶纬,玩的是河图洛书一套;宋儒继韩文公道统以辟佛老,就挖这两家根基玩太极)。陈抟的图都是“相传”,有流传下的还是各种略有异同的周敦颐的图。据说是“陈抟的《无极图》”
有一种比较无赖的直接丢个圈圈给你说是太极,比如下面这个图:
“太极图”旧传约有三种,为“周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
“周子太极图”
《正统道藏》里的“周子太极图”
易有太极图,如下:
百度出来的“周子太极图”,是另外一个版本,如下:
上面这个图是最好的解释了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
现在也说,流传最广的“先天太极图”(双鱼式)最初见于明赵撝谦的《六书本义》也称之为“天地自然之图”,
下面这个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清人胡谓在《易图明辨》解释说: “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再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易用的方位跟我们辨方位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刚好反过来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为什么这么设定说是仰观天象时候就是这么样的方位啦)也有学者指出“先天太极图”已备阴阳之用,叫“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图”更恰当。
下面来一张,别开生面的“来氏太极图”,
这幅图一样遵循“白阳黑阴”原则,居中的黑白两线代表“先天太极图”中的黑白点。中间的圈圈表示太极。
来氏太极图,隐含着河图,
同时,来氏太极图还对应六十四卦,一年四季等,门道说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