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学习的料”,症结不在智商在情商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予我
“孩子不是学习的料”,症结不在智商在情商

一位朋友最近非常焦虑,她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就出现了明显的厌学症状。

小姑娘不喜欢写作业,总是找尽各种理由来拖延,朋友不得不以半全职的状态,整天在作业问题上跟她斗智斗勇。

她还特别不喜欢上学,一到该上学的时候她就喊头晕。朋友几乎每天都是连哄带骗,把女儿硬塞进学校的。

可小姑娘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师说,孩子上课老是走神,总跟不上课程进度。朋友表示自己已经彻底无能为力了。

“这才三年级!以后可怎么办?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就是没用。”朋友很是着急。

其实,从最开始发现女儿对学习不怎么有兴致开始,朋友就在不停地尝试各种解决办法。

女儿做作业拖延,她就一项一项地盯着她完成。

上课老是走神,她就把女儿送到老师讲课最生动有趣的课外辅导班。

朋友也借鉴了很多其他父母成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经验,比如赞赏鼓励、物质奖励等等,但是要么不管用,要么一两次之后就不灵了。

我问,孩子这么讨厌上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她愣住了,似乎从来没有深想过这个问题,表情好似在说,这还用想吗,很多孩子都不喜欢上学啊,自己女儿只是对学习尤其不感兴趣而已。

“我一直不肯承认,她就不是学习的料,因为脑袋瓜不开窍、理解力差,所以才一直学得很痛苦,我现在是不得不面对现实了。”思索片刻后,朋友沮丧地说。

她把孩子抗拒学习这件事,归结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弱,从浅层原因来看,也的确是这样,但这真的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吗?未必。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学习不开窍,归结为孩子不够聪明,也就是智力水平不高的意思。

其实,相比之下,情绪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情商)对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才是更重要的。

与其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不够聪明,不如说是因为他情商不高。

绝大部分的人,都严重低估了情绪能力的重要性。

在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看来,情绪能力是所有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几乎在学校表现不佳的孩子,都缺少一项或是多项情绪能力。

比如,自信、好奇心、自控、沟通能力、社交力等等。


很多孩子回避作业,甚至是回避学习,并不是他们真的缺乏学习能力,而是缺乏“我能学会”的自信。


举个例子。

有些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当然,他们这么做,要么是觉得孩子笨手笨脚做不好,不如自己直接上手来得省心,要么是心疼孩子,认为只有周到地伺候好孩子,才是爱孩子。

表面上看,这些做法只是削弱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其实这都不是对孩子最糟糕的影响,因为“包办”的背后还藏着一句潜台词,那就是“你不行!”

一个成长在“包办”家庭里的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独自做成功一件事的经验,更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控制感,还要不停地接收来自成年人潜意识里释放的”否定“信号。

你觉得,这个孩子有多大的几率能够感到自信?他在内心深处,一定也是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做好一件事的,包括学习。

当然,即便是有自信基础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停地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尤其进入小学阶段之后,来自学习的各种挑战更是密集。

绝大部分的孩子,在遇到稍微有点困难的问题前,就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拖延做作业的时间、不想继续学习,等等。

在这样的时候,父母放任不管,只会让孩子更固化遇到难题就逃避的习惯和应对方式。

更不能横加指责或是粗暴地惩罚。因为这样做不仅毫无效果,反而更加深孩子在学习上的糟糕体验。

有时候, 他也许只是需要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让他点燃自己的信心,也有时候,你需要稍微帮他一下,让他迈过这道坎。


每次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累加在一起,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我女儿弹钢琴,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如果是她弹得很熟练的曲子,我督促她去练琴完全都不需要多费口舌,只要一句话,她就蹦蹦跳跳地去了,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我提醒。

可每当她学习了新曲子,她总会在练习之前,找各种理由拖延,要么吃会儿零食,要么上个厕所,要么喝点水,有时甚至还会抱怨手酸。

这个时候,我都会轻轻地推她一把,陪她一起把这首曲子练熟。只要练熟了,弹琴对她来说,又会重新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了。

所以,我也常常在思考,兴趣真的是天生的吗?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从来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就是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啊,要说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学习也是一样。只有那些在学习中体会过成就感的孩子,才有可能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以及自我驱动的意愿。

不懂得释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也很容易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情绪状态处于焦虑、恐惧、愤怒或是抑郁的孩子,很难有效地开展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氛围不和,或是正在经历父母离婚的孩子,学习成绩容易下降的原因。

此外,孩子还有可能存在一些隐形的情绪障碍。

比如,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和苛责,或是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都会让孩子压力过载,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中。

说实话,现在的孩子压力真的很大,看看学区房居高不下的房价,就知道父母们有多焦虑了,而这些焦虑甚至是成倍放大地传递到了孩子身上。

前段时间,上海一个2岁半的孩子就因为成片地掉头发,被医院诊断为斑秃。

而孩子掉头发的原因,竟然是妈妈为了让孩子考上知名幼儿园,给他报了5个培优班,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适当的压力,对于一个情绪能力良好的孩子来说,可以进一步激发他的进取心,可若是压力过大,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或是孩子根本就缺乏情绪处理的能力,就很容易起反作用,甚至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智力水平。


焦虑会损害智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心理学家们经实验验证了的结果。


因为情绪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潜能界限,所以,相比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不如从引导孩子热情、自信的积极情绪入手,提高孩子的情商。

但现实是,孩子从小到大,得到父母关注最多的,只是他们的行为,而非情绪和感受。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只要这个孩子表现很好,没出现什么行为问题,这个孩子就一切都好。甚至有时候,只要孩子有情绪流露,都会激起父母的剧烈反应。

想想看,自己是不是经常跟孩子说,“不许哭”、“不能生气”、“不要激动”……

时间久了,孩子错过了学习如何接受并恰当地处理自己情绪的机会,要么变得失控,要么继续压抑。

其结果就是,我们无从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以及他精神世界的模样,更不要说引导他乐观积极的情绪能力了。

对孩子来说,最有说服力的情绪经验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否经常跟孩子谈论感受?是否经常引导孩子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感受?这是建立情商基础的第一步——认识情绪。

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管理情绪。

其实,孩子的情绪基础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建立了。

刚出生的婴儿不管有什么生理需求,都是以啼哭来表达的。

如果妈妈能够及时满足孩子需求,并对他温柔以待,孩子的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看法,通常也会偏向乐观。

但如果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一哭就抱起来会“惯坏”孩子,故意任由孩子哭闹,或是暴躁易怒,总对孩子发火,那么,这些糟糕的体验会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不友好也不安全的。

可以说,不同的亲子互动方式,直接向孩子灌输了完全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孩子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认识。

如果孩子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怀疑大于信任,情绪偏悲观,甚至过度焦虑、胆怯,那么,他们也很难有足够的心理力量,去支撑他们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并积极地去探索。

仅就学习这一件事来看,一个孩子如果在上学前没有做好情绪能力的准备,其实是不完全具备学习能力的。

即使强推着他往前跑,父母和孩子也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如果孩子对学校感到厌烦,就容易破坏纪律、到处生事;如果对学习和作业感到焦虑,就会害怕挑战、不停地选择逃避。

只有孩子从中获得乐趣,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她的女儿不喜欢学习,甚至想逃避学校,表面上看,是学习能力不足给她带来了强烈的挫折感,但是分析深层原因,也许她从一开始,就在内心深处抗拒着学习这件事。

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因为担心女儿会受伤,所以她总是把孩子抱在怀里,以至于小姑娘学会走路的时间都比同龄孩子晚很久。

从和她的聊天中也能感觉到,她也很少给女儿自己做主,甚至是试错的机会。

因为朋友是个高知妈妈,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

每次看到孩子连那么简单的题目都读不懂,她就着急上火,言辞也不自觉地严厉起来。

有的孩子天生情绪就会比别的孩子更敏感,这种敏感,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全看父母的引导以及她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一个朋友,以前上学的时候,门门功课都优秀,就是数学怎么都考不及格。

她一直认为自己缺乏数学天分,但在一次聊天中,我偶然得知,她爸爸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老师。

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她还在上幼儿园时,寒暑假整天都被她爸爸关在房间里,一边流泪一边做小学数学题。

就是因为她对学习数学的体验相当糟糕,所以后来她始终学不好数学,她爸爸至今耿耿于怀,为什么女儿就没能继承自己优秀的数学天分?

可是,“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真正的症结不在智商,而是情商。

作者 简简周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 一斤二两的日常 」

编辑 | 康康 漫画 | 西米

标签: # 孩子 # 情绪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