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工作,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来自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这个道理很简单,对于你喜欢的事情,你肯定会用心做,用心的次数多了,事情自然就越来越好。
我之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是因为我的大学同学梁。
梁特别喜欢包,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各种品牌的包,比如LV和Fendi。
他在当时最火的人人网上还做了一个专辑,专门讲“好看但不贵的包”。
随着大量的人阅读了专辑,梁开始做微博,每天发布5-8条关于包的精品内容,这个工作量对于一个大学学生来说,已经不亚于多上一门课了。
我当时连那些牌子都认不全,觉得如果是自己去发微博,可能坚持不了一周。
他能坚持下来,想必是因为骨子里对包的热爱。
毕业后我们没再联系,忽然有一天,我看到新榜发表了一篇文章,在介绍一位“中国最会卖包的男人”,因为好奇,我点了进去,梁的大头照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中。
我才知道,他在包的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了大家口口相传的“包先生”,他与各种国际一线大牌合作,还和纪梵希、TOD'S等品牌推出合作款。
一言以蔽之,他一定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这种享受,可能从他大学发微博的时候就开始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包先生那样幸运,在学生时代就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工作。
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抱有厌恶心态的。
然而,工作就是面镜子,你讨厌它,得到的也不可能是快乐。
于是,每天上班成为了一种折磨。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曾经体会过这种折磨,他在大学毕业后,入职了濒临破产的松风工业,没过多久,同期进入的同事都陆续辞职,逃离这艘沉船。
稻盛和夫非常讨厌自己的工作,于是找了条报告公务员的退路,但是他的哥哥阻止了他,认为他不能轻易放弃。
一怒之下,稻盛和夫化悲愤为动力,直接住在了松风工业的实验室里面,不眠不休的做研究,直到有一天,他开发出了完美的“U字型绝缘体”,靠这个单品的销售挽救了整个公司。
自此,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一直持续到他开创京瓷和第二电信,并亲手将它们送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
原来做得不好,所以不喜欢做,甚至想跑,后来做得好了,就越做越大。
我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写作任务。
几乎每天都要写,但是老板的要求很高,如果达不到标准,她会亲自来改。
这事就变得很可怕了,要么是她拿着我的稿子,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然后修改,最后到我手里的稿子好像没有一个字是我自己写的。
要么是她在公司群里@我,让我给她打电话,这个电话打过去又是从头开始讲稿子哪哪不对,基本上每句话都有问题。
写稿子和看微信红字消息,一度成为我的阴影。
但是,我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天天写,天天发。
渐渐地,我发现老板不再每个字都改了,还会留下几个“幸存者”。
有一次,老板留下了整整一段都没改,那天我买了块蛋糕自我庆祝。
最后,老板不直接改字了,而是针对我的文章给出建议,由我自己来改。
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再飞速提升,每次写完都会有种淡淡的成就感。
后来,我不但给自己的项目写,我偶尔还帮同事写,他们送给我一个称呼,叫做“文案机器”。
新入职的同事完全不知道,“文案机器”当年被文案虐的有多惨。
或许是因为这段经历,我对写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我在个人订阅号上连写了165篇原创,后来又成为富书签约作者,可能都和这个蜕变的过程有关。
毕竟,我们会非常享受自己擅长的能力。
工作拿钱,是约定俗成的,无论喜欢不喜欢,都可以用劳动还钱。
那么,在工作之外你做的事情,就反应出自己的喜好。
如果你发现,你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就算没钱拿也愿意做,那你就要庆祝了。
几年以前,市面上有一部很出名的历史作品,叫《明朝那些事儿》,销量有上百万,超越了国内99%的图书。
它的作者,当年明月,并不是专业作家出身,而是一名海关的公务员。
在最早期的时候,当年明月白天是公务员,晚上是业余作家,把自己的作品码出来发在网络上免费给大家看。
在后来某次访谈中,他提到当时的写作生活:
我的一切娱乐活动被推得一干二净,每天上班之外的全部时间都拿来写作,上班放弃了坐班车,选择了步行,就是希望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构思…写作和构思时间大概要花四到六个小时…每天写完之后,往往已经是筋疲力尽,倒头就睡,日光灯和台灯经常都是一直到天亮还亮着。
这段经历听上去就很苦,但是当年明月在一分钱稿费都没有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下来了,这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找到了快乐,他愿意为这种热爱而坚持。
而这份坚持,最终也给了他体面的回报。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空闲时间在不断的做某件事,那件事可能有无穷的潜力。
有一位老爷子,每天喜欢跳着踢踏舞上班。
办公室可能是他最喜欢的去处,因为他在那可以和市场先生玩数字游戏,每次胜利都会让他开怀大笑。
老爷子的名字叫巴菲特,他已经曾经连续击败市场,获得可观的收益,他的财富已经富可敌国,却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住在一所毫不起眼的小房子里。
无数人想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以此挣到足以改变人生的财富,但是巴菲特本人却把投资当成娱乐,在他眼中,投资可能就是一件他擅长且喜欢的娱乐项目。
把工作当游戏听上去很难,但实际上,特别好玩。
演员黄渤曾经在人民日报《大咖有话》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的快乐来自于解决问题,每当诠释好一个高难度角色,他就会特别兴奋。
在黄渤演艺生涯的早期,他只能拿到一些配角的机会,同样是随剧组外出,几个月下来,重要角色们能拍几百场,他可能只有几十场。
黄渤就把这些闲出来的时间,用于琢磨整部戏和各个角色的演绎,开始思考新的可能性,每当他得出一些心得,就会分享给编剧和导演,为他们提供新思路。
有的时候,编剧导演欣然接受;
有的时候,他们太疲惫不想听,就回房间锁门睡觉,黄渤却依然会把想法写在纸上,再从门缝里塞进来。
就是因为这样的狂热,黄渤快速提升专业能力,遇到更多认可他的高人,最后收获了无数粉丝和奖项。
一个游戏玩家,最期待的是什么?
是一款非常有挑战的游戏。
而黄渤作为一个职业演员,最期待的是高难度的新戏。
每一个把工作当游戏玩的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热爱工作的生活让我们羡慕,包先生每天的生活是拜访各路明星,以及知名大牌的主理人。
稻盛和夫在做好了自己的两家企业后,还以救星的身份入驻日本航空,成功将破产重建的日航扭亏为盈。
当年明月连续出书,最终出版7本,本本畅销。
巴菲特把自己埋入财报之中,每年出来和投资者聊几句。
黄渤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如何把戏演得更好,不但想自己的,还作为导演想别人的。
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作时都充满着欢乐。
可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都在跳踢踏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