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代人总是不会表达情感
心悦君: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苦:一种是不敢过苦日子的人,一种是不敢过好日子的人。
最近在追《请回答,1988》。
都讲的什么啊?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胡同里,五个家庭之间大人和孩子们的故事。
什么样的故事?
再简而言之:就是各种情感表达障碍的故事。
很多中国人都爱看这个剧,豆瓣评论区里都说,韩国和中国太像了,简直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其实,因为中日韩都身处儒家文化圈,所以有共同特点也很正常。
现在中国人尤其认同韩剧,可能就是因为它对苦难、虐爱的偏爱,这一点,对中国人很有吸引力,因为中国人只有近三十年才开始过上好日子。
这部剧好就好在,让我们看到了到底有多少种情感表达障碍。
什么是情感表达障碍?
就是没法交心,没法说出心里话。
没法说出心里话,怎么办?
憋着。
或者用行动来表达。
情感是一定要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三个渠道。
一是行动,二是身体,三是语言。
而前两者副作用最大。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他可以到街上和人打一架,这是通过行动宣泄他的挫败感。也可以喝酒,把自己灌醉,然后生一场大病,通过对身体的施虐,来宣泄自己对自己的失望。
一个是通过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哥们聊天,表达自己的悲伤,获得深度的共情,情绪得到了表达,由此可以安然度过失恋期。
情感表达障碍们,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以用第三种方式表达(就是语言)。于是他们的人生就遇到了各种“冲撞”。
没有任何人可以评判什么样的感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就像是人类进化总有一个方向,我们在情感世界,也有一个进化的方向,那就是往更高情商的世界发展。
在这个电视剧里,大概有三种,另外还有两种没有呈现。
今天我就大概说这三种。
1胳膊肘往外拐式的情感
比如成东日,作为一家之主,他每天只会做三件事:
1)喝酒,醉醺醺回家;
2)散财童子,路上遇到鳏寡孤独者,一定会怜贫惜弱地散光口袋里的钱,哪怕自己家都揭不开锅了;
3)和老婆吵架,对孩子瞪眼。
这样的男人主要特点就是:胳膊肘往外拐。
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男人,他们有趣、幽默,待人接物方面几乎无可挑剔,他甚至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做到包容温柔。
但他们的锅,一定是自己的妻子来背。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为了一个“面子”而活。
打肿脸充胖子,也要“驴粪蛋表面光”。
他可以照顾这世界上所有人,但却唯独对妻子呼来喝去。
和邻居家夫妻一起吃饭,对面姐妹的丈夫每道菜必先夹给妻子,而自己的老公却可以把你饭碗里的饭倒在自己碗里,然后瞪眼说,你自己再去盛一碗。
住在半地下室,却活得像个慈善家。
没有本事,还对妻子的辛苦不闻不问。
全世界都说这样的男人好,而灯下黑只有自己知道。
这就是成东日妻子的痛苦。
为什么成东日可以对全世界跪舔,却对自己的妻子趾高气昂?
因为妻子是唯一可以让他袒露自己真实一面的人。
他不敢拒绝别人,但可以拒绝妻子。
他不敢在外面无所顾忌,但却可以对自己的妻子视而不见。
因为他相信妻子不会伤害他,但同时也把妻子当成无所不包的“妈”。
什么样的女人,才可以接受这样的男人?
其实成东日的妻子李日花是剧中欧巴桑里长得最好看的一个。但是她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敢换老公,只能看着隔壁桌上,互相喂食的浪漫甜蜜夫妻吞口水。
一句话,低自尊。
所以只要成东日稍微对这个女人好一些,她就阴转晴,可以靠着这一瞬间的善意,再去坚持一段时间。
这就是情感表达障碍:
男人不敢面对自己的脆弱,只能到婚姻中找个圣母妻子帮他承担所有的烂账。
女人不敢面对自己的价值,只能到婚姻中找个loser丈夫帮她承担所有的烂账。
男人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做熊孩子的地方了。
女人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就是命苦,苦就苦在选了这么一个loser丈夫。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苦:
一种是不敢过苦日子的人,一种是不敢过好日子的人。
这对夫妻,属于后者。
只有互相投掷垃圾桶,他们的人生才可以暂时往下走。
成东日宁可选择酒瓶和花钱,也不能跟妻子说一声:“我真的感觉很失败,我真的对那些无视我的人,很愤怒,我真的很不知所措……”
而李日花宁可选择怨妇式的抱怨和苦苦忍受充满漏洞的袜子式的生活,也不能和丈夫说一句:“老公你如果能喂我吃一口菜,我会多幸福。”
他们各自的人生中,少有这样温情款款的时刻,少有人教会他们放松说话,所以他们只有如此粗糙,如两面互相折磨的砂纸一样活着。
很有趣,但也很艰辛。
2“一锥子扎不出个屁”式的情感
这个胡同里有一个鳏夫(ɡuān fū: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也有一个寡妇。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特别出息的儿子。
鳏夫的儿子是围棋天才,小小少年,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赚钱无数。寡妇的儿子是学霸兼学生会主席,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大家都会猜想,既然大家各自空窗,为什么不搭帮过日子呢?
寡妇说,我和他过?还不得闷死啊。
这个男人什么都好,就是什么都像做慢动作,往往他说了第一句话,大家就以为他说完了。
后面的话,他可能要很久才能说出来。
有个来访者告诉我。
他最大的痛苦就是和一个嘴巴很快的老婆说话。往往他还在应对第一句话,妻子已经说了100句话了。总是跟不上趟的结果,就是他干脆不说话了。
于是妻子就会因为他是闷葫芦,而加大对他的攻击力度,逼迫他开口。最后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你越是攻击,我越是死机;我越是死机,你越是攻击。
男人想,我要被你逼死了。女人想,我要被你闷死了。
鳏夫的天才儿子也如出一辙。
一向无敌的他,居然败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他持久地沉浸于沮丧之中,彻夜复盘,其实只是为了补偿他的崩溃心情。
大人们的应对方式是:既然这孩子心理脆弱,那么所有人都不要提这件事,大家都小心翼翼像捧着世界上最脆弱的瓷器一样,假装一切没发生。
但他的那些小伙伴却冲到他家,一进门就说:“你输了吧,这下好惨。听说你居然输给了一个新手,是不是好丢脸!”
天才少年胀红脸说:“人总有一败。”
小伙伴说,“你不能败,你要永远赢下去,这样才能对得起国民,对得起我们所有人,你必须永远一辈子赢下去。”
天才少年怒了。
小伙伴就逗他:“想不想骂人。”
天才少年说:“怎么骂?”
这群熊孩子就一起说:“他妈的。”
“真他妈的,真混蛋……”
一天云彩满散。
这段剧情,其实告诉我们,一个脆弱的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父母一辈把自己无法面对失败的恐惧和受伤感,投射在孩子身上,大家的小心翼翼其实是在暗示这个孩子:你摊上大事儿了,大到连大人都不敢碰!
那些不敢和他人争斗,反应迟缓的人,往往内心是极度脆弱的。他们的脆弱很多时候,来自这种夸张的想象。
他们害怕自己的攻击性,要么小时候他们反抗的时候,父母立刻就歇斯底里地打压或者变得脆弱——“都是你不听话,妈妈才发烧感冒!”、“你居然不听话!找死呢?”
他们要么就是夸大了他人的脆弱,要么就是夸大了自己的脆弱,或者发现整个世界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
他们其实最需要的,就是从这样的催眠中走出来。
去发现,其实那些都是矫情病。
对这样的人,就是应该学习“去他妈的”粗糙化地活着。
太粗糙地活着,缺乏细腻的表达。太细腻地活着,缺乏真实的生活。
总而言之,分裂地活着,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现实感,活在自己夸大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心魔世界里,活在保护层式的世界里。
3第三种:熊孩子式的情感
这个胡同里最奇葩的家庭,莫过于罗美兰,金成钧一家。
金成钧就是一个逗逼。
见人打招呼,一定要像小丑一样上蹿下跳,大呼小叫。
虽然家里因为买彩票而暴富,但他依然保持着过去那样小气的习惯,买橘子都是按家里人的个数买,永远都穿着地摊货的外套。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他各种搞怪的言行,家里常见的就是他到处耍宝,但母子三人对他不是白眼就是忽略。
为了给老婆举办生日party,他煞费苦心定了最贵的餐厅,可是母子三人却连合影都没兴趣。
他的心慢慢凉了。
他从躁狂变为抑郁,这反而让家人担心了。
儿子问小伙伴,“我爹现在性情大变,我有些担心了。”
小伙伴睿智地说:“要想让他恢复,你需要配合他搞怪一次。”
于是,儿子也开始跳起逗逼的舞蹈跟自己爹打招呼。
这对于长了一个面瘫脸的儿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个家庭的问题也是两个字:分裂。
过度的热,和过度的冷。
过度的躁狂,和过度的压抑。
父亲像一个永远生活在舞台上的小丑,妈妈则像个永远充满怨念的尼姑;爸爸永远在跪舔,妈妈永远在嫌弃。
作为孩子,大儿子就沉浸在各种收藏的游戏里,远离家里这种窒息的冰火两重天世界,小儿子则站在妈妈身边,一起鄙夷自己的爸爸。
但是虽然站在妈妈这边,母子之间的距离却如隔山隔海。
罗美兰无比羡慕寡妇母子之间无话不谈的关系,而自己孩子的鞋子被流氓抢走,她居然毫无觉察。
最后她忍无可忍地找儿子,却只有一句生硬的话:“你有什么想跟妈妈说的吗?”
儿子说:“没有。”
往往就是这么一个回合,双方就擦肩而过了。
但这次妈妈做的,就是再努力一次:“儿子,其实妈妈很羡慕邻居家母子俩的亲密,就算你做不到他们那样,我也希望你能挑一两件跟妈妈说,我不希望从别人的妈妈嘴里听到自己儿子的事儿,自己却一无所知。”
儿子这次更长时间地注视了妈妈。
然后点点头。
妈妈转身要走,忽然停住再回来抱抱儿子,那姿势生硬僵直,笨拙而小心翼翼。
此时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永远都是嫌弃脸色的女人,会选择一个逗逼男人做老公。
因为她没法柔软,她不能“贱”,对她来说,所有的温柔,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意味着可怕的结果。
只有在太极端的家庭里生活过的人,才会有永远的面瘫脸。
太过冷漠的家庭,会因为缺少丰富的情感,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应对外面的世界。
太多刺激的家庭,会因为一直都处于刺激中,以至于我们的表情神经像被折腾断的弹簧一样,失去了反应的能力。
对罗美兰这样的人来说,她太渴望柔软地活着了,但她自己无法做到,就找一个极端闹腾的人。
为什么她不能找一个温度适当的男人爱呢?
因为面对这样的人,她会不知所措。
一个逗逼的男人可以给她两样东西:
一个是不断跪舔她,可以让她生活在一个有丰富情感表达的世界里。
一个是因为太闹腾,她可以用最习惯的方式对这个男人,而不必冒险走出舒适区。
换句话说,她需要被需要,但也讨厌被需要。靠近会让她温暖,但靠近也会刺伤她。
因为她不知道如何才能面对自己的冰山。冰山融化了,她就失去了保护层的壳。如果冰山太厚,她又会一直生活在孤独里。
不知道如何接受自己,不知道如何发现自己的攻击性,不知道如何袒露脆弱和柔软。
都是因为我们早年没有足够好的温室、培养皿。
这足够好的容器,就是恰到好处的接受和挫折。
人世间大多数的痛苦,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容器,但却寻而不得,得而不对。
原生家庭的父母,让我们失望了;
婚姻中的夫妻,让我们失望了;
亲子关系的孩子,也会让我们失望。
因为他们都是“业余的治愈者”,所以人类才会发明宗教、心理学这样“专业的、共享的治愈者”。
在这样共享的容器中,我们就会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学会如何处理好人生那些分裂的碎片。学习用言语寻求共情,用言语表达共情,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以及真实地和他人产生交集。
但这一定是一个再生的过程。
而这个再生的过程,就犹如一场十月怀胎,需要无数次地试验,才能怀孕;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孕育;以及最后面对痛苦的分娩,才能诞生。
你的不知所措,是再正常不过的。
就像是那个妈妈用僵硬的姿势拥抱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开始。
而这个开始,往往是从增强自己的情商能力开始。
爱是需要学习,而幸福是需要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