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为中国开疆拓土打下半边天的名将,却被演义黑到体无完肤遗臭万年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演义确实好看,像《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岛主都是百读不厌。可有些时候演义与史实的差距之大,却使人瞋目结舌匪夷所思。
隋唐系列小说中的人气王,冷面寒枪俏罗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雄少年郎,英俊潇洒眉目如画,在战场之上又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一手罗家回马枪用得出神入化,留下了扬州夺魁,力擒五王等众多传奇。最终的结局却是在征讨刘黑闼的过程中中了敌人的奸计,被引入淤泥河中万箭穿心而亡。
罗成的惨死,让无数观众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对施计之人恨得咬牙切齿。而施下此奸计害死罗成的人,正是小说中的大反派苏定方,此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屡次陷害瓦岗英雄们,犯下的罪行可谓人神共愤,罄竹难书。
而今天岛主此文主角却恰恰是这“反派”苏定方,长大以后读了史书又看见这个熟悉的名字,第一反应是愤怒,再一细读却又禁不住长叹一声。可怜苏定方英雄一世,倘若他看见了后世演义小说对他的抹黑,肯定会哭晕过去,这冤假错案,可称得上六月飞雪,比窦娥还冤。
时值隋末乱世,各地揭竿起义四起,叛乱不断。冀州人苏邕挺身而出,组织乡兵数千人,保卫家园,抵御贼寇。而这支地方军的核心人物,正是苏邕的儿子,年仅十五岁的苏定方。
苏定方武艺高强,且初生牛犊不怕虎,英勇无敌,多次身先士卒上阵杀敌,屡立战功。在蔡邕死后,苏定方更是继承了军团的领袖位置,独挑大梁,领军指挥样样精通,多次打退贼寇的进犯,保一方平安,成为冀州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隋王朝腐朽黑暗,节节败退,苏定方也深知天下大势不可逆也,最终选择投靠了素有威名的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窦建德败亡之后,苏定方继续更随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多次立下战功。不过随着刘黑闼也败亡,苏定方便归隐家乡,不问世事。
看到这也能大概猜出一点苏定方被黑的端倪,既然是与李唐为敌且屡立战功,想必使唐军吃了不少苦头。当然战场之上各为其主,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可民间的小说演义里,既然要突出主角的英雄光环,那塑造几个十恶不赦的反派是基本操作,敌阵中的名将苏定方就成了这个倒霉蛋。
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唐边境威胁不断,国家亟需可用之才。苏定方这种将才自然不会被埋没,屡次受到朝廷征召,对战场的渴望也让苏定方决定再次披挂上阵,加入了大唐阵营,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征程。
苏定方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岛主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讲一讲。看苏定方的战绩,大部分是十分彪悍的,经常上演以少胜多的好戏,且兵力差距大到夸张。比如说以200胜20000。这一战是李靖指挥下的大唐灭东突厥的战争,苏定方作为唐军先锋,仅率200精骑兵,趁大雾之夜直奔突厥大本营而去。
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分不清虚实,不敢应战,仓皇出逃,两万大军群龙无首,陷入混乱。苏定方部乱砍杀了一阵,坚持到了李靖大军赶到,大破突厥军。接着势如破竹,彻底消灭东突厥,擒获可汗,苏定方立下首功。
再之后就是在大唐征讨西突厥的战役中,苏定方更夸张了,500胜40000。当时的情况是主帅三板斧程咬金和西突厥两万主力大军相持,胜负难分。西突厥另有两万援军正火速赶往前线,形势相当危急。又是苏定方,领五百骑兵翻山越岭,从高处直扑突厥援军,如神兵天降一般打乱了敌军阵脚,唐军主力趁势出击,大败西突厥。并且之后唐军部分将领财迷心窍,搜刮投降胡人的财物,只有苏定方分文未取,是难得的战力与品德兼备的良将。
这之后唐灭西突厥之战,苏定方便已升任行军大总管,统领全军。并且不负众望,在大雪中行军,打了西突厥军一个措手不及,并且一路穷追不舍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捕获西突厥首领贺鲁,宣告西突厥的灭亡,整个西域地区尽在唐王朝掌控之下。
这些还不算,看起来最像天方夜谈的,还要数苏定方与吐蕃的乌海之战。这一战唐朝史书没有记载,倒是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历史文书中有记载,而且用了骇人听闻的一句话“八万败于一千”。这样一来相当玄幻了,两军不仅兵力悬殊,而且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还战死沙场,难道苏定方真是万夫莫开的神将?
岛主和大家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是,按照唐朝史书的记载,苏定方西征的目的是去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那一带镇压反叛的思结阙俟斤都曼。而青藏高原那一块的吐蕃正在与北邻的吐谷浑交战。所以唐军和吐蕃军这一战就有点阴差阳错的意思。
从唐史书没有记载来看,这一战本来就不在计划之中,就没放在心上。因此推论出一种情况是苏定方行军途中正好碰到吐蕃入侵吐谷浑的八万大军,顺手打了一顿,不巧杀了个副相。因为八万大军总不会走在一起嘛,可能正好碰上吐蕃副相领那一部,没多少兵力,加上苏定方领的又是精英中的精英,获得胜利完全不夸张。其余吐蕃军一听副相死了,加之又弄不清唐军虚实,不战而败,就有了如此记载。
这之后苏定方又率军东渡黄海消灭了百济,为日后大唐打败心腹大患高句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到高句丽,给不熟悉的朋友科普一下。我们知道从隋朝就已经开始对高句丽的战争了,隋炀帝更是三征高句丽未果,拖垮了大隋朝。
这个高句丽究竟何方神圣呢?从西汉至唐朝鲜半岛那一块一直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包括新罗,百济,还有最为强大的高句丽(顺便提一句,高句丽和高丽没有任何关系)。随着中原王朝政权不断更迭,高句丽野心也渐渐变大,多次插手中原地区内战,威胁边境安全。
到了唐朝,国力空前强盛,新罗的政策是向唐朝示好纳贡,结果高句丽和百济就联手进攻新罗,阻止其与大唐的交好。面对大唐的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视而不见,因此从唐太宗开始便有对高句丽的战争。
苏定方曾有机会一举打败高句丽,当时他已率军围困住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可惜漠北铁勒九姓发生叛乱,唐军难以应付两面作战的境地,加之寒冬将至,粮草补给,苏定方功败垂成,被迫撤军。这里倒是可联系到上篇文章的主角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平定了铁勒九姓的叛乱。
苏定方的晚年依旧是在军旅途中度过,作为大唐代表镇守在西北边境的最前线,最终也病逝在那里,终年七十六岁。
纵观苏定方的戎马一生,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大唐王朝的影响力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省一带,西达中亚咸海及伊朗高原,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疆域也达到唐朝之前从未有过的巅峰。苏定方可谓功不可没,却在演义中被抹黑丑化成如此模样,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