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要不要读创意写作北大创意写作硕士如何备考(分享会文字实录)
今年有幸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录取,我的初试排名第十四;复试排名第三;最终在录取的25人中总成绩排名第六。
北大的创意写作专业是从2014年开始招生的,我在15年左右开始关注,从16年2月末开始正式复习,到12月末初试,大概准备了10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我参加过培训班、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该专业的前辈咨询,在备考方面自认为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今天借明月老师的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我也看到之前群里的暖风同学收集到的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有些是关于这个专业和备考的,有些是关于文学创作的。对于前者我还稍有些经验,在这次分享里我都会解答,而对于后者,因为自己也处在入门阶段,很多方面自己做的也不好,很多问题自己也没弄清楚,在这里只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学习。
在介绍正式的内容之前,我想再做一个详细点的自我介绍,因为我的备考身份和背景相对来说有一点特殊: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的,而且我的本科专业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目前我仍然在一家电子电气企业做工程师,到今年十月份我就工作满六年了。
这份工作平均一年会有100多天的出差,忙的时候会接近200天,日常的任务是软件编成和硬件调试,具体一点就是为工业企业做生产设备或者生产线,比如工厂里加工产品的机械手、汽车的生产线,所以对认识我的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想象我和文学会有多少关系,而在两三年前自己也只是个伪文学爱好者,一个月读不到两本书,除了断断续续的日记和聊胜于无的读书笔记,基本也没有什么练笔。
但就在那个时候我仿佛被一股魔力击中,开始拼命地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过这么一个阶段,那之后我便想换一份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但怎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呢?这些年出差中的经历给我提供了一个方向——我想去做一名记者、想成为一个作家,我想写出差中遇到的行尸走肉般的打工者、想写东莞酒吧里的陪酒姑娘、想写麻风村里有家却不能归的康复者,我想为沉默者发声,想为不平而鸣。但对于我这样毫无知识与背景,只有一腔热情的人来说,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之后我便顺藤摸瓜找到了创意写作这个专业。
接下来就步入今天分享的正题,我想分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一下创意写作的相关信息——首先简单介绍下中国目前的创意写作课程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北大创意写作的招生和课程安排;第三部分是结合我的经历分享一下自己如何准备北大创意写作的初试和复试。除了以上三部分,最后会留出十五分钟的时间,用来解答大家在分享中产生的疑问。
1
中国目前的创意写作课程
那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的分享——中国目前的创意写作课程。
创意写作这门课程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为了培养编剧,作家,国外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而且课程设置发展的比较完善。而中国的这方面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北大是14年才开始这个专业的招生,当时并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基本都是本校的推免生和中文系其他专业未过复试调剂过来的。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大陆开设创意写作课程的比较主流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其中人大比较特殊,是全日制非脱产性质,学员属于国家承认的正式学术型研究生(学硕),但可保留原单位,而且是自主招生。其他学校培养的都是专业型研究生(专硕),需要经过全国研究生的统一考试。另外可以补充一点,如果大家去查一下人大的写作课程的学员就会发现,他们基本都已经是作家了,而且年龄也比较大了。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培养方向: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纯文学方向;上海大学是影视文学方向;北京大学是新媒体方向。
除了学校和方向,另外一个大家会比较重视的点可能就是上课的老师了,这里就提一下相对比较知名的:例如复旦大学的王安忆;上海大学的葛红兵;北京师范大学的莫言;北京大学的曹文轩、姜涛、臧棣;中国人民大学的阎连科、刘震云。其中关于北师大,我曾看到过一个报道,提到莫言来担任创意写作的导师组组长,聘请的导师还有格非、严歌苓等知名作家,不知是否属实。
2
北大创意写作具体信息
第二部分我介绍一下北大中文系关于创意写作的招生和课程安排。
招生
我首先给大家念一段从中文系官网上得到的2017年的招生简章。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尤其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于创意人才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高水平写作能力和出色创意才华的高层次、应用型写作人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7年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创意写作方向(Creative Writing)专业学位研究生4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名,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
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个是这个专业没说培养作家,而是“应用型写作人才”;
第二点是应试生招生人数高达25人。做一个对比,去年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应试生只招收了8人,所以考取北大创意写作的通过率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很高,我通过初试的榜单得到了今年参考的人数是167人,录取了25人,14.97%的录取率,我觉得已经是北大中文系里最好考的专业了。
另外关于北大创意写作这个专业比较重要的信息还有:
学制是全日制脱产,总共两年,学费一年4万,但每年学生也会得到6千的补助,当然也能申请到部分奖学金。这个专业学费普遍都很贵,比如复旦的是三年学制,学费要10万。
住宿问题,招生简章上写到“住宿及费用自理”,但我认识的15级、16级的同学都住在北大万柳公寓,所以应该是提供住宿的。
招生简章上还提到“学生毕业须提交毕业作品和学位论文”,但我了解到的15级、16级都是只需交一份毕业作品就可以了,这个作品当然可以是一部5万字以上中或长篇小说或小说集、一组诗歌、一部剧本、一组散文等。
课程安排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北大创意写作的课程安排。
我手边有一份16级的课程设置:英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类的公共必修课就不用说了。
专业必修课: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新媒体理论与实践、广告及创意策划案例解析——这三门课能看出新媒体方向的端倪。另外还有古代诗文研究与创作、现代诗文研究与创作、现代小说研究与创作、创意写作、专业实习(不少于四周时间,在新闻机构、新媒体、作协、影视公司、广告文化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完成实习作品并由实习单位给予实习鉴定意见)。
最后是选修课:名家讲座系列、应用文写作、语法修辞、电影经典解读、剧本研究与创作、戏剧研究、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古典小说研究、西方人文经典导读、中国经典导读、文艺批评方法、当代文化思潮研究。
但有一点很尴尬,有的选修课程在某一学期并不开设,即使想上也选不到。另外,也可在中文系现有研究生课程中选修若干学分,甚至可以选其他系的课程。比如我了解到的16级的一名同学就选了艺术系的课程。
这里我还想再做一个感性的比较,因为我认识一些北大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也认识一些在复旦就读的学生。
北大的课程的风格更偏传统大课,而复旦在研一下班学期就会由王安忆亲自修改每个人的作品,反复打磨叙事逻辑,他们的诗歌课由诗人肖水带领开展匿名评诗,这种小班的课程会激发很多创造力的互动,而且复旦的课程是谢绝旁听的,这样老师会更关注于每个学生。
所以我一直都会推荐倾向纯文学写作的朋友报考复旦。但是北大也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基本上每个人文学科都汇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师资,所以可以旁听你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课程,而且能保证听到的都是非常优秀的课程。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总结下北大的优势、以及我为什么选择北大:
1, 虚荣作祟下,对北大中文系这块金字招牌的向往;
2, 新媒体方向,有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和指导(因为自己想通过记者的身份去收集素材,完成创作);
3, 旁听课程;
4, 较高的录取率;
最后我引用作家刘震云的一句话结束这一部分的介绍——“有人说大学里不能产生作家,要这么说的话,大学以外哪里能产生作家呢?哪里都产生不了,作家本身产生作家。”
我觉得作家的技巧是可以训练的,但优秀作家内心的那种柔软是训练不了的,只能“作家本身产生作家”。
3
我的备考经验
第三部分,我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如何准备北大创意写作的初试和复试。
初试
首先来谈初试,在《招生简章》里提到对考生的明确要求——具备良好的文学和文化基本素质,热爱写作并具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专科毕业2年以上)。
其实这里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条件是最后一条,只要你具有本科学历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就可以参加考试。另外需要提到的“具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其实并不要求考生有任何作品发表,即便是复试时考生提交的作品也不需要发表。
关于初试的考试科目有:政治、英语二、写作(自主命题,满分150分)、文学基础(自主命题,满分150分),总分500分。初试的考试时间大概是在每年1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16年的考试就定在12月24日和25日。考试顺序是,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二、第二天上午写作、下午文学基础。
关于我复习的时间安排:因为自己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时间安排比较特殊。
先说不出差的情况:工作日每天早上7点到8点间起床,然后安排出一小时的时间、中午利用午休有两小时的时间、晚上从6点开始有五个小时的时间,到11点休息,这样一天下来有八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另外工作时不太忙的情况下也能挤出些时间看看电子版的书,周末基本全天都在附近学校的自习室看书。
对于出差的情况就比较可怜了——每天只有晚上可以学2到3个小时。而我每年都会有100多天的差旅,但去年我各种绞尽脑汁、各种闪转腾挪,才勉强降到100天以下,这样平均算下来,我每天大概有五小时用于复习,所以现在开始准备今年末的考试是完全来得及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两门专业课考试。1,考试内容;2,备考前我在这一科所具备的基础(这样备考的朋友可以通过我的基础找到自己的定位);3,我用到的参考书;4,我这一科的成绩,以及我的复习计划和经验。
写作
1. 考试内容
因为这门考试属于自主命题,北大也在探索出题的角度,我列举下从14年到17年的全部考题:
14年真题
【1】通过你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的理解,写一篇150字以内的微小说。(20分)
【2】根据以下文章改成一篇短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500字。(40分)
《五灯会元》卷第四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下有一条掌故:“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即礼谢。”
【3】假设你要做一个豆瓣小站,请按以下要求写作:
*个人简介(最好以个性化语言来描写,介绍个人特点,获得成绩,个人奖项、爱好、特长、性格、职业等方面的内容。)300字以内。(10分)
*创建一个豆瓣推荐,列出几种类型的作品,或者只列出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列出10个左右,每个加一两句评语)(20分)
【4】请以“随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700--800字。(60分)
15年真题
【1】庄子《大宗师》选文,自选角度,自选文体。(40分)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2】以“那卡西思”(水仙花)为题写篇小说或者现代诗。(30分)
【3】以“微信里的中国”为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篇不少于千字文章。(80分)
16年真题
【1】请根据以下文言故事,改编成八百字以上的小说、散文或剧本: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百喻经》
【2】请将以下文章缩写成四百字以内的抒情散文。(文章为张秀亚的《杏黄色的月亮》,文本略)
【3】以“他醒来时,恐龙依旧在那里”为开头,写一篇小小说。
【4】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17年真题
【1】为边城续写两种结局:他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
【2】三组词语,每组的两个词对应着不同的评价,请以这三组词语为关键词写一篇文章。
守株待兔,锲而不舍
同心同德,狼狈为奸
韬光养晦,卑躬屈膝
大概的归纳一下,除去第一年的3、4题(豆瓣、随便两题)比较奇葩之外,基本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题型:
{1} 根据对某诗的理解写成(微)小说;
{2} 以某意象为题(为首句、为关键词)创作小说(或诗歌);
{3} 古文改编扩写成小说(或散文、剧本);
{4} 缩写散文;
{5} 续写小说。
我再进一步、大胆地总结一下,考试内容的核心是短篇小说的创作。
2. 备考基础
在备考之前我没写过任何小说、高中和大学时代零零星星写过几首蹩脚的诗,基本可以算写作零基础。
3. 参考书
《大师们的写作课》以及舒明月老师的文笔训练营(本着个人的良知)
久世一老师的小说结构课(当突破文笔的瓶颈后,结构是另一瓶颈)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包法利夫人中“马”的形象贯穿所有重要情节)
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轻的意象)
《布洛克的小说学堂》
许荣哲《小说课一/二》(通过介绍一个篇章找写作灵感,其实并不能算是小说的写作课,更像小说的欣赏课)
各名家的短篇小说(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
4. 成绩,复习计划和经验
我写作的成绩是116分,大部分进入复试的考生成绩都在100到130之间。而我其实花在写上的时间并不多,9月份之后平均每周一次练笔,大部分是短篇小说,诗歌写得很少。对于应试,稍加训练的文笔和小说结构基本就够用了。
另外还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a,多读短篇小说,多写短篇小说,这块是考试的核心;
b,对于想得高分的同学可以注重下形式的创新和思想深度(16级同学作文写了三重梦境 女权主义得了高分)
文学基础
1. 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史。题型包括:填空题(主要是作家、作品、主人公、诗词),名词解释(主要是作品、流派、文学概念等),论述题(言之在理、文学史的纵深),赏析题(文论【英美新批评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和叙事学的应用)。
这里列举几道典型的考题:
填空题
1,“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作者是(苏轼)。
2,茅盾《蚀》三部曲包括(《追求》)、《幻灭》、(《动摇》)。
3,希斯克利夫是著名长篇小说( 《呼啸山庄》 )中的主人公。
4,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 ( 清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辨,阴晴众壑姝。欲投人住宿,隔水问樵夫。
名词解释
晚清谴责小说
《神曲》
“为艺术而艺术”
四声八病
新感觉派
“京派”与“海派”
俄国自然派
陌生化
论述题
张爱玲在《海上花开》译后记里面谈到“抛开《红楼梦》的好处不谈,她是第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而我们是一个爱情荒芜的国家。它空前绝后的成功不会与此绝然无关。”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典小说除了《红楼梦》等少数作品外,几乎没有真正爱情的外置。对于这一说法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作品(如唐人小说,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皆可)进行论述。
赏析
金锁记、腊叶小说散文的赏析;海子《灯诗》、余光中译诗《书》的现代诗赏析、未来肯定还会有古诗赏析。
2. 备考基础
读过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对文学史有点概念,读过零星作家的作品;读过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完全一头雾水。
3. 参考书
必备书11本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本)
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两本)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两本)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参考书(并不是一定要读完这些,而是潜移默化地被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耶鲁文学小历史》(文学史入门)
《剑桥中国文学史》(对比阅读)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熟悉西方文论,并学会如何用于文本分析,举例子用理论分析一下)
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熟悉俄国作家)
《顾随诗词讲记》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
叶嘉莹《说诗讲稿》
北岛《时间的玫瑰》
阎连科《一派胡言》
奥尔罕帕慕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博尔赫斯《诗学》
卡尔维诺《美国讲稿》
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
安托万《理论的幽灵》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
《张爱玲的文学世界》
陈晓明《众妙之门》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原著:
每位重要作家至少要看一部小说或其小说改编的电影。(尽量要看原著,从文本中能最直观地体会作者的风格,电影能快速了解情节、人物、故事细节)
4. 成绩,复习计划和经验
我文学基础的成绩是95分,并不高,但今年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在90-110之间,上100的不多,上110分的非常少。我复习的至少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放在这门考试上,不仅是自己这块基础薄弱,而且知识量极大,必备书目就有11本之多,我的阅读方法是看一段(或一节)教材,就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并记在文档里。这样基本只看一遍教材就能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另外还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a,答题技巧,展现自己的知识纵深,比如答巨人传的名词解释可以加上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
b,一定要广泛阅读文学评论、经典文本,尤其是文学史上支柱性的人物。
复试
招生简章上介绍到——由5名以上副教授、教授组成复试,委员以无记名方式打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复试成绩。1、考生须向复试提交3-5篇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或策划文案皆可,不要求已发表)。2、考生当场回答复试提出的问题。
关于作品这点,我建议最好去打印店做一本精装的作品集,找人设计一下封面;关于面试的问题,这几年无外乎:最喜欢的作家、作品;最不喜欢的作家、作品;自己的优势、劣势(劣势一定不要说硬伤,如我晚期拖延症,老师可能在你话音刚落时把你轰出去——开玩笑)及研究生期间的规划;对新媒体文学的看法;作品是否应该描写丑恶;最后还会针对个人的背景提一些问题。
复试我的成绩是92分,排在两个95分的同学之后,而且复试的成绩权重非常大,所以我加上复试成绩后,从第14名上升到第6名。
关于自己准备复试经验:首先备考时的练笔可以打印胶封成作品集,可以写一份详细版的长篇小说的大纲,可以把自己比较优秀的作品(如短篇小说)单独打印出来;其次在面试时回答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家时,一定要说能进入文学史的作家(千万不要说郭敬明,在中文系的老师眼里他只是个文化现象);另外一定要用叙事学或文论等专业手段去分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不能只是感性的泛泛而谈。最好在复试之前找参加过面试的学长学姐做一下模拟面试(他们熟悉问问题的套路)。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复试过程:
我参加复试时的材料有:
1, 4万多字的作品集;
2, 作品集结构、主旨、叙事、特色的介绍;
3, 2000字的长篇小说大纲;
4, 7篇单独打印出来的短篇小说;
5,大学和工作期间的荣誉证书、资格证书(没有收,但也要带上以备不时只需);
进了复试的教室,首先向老师问好,接下来有三分钟回答纸上的三个问题,提供纸笔,今年的三个问题是:
1, 你最喜欢的作家/诗人;
2, 你最不喜欢的作家/诗人;
3, 谈谈你就读创意写作这个专业的优势;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最喜欢的作家,我的回答是卡尔维诺。
我阅读的书目有:《美国讲稿》、《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树上的男爵》、《通往蜘蛛巢的小路》、《烟云》、《阿根廷蚂蚁》、《黑羊》、《呼喊特丽莎的人》、《良心》、《敌人眼睛》等几篇寓言。
我从四个方面做了阐述(注意:一定要引用原文,或介绍细节):
1, 叙述与结构的不断创新(以寒冬夜行人的第二人称、树上的男爵的回忆叙事、看不见的城市的结构为例);
2,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树上的男爵构造超脱世俗世界的树上世界);
3, 轻的意象所带来的诗意表达(如树上的男爵中柯希莫将死之时在树冠上的跳跃);
《美国讲稿》中“轻”的三种不同的含义:
①减轻词的重量。从而使意义附在没有重量的词语上时,变得像词语那样轻微。
如:一个普通的夏晨……雨露……飞虫……我是一朵玫瑰花。“我”变成花后没有了重量,一种被美陶醉的感觉就附着了上来。
②叙述这样一种思维或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写高度抽象。
如:亨利·詹姆斯《密林中的反基督》描写到,深渊上的一座桥,为了慰藉,他们的神经放下铅锤测量深度,然后话锋一转,她与马奇尔的之间的差别始终存在。
③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
如:十日谈,一个主人公舞动那双细长的腿从坟墓上方越身过来,逃脱了众人的围堵。
4, “和声叙述”——描写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动作(自己杜撰):《树上的男爵》中一个叫乌拉索的强盗,逼强盗的精神领袖贾恩去作案。扯起书的最后一张(贾恩大喊不),撕下(“别”),捏成一团,扔到火中。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最不喜欢的作家,我的回答是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
我阅读的书目有:《超现实主义宣言》、《娜嘉》。
《娜嘉》的结构应用了毕加索的“粘贴”手法,安排内容的时候,不会强调叙事逻辑感觉上表面相对独立的内容汇编到一起。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关于生命观、文学观、艺术观,以雨果等作家轶事为例,表明与因循守旧的文学观决裂的态度。
第二部分:讲述从与娜嘉相遇到她被关进疯人院(出现不少跳跃),可以再分为四个小部分:①场景描述(塞纳河右岸),以及核心——《女精神病人》的一出戏;②与娜嘉交往③娜嘉的绘画作品④娜嘉被关入精神病院,以及自己大段议论。
第三部分作者投入了新的感情,新的感情对象以“你”出现,然后发表议论,关于美,美是痉挛,同时包括奇闻异事的转述、最后以报纸上的文字结尾。
我以他的作品《娜嘉》为例做的分析,总共是三方面:
1, 支离破碎的故事:
布勒东的理念是要把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自动写作法、梦幻记录法——这就会让故事支离破碎。
作为对比我还引用了《美国讲稿》的一段话——“当我觉得人类的王国不可避免地变沉重时,我总想是否应该像波尔修斯那样飞向另一个世界。我不是说逃避到幻想与非理性的世界中,而是说我应该改变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和检验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
2, 视文学描写为无用之物:
布勒东坚定地要求所有超现实主义者们都跟着毕加索的道路走。毕加索在对现实中的产品的直接运用(如报纸、壁纸、自行车车把等)【如作品《吉他》没用任何色彩——指颜料】都对布勒东的文学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大量真实事件的堆积与裁剪;大量照片的运用——视文学描写为无用之物。
但文学描写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自己的写作中就会加入表现主义的元素,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主观世界。【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最开始处:“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只能靠文学及其特殊的手段提供给我们”——我认为文学描写就是这种手段之一,如通过文字构造的基于每个读者想象力和个人化记忆的世界】
3, 排斥虚构、排斥华丽辞藻与润色:
布勒东的理想是完全的、彻底的真实,他排斥虚构、排斥华丽辞藻与润色,如医生记录病人病情般直接。我引用了小说家张大春的一句话——“好的小说能够体现小说的自由,不能体现小说自由的的小说只能是故事罢了。”我认为虚构是小说自由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文学之“轻”的一种手段。
第三个问题是谈谈你就读创意写作这个专业的优势:
1, 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出差近六年的经历的事、见到的人,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书写与表达的欲望,而且这个决定是反复思考后慎重地做下的。我曾在明月老师介绍自己心路历程的文章中看到荣格的一句话,我在复试的时候也慷慨激昂地背诵了一遍——“根植于无意识深处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是某种与艺术家个人的命运和幸福相敌对的东西,它践踏一切个人欲望无情地奴役艺术家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不惜牺牲其健康和平凡的幸福。”
2, 理工科的知识、视野,为写作提供另一个角度(《信号与系统》课程里频域与时域的概念);
3, 求知欲、好奇心(列举了我读到的一些关于音乐、绘画、天体力学、植物学的书);
4, 执行力、毅力(举例:中午在KFC、麦当劳复习);
注意:
1,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一定要找到一脉相承的点,比如对我来说重视叙事、虚构和文学描写、崇尚卡尔维诺式的“轻”。
2, 技巧:逗笑老师——在回答中穿插备考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