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有没可能是吃出来的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沦为旧友
疲劳有没可能是吃出来的

疲劳有没可能是吃出来的?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的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下面小编带来疲劳有没可能是吃出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你的疲惫可能是“吃”出来的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

如果经常疲乏无力、打不起精神,是不是季节交替引起的呢?这可不一定,也可能是饮食出现了问题!

平时,很多人会通过享用美食来犒劳疲惫的自己,缓解身心压力。殊不知,吃得不对反而会让你越来越疲劳。究竟哪些饮食习惯会增加我们的疲劳感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对抗疲劳感?

哪些食物会让你越吃越累?

爱吃甜食

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单糖或双糖,很快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多,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人困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面吃太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重疲惫。

建议:减少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且限制食用量,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粗粮。

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神经就缺乏能量的补充,容易疲乏。

建议: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头的量。尽量保证主食的丰富程度,燕麦、藜麦、芸豆等都是代替精米精面的主食。

不吃红肉

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容易缺铁性贫血,这时人就容易感到疲劳乏力,没有精神。

建议:每日肉类摄入控制在50克左右,可每周吃3—5次。挑选新鲜瘦肉如牛腱子肉、里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

吃太油腻

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而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睡意。

建议: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30克。还可以更换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清炖、蒸煮等,避免油炸、烧烤。

学会这样吃 让疲惫一扫而光

大脑疲劳:吃坚果、深海鱼

刚发生的事情转头就忘、提不起精神睁不开眼、心绪不安老想发脾气……这些都是大脑疲劳的表现。

欧米伽3脂肪酸是大脑自我修复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核桃、开心果等坚果以及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中富含这种物质,能为疲劳的大脑重新注入能量。

注意:坚果含油量高,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一小把以内;深海鱼最好清蒸,少放油盐。

缓解眼睛干涩、疲劳:食用枸杞

在中医看来,头昏眼花、视物不清,常因肝肾不足所致。而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对于眼睛的不适症状具有一定效果。

研究表明,枸杞含胡萝卜素、甜菜碱等多种营养成分,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有一定的疗效。

建议:枸杞可放入汤、粥或和其他食材一起食用,但直接干嚼是一种最简单而又能充分发挥药效的方法。每天干嚼的量以10克左右为宜。如果泡水,可先用冷水冲洗,再用热开水浸泡一段时间,连水带渣吃。

若受外邪发热、脾胃虚弱、腹泻便溏者,最好不要服用枸杞子。

“清理”血管垃圾:吃玉米

血管是血液输送氧分和营养物质到全身的通道,同时也是排出新陈代谢垃圾、二氧化碳的渠道。

血管的疲劳是可想而知的,日常生活中怎么缓解血管疲劳呢?答案是:吃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减轻腿部疲劳:吃香蕉

“人老先老腿”,腿部的虚弱无力往往是感受衰老的第一步。保持腿部健康首先需要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但是也不要忽视饮食的作用。

当腿容易觉得又酸又胀时,可以吃些香蕉。一是因为香蕉富含钾,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的疲劳;二是因为钾可以排除身体中多余的盐分,这样酸痛使不上劲的感觉就会减少很多。

疲劳的医学术语

生理上的变化:由于乳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的堆积,肌肉张力下降,运动耐久性降低;由于二氧化碳的堆积,刺激呼吸中枢,还会导致打哈欠。

凡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出现疲乏,故可以引起疲乏的疾病很多。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患病后感觉浑身不是劲的情况很常见,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疲劳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中医理论治疲劳

现代中医认为,疲劳为一个病名,有其病因病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必须重视的新病种,归于亚健康范畴,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以脾、肝、肾为主。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组方调治,以达到预防、治疗、控制的目的。

疲劳为元气耗伤之虚证与心理变化(或不畅)双重因素所致。治疗上不仅要补虚扶正,也应祛疲安神。一方面,补虚固元,滋养机体,虚得补,正则旺,疲劳自除;另一方面,调畅心志,舒心畅意,神得安,心则宁,疲劳可消。

1、从脾治,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主治脾伤疲劳证

脾伤疲劳证多因饥饱失常,酒食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多,或工作繁重杂乱,应酬频繁,形体劳役所致。青少年则可因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所致。本证因脾伤中亏,肢体乏养。可见怠惰嗜卧,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泄泻,懒于言语,恶食纳少,舌苔薄白腻,或厚腻,或舌质偏淡,脉缓而大或浮,或细,或濡诸症。

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砂仁、青皮、陈皮、木香、鸡内金、莱菔子、紫苏梗、藿香、甘草等。方中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砂仁、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运脾,紫苏梗、藿香化湿醒脾,鸡内金、莱菔子消食理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之功。

2、从肝治,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主治肝伤疲劳证

肝伤疲劳证多因酒食应酬过多,或工作压力大,或喜怒不节,谋虑过度,或疲劳过度,情绪心理的改变超过肝的调节能力所致。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明确指出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肝能藏魂,魂与神密切相关,可影响心理活动,神经活动过度会影响肝,从而降低肌肉活动能力。肝主筋,筋是连属关节,“诸筋者是属于节。”筋是肌肉发力引起肌体运动,“筋,肉动也。”

本证因肝伤阴亏,肢体不濡,可见疲倦乏力,肢软少动,运动减少,或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或目赤易怒等,舌质偏红或苔薄少,脉细弦或滑。养肝是消除疲劳及养生的最佳选择。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茯苓、泽泻、酸枣仁、柴胡、赤芍、红花、炙甘草等。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滋阴养肝;茯苓、泽泻祛湿健脾养肝,并取茯苓生肝化湿之功,泽泻利水泄热之效;酸枣仁养阴安神;柴胡舒肝气,为引经药;赤芍、红花活血柔肝,取红花养血柔肝,赤芍凉血软肝;炙甘草甘平调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若酒伤者,增葛花、枳木具子解酒醒脾。诸药共奏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之功。

3、从心治,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主治心伤疲劳证

心伤疲劳证多因谋虑过度,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噪音或紧张所致。本证因心伤神扰,肢体无主,可见面色不华,疲劳而不耐劳累,休息后疲乏有所缓解,甚则心悸、多梦。舌苔薄白或边尖略红,脉细弦或滑。药取黄连、百合、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郁金、柴胡、川芎、丹参、炙甘草等。方中黄连、百合清心安神,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茯神健脾安神,郁金化痰解郁,柴胡舒肝解郁,川芎、丹参活血畅心,炙甘草宁心安神,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之功。

4、从肾治,强肾固精,祛疲提神,主治肾伤疲劳证

肾伤疲劳证多因素体禀受不足或久劳久病,身心疲惫所致。本证因肾伤阴亏,肢体无养,可见肢体酸懒、耳鸣、精神昏愦、记忆力减退、或有腰膝酸软,足跟酸痛。舌质偏淡、苔薄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宜用民间验方冬虫夏草炖乌龟: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无素,如锌、铬、锰等,又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的生理功能,具有具有补腰肾、降肝火、治疗腰腿痛的功效。配方:选用质地优良的福临门冬虫夏草3克,川芎5克,淫羊霍10克,肉苁蓉12克,土伏苓15克,草龟1只约30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放入锅内,放适量清水,文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方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作用,连续服用10天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