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法算命作弊指南|大象公会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中华古法算命作弊指南|大象公会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操作。


文|尼洋


2017 年 10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新一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记忆项目,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评审,被列其中。



甲骨文所记录的历史记忆,除了个别的记事刻辞以外,绝大多数反映的都是商周时期王室贵族的占卜活动。


甲骨文的地位如此崇高,其具体的占卜原理和方法自然也令今人神往不已。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和我们熟悉的当代算命活动一样,这套远古王室秘法也有其特殊的猫腻技术,帮助大家在心照不宣中得到喜人的结果。


甲骨文,记的啥


记录占卜过程的甲骨刻辞又被称作卜辞。一篇完整卜辞的篇幅长短不一,长的有上百字,短的只有几个字。但具体包含的主要内容无外乎以下几点:


占卜的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有时候会加上地点;

要占卜的事情;

占卜的结果;

占卜结果在事后的应验情况;


其中涉及的具体事项,则几乎囊括了商周王室平日处理政务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军事分析:

【释义】辛巳日,名叫「争」的贞人卜问:「如今商王征集众人在妇好的带领下征伐土方,会得到神明的护佑吗?」时间是在五月。


天气预报:

【释义】癸卯日那天进行了占卜,大王看过兆象后认为甲辰日会有霾。


农业技术:

【释义】庚辰日卜问:「明天在西单的田里施『屎』肥,会带来好的收成吗?」时间是在十三月。


交通事故:

【释义】癸巳日那天,名叫「㱿」的大师算了这样一卦:未来十天里会有灾祸发生吗?

大王看了一下占卜的结果以后说:「哎呀,恐怕会有灾祸发生呀!」

果不其然,甲午那天,大王乘坐马车去打猎,在追赶一只犀牛的时候,小臣驾驶的马车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太子子央从车上掉了下去。


此外,甲骨文记载的占卜内容还包括祭祀、狩猎、出行、自然灾害、疾病、生育、解梦等诸多方面。


但甲骨文中记载的这些事情,具体是怎样占卜的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占卜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准备材料,也就是占卜用的卜骨。


所谓甲骨占卜,是在烧灼卜骨之后,根据卜骨表面形成的裂纹形态来判断所卜之事的吉凶。因此,卜骨首先得是能使裂纹清晰显现的骨头,如面积较大且骨质相对较薄的牛、羊、猪、鹿等动物的肩胛骨。


▍考古发现所见的早期卜骨,出土于距今约 5300 年前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的一块鹿肩胛骨,其上只见烧灼占卜痕迹,并无文字刻辞。


除肩胛骨以外,一些大型动物的肋骨、鹿头骨甚至人头骨有时也会被用作卜骨。


▍鹿头卜骨


▍人头卜骨残片


但显现裂纹还只是最基础的需求,有条件的话,提供卜骨的动物最好有些灵性。所以,晚商时期,龟甲就成了最主要的占卜材料,因为乌龟长寿,行为活动又与降雨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


▍晚商时期的占卜刻辞龟腹甲


为这些龟甲,商朝恐怕没有少费精力:它们几乎都产自远离商都的地区,必须由四方征纳而来。


▍根据生物学家的鉴定,殷商占卜用龟的主要来源包括:主要分布于我国闽、粤、台和北印度支那地区的花龟;分布于我国冀、鲁、豫、陕、甘、川、滇、桂、粤和朝鲜、日本地区的金龟;分布于我国南方和日本、越南等地区的水龟;分布于东南亚和马来半岛的亚洲大陆龟等


无论用什么卜骨,在占卜前都要经过整治处理,切去骨制过厚的部分,同时经过刮削等工序使卜骨表面更加平整,以便能更容易且清楚地显现裂纹。


比如今天出土的占卜龟甲,就多都是边缘和表面刮削整治过的乌龟腹甲。


▍龟甲分割示意图 / 来源:王蕴智《殷商甲骨文研究》


「卜」问吉凶


整治完甲骨,就可以进入占卜阶段。占卜的第一步是要在甲骨内面进行钻凿。


下图中的大坑,就是钻在甲骨内面的钻坑,其目的是为了让甲骨的局部变薄,从而在烧灼时更容易爆裂。而钻坑边上细长的小坑,则是凿出来的凿坑,它是为了控制裂纹的方向和位置,避免裂纹杂乱无章。



在钻凿完成之后,就开始诵祷要询卜的内容,然后用加热后的硬木或者金属在钻坑处烧灼。


等到甲骨因为局部受热而发生爆裂,另一面就会出现可供解读的「卜」字形的裂纹。


▍内面的钻凿与外面出现的「卜」字形裂纹的关系示意,这些裂纹即「兆坼」,用来解读占卜的结果 / 来源:刘玉建:《殷周龟卜考》


可惜,今天已很难确证商人具体如何解读这些裂纹。我们所知的,只有后世文献中记载的某些方法,其中不少也得到了出土甲骨的验证。


据《史记·龟策列传》记载,符合占卜需求的标准裂纹「兆坼」都是下图这样的「卜」字形。裂纹的不同部分,则分别称作「身」「首」「足」「内」「外」。


▍不同术语代表的卜坼位置


甲骨裂纹的情形不同,这些部位处于的状态也就不同。如竖纹的「首」向外倾斜,称为「首仰」;竖纹的「足」端较长,称为「足开」;横纹较短称「有内无外」;横纹平直称「内外相应」;横纹自内端向外端下垂称「内高外下」……这些状态都意味着卜问之事的吉凶。


例如《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卜求财物」所获得的兆坼裂纹,如果有幸能够呈现大致接近下图所示的两种状态,那就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卜得的兆坼,只有同时满足或者接近:竖纹上半部分向外仰;下半部分较长;横纹平直没有倾斜,这三个条件才预示着能够获得钱财。


看上去,甲骨生成吉兆似乎不易。如果认定兆坼含义为上天的指引,岂不是常常会得到诸事不宜的结果,办事效率低下?


好在古人自有解决之道。


可操纵的占卜结果


从甲骨文的记录来看,古人存在一事多卜的传统。殷商晚期到周代时多趋向于一事三卜,更早的时候甚至还存在一事十几卜的情况。只要你对兆坼的形态存在疑虑,或者不想接受某次占卜的结果。


没关系,那就再来一次。


▍甲骨文中用以记录同一事占卜次数的数字,被称为兆序


如果多次占卜,得到的结果仍不如愿,还可以选择拒绝。留存于世的一些甲骨卜辞中就包含了表示实际是否采用的语句,其中就有「兹不用」这样的记录,虽然多数都欣然表示「吉用」「兹用」。


但这样的应对方式多少显得粗暴又无奈,商人享国五百余年,甲骨占卜高度发展,到其后期,已经掌握了控制「天意」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烧灼甲骨前的钻凿操作。


尽管在其问世之初,钻凿甲骨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它更易爆裂,同时保证裂纹不会杂乱无章。但技艺成熟之后,它便不再仅仅是提高占卜效率的方式,而更多扮演着「天意」本身。


▍最早的甲骨占卜都是直接烧灼,之后出现了这种只钻不凿的卜骨,也存在有凿无钻的情况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殷商后期占卜甲骨上「卜」字形兆坼的角度和具体形态,完全可能是由贞人通过对钻凿和烧灼手法的细微把控来直接控制的,换句话说,他们在烧灼前就已经凿好了占卜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被用以决断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日常杂务的各类事务。


而对于操纵占卜的底细,商王并非蒙在鼓里,由于他自己往往就是贞人巫师集团的领袖,这些手法很可能就是在他主导下达成的技术革新。



那群众有没有被蒙蔽呢?大概也没有。


至少在后世文献里,《左传》就引所谓《夏书》云:「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意思是,负责占卜的卜官都是自己先做出判断,然后再让甲骨把它表达出来。


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占卜结果,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记录上,直到商朝的灭亡。



参考文献: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06 年

韩鉴堂,《图说殷墟甲骨文》,文物出版社,2009 年

王蕴智,《殷商甲骨文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年


标签: # 甲骨 # 裂纹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