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子承父业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

4、子承父业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

“子承父业”文化,是华夏大地上“身教言传优秀传统文化”的伴随物。“有巣氏”身教言传“构木为巢避群害”,教习中国古人类在树上居住,躲避虫蛇猛兽的侵害。告别了人类的不文明群偶,产生了比较文明的对偶时代。

个体家庭的建立与发展,把父亲推到了担当家庭重担的岗位上。尤其是,农耕业的产生与发展,伴生出“男耕女织”家庭文化,也使儿子继承和传承父亲农耕技能成为优秀传统。产生了“子承父业”的雏形非文字文化。

雏形非文字“子承父业”文化传统,传承到炎黄时代。黄帝仙逝后,其子“昌意”继之(其他史书未见有“昌意”的记载)。此书说“昌意”是颛顼的父亲,而颛顼是鲧的父亲。参阅《历史不忍细看》301页。告诉人们,当时“子承父业”在高层群体中的传承与继承的概况。

舜命鲧治理水患,鲧“用土堵水”之法治水失败,被殛杀;“子承父业”的潜规则支配舜命鲧之子禹,临危受命继续治理水患。禹吸收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单用“土堵水”之法,变成“土堵”(即筑坝)+“挖渠疏导”流水之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治水获得成功。

上述文字告诉人们,“子承父业”从“有巣氏”时代产生到禹,经历了好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成了没有文字记载的“潜规则”。

中国后人传承土克水,运用堵阻+疏通导流之法,筑堤挡水,挖渠以疏导洪水。时至今日,这种治水之法,广为应用。都是禹治水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大禹治水有功,被当时的四岳即四方氏族头人推举为联盟总头人的继承人。舜逝世,禹接班,成为联盟总头人。他采纳皋陶“治恶”之规定,在联盟辖区“治恶”以杨善,大见成效。皋陶由此被推举为禹的继承人。

皋陶身死,当时的四岳在“子承父业”潜规则支配下,推举皋陶之子伯益为联盟总头人的继任人。禹之子夏启愤愤不平,认为:伯益能够“子承父业”,我也能够“子承父业”。由是,禹逝世后,夏启就“子承父业”,自立为王。废除联盟总头人推举制,创立国王世袭制。自认伯益有可能是“国王世袭制”的障碍,就残酷的杀害了无辜的伯益。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中国文书史稿》7页。有扈氏战败被杀,夏启由此排除了反对“国王世袭制”的障碍。此后,夏启的子孙“子承父业”地传承王位世袭制,在构建社会文明的坦途中,促使中国国家组织在完型和不断完善的道路上前进。

时称东方夷国的商,曾经是夏的属国。以游牧为主,强悍善战,由保卫夏朝征伐异己,扩充实力,慢慢变成了覆灭夏朝的主力。

汤灭夏,建立商朝(时称商汤)。虽然在农耕区域的“九州”,其族人由游牧业被同化为以农业为主,游牧业为辅、农牧兼而有之。但是“子承父业”的潜规则和传统,在新建立的商朝统治者内部,并没有得到传承。这是由当时的游牧生活习性和老传统决定的。所以,在盘庚迁都之前,兄弟争夺王位的动乱频频不断。盘庚强行迁都到殷,才比较有效地制止了内讧,使商殷统治得以巩固。

西周统治者沿袭农耕区自古以来就传承的“子承父业”老传统,汲取商朝王子兄弟间争权夺利的教训,制定了一条“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宗法制度。首次用文字规定明确规范王位的继承人,以防止商朝出现的“内讧”悲剧重演,保证统治者的基业不被分散。对此,《中国古代思想史》23页说:“‘立长立嫡’之正式确立为一种制度,则出于周人之手。”

由此,“子承父业”文化被提升到国家制定宗法制度的高度,将王位的继承权规定为“嫡长子继承”。这样一来,在中国出现了两种“子承父业”文化。一是普通家庭“子承父业”亦即传承传播“男耕女织”农业文化、家居文化和家教文化;在国王与皇帝家,“子承父业”除与普通家庭一脉相承的“子承父业”外,另加“嫡长子继承”王位、皇位这一特有的文字规定制度。这是对“子承父业”文化的进一步扩大、提升与发展。

新陈代谢和承上启下规律支配着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承袭、沿革和发展了“子承父业”文化。使华夏大地上“子承父业”文化,一代一代被传承传播了下来。

时至今日,父亲所留基业在逝世后,子女享受有继承权,就是“子承父业”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018年3月24日17:46:21。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