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之名卖保险,监管成难题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早茶月光
以公益之名卖保险,监管成难题


5月4日,河南3岁女童王凤雅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恶化,不治身亡。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关于其母亲杨美芹利用众筹平台诈捐、家庭重男轻女放弃治疗等传闻甚嚣尘上。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女童母亲并未挪用善款用于治疗儿子的唇腭裂,并捐出了剩余善款。曾对家属恶语相向的网友开始纷纷道歉,舆论又开始讨伐志愿者、自媒体及造谣者。


这场“罗生门”中,众筹平台“水滴筹”扮演着重要角色,杨美芹曾三度在水滴筹上发起众筹,获捐3.5万余元。


自2016年成立以来,以水滴筹为主线的水滴公司赚得流量与口碑,得到腾讯、IDG、美团等金主的垂青,并一步步在互联网保险业攻城略地。在国内健康保障市场的缺口下,这家看似以公益众筹为主业的创业公司,野心远不止眼前的口碑,迅速发展的同时,质疑与争议也纷至沓来。


一手公益,一手生意


2016年4月,美团第10号员工,前美团外卖全国业务负责人沈鹏辞职,创立水滴公司。创立之初,水滴公司并未涉足众筹业务,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网络互助上。同年5月,水滴互助上线。


与传统保险产品不同,水滴互助将风险平摊到每一个用户身上,用户数量和互助基金越多,人均分摊的互助资金就越少。用户充值9元以上成为水滴互助社群的会员,经过180天的观察期,如果患病或出现意外,经核查无误,就可以获得由所有参与该项目的用户共同分摊的社群互助资金,最高可达30万。


2016年7月,水滴公司旗下免费大病筹款工具“水滴筹”上线。沈鹏将美团的地推模式成功移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设立志愿者团队,到大小医院推广水滴筹。相较于轻松筹前期筹款需缴纳手续费的规则,水滴筹的全免费战术很快聚拢了大批用户。水滴筹的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知名度,积累了口碑,还给水滴互助注入流量。


2016年9月,水滴公司又收购了一家拥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的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上线“水滴保”,开始向用户推荐保险产品,同时销售体检、基因检测、线上问诊等健康服务,从而又多出两条生财之道。2017年初,水滴集市上线,水滴公司又开始向电商方向发展。


以水滴筹为主线,水滴互助、水滴保及水滴集市为增值渠道,至此,水滴公司的商业模式雏形显现。在两年时间内,水滴公司快速发展,同时也赢得资本青睐。


4月2日,水滴公司宣称其独立付费用户数已超过1亿人,注册用户数超过3.6亿人,公司估值近30亿元。2016年到2017年,水滴公司两度获得腾讯、美团点评、IDG等知名投资方的资金,在天使轮就获得了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金额达1.6亿人民币。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遴选结果中,水滴公司旗下水滴公益在列。


身份尴尬,监管模糊


即使获得用户、资本与官方的肯定,水滴公司也还是没有远离尘嚣。争议之一,就是水滴互助这种网络互助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该如何进行监管。


从形式上看,水滴互助与相互保险模式高度相似。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其中规定,相互保险指的是,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相互保险是商业行为,相互保险公司需要事先设立资金池,基于精算和统计定价,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后可获得理赔。但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是一种社会信用契约,公益属性强,除了预付部分款项外,主要为事后筹款互助,扣款额度也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减发生变化。


不属于保险产品,又以“保险”之名赚吆喝,上线之初,水滴互助作出1000万元赔付保证金的承诺,并在投放广告中称“加入水滴互助,百万人为你付药费”。这么一吆喝,保监会怒了。


2016年11月,保监会发布《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网络互助平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直接点名约谈宣称已有上百万会员的水滴互助,称部分网络互助平台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挂钩和比较,发布误导或虚假宣传,已涉嫌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对于非法实际或变相从事保险业务的,将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予以查处。


之后,水滴互助删除了相关宣传,并在页面上强调“互助不是保险”,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但另一无法逃避的事实是,每一个网络互助平台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池,这些资金该如何监管?今年4月19日水滴互助发布的最新资金公示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水滴互助旗下互助金超过3亿人民币。


有网友在知乎上质疑:“除了理赔事件和金额外,水滴互助目前好像并没有公布资金池、托管的情况,也没有公布会员年龄构成……还有什么洗钱骗保之类的更不要提。资金的风险在用户(存钱进去),但是监督却对用户不透明。”保监会也在上述答记者问中提到,网络互助平台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外溢风险不容忽视。


水滴互助自行发布的资金公示显示,会员所有预存资金存入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账户,由该第三方公益基金会独立管理,而该基金会的法人齐雪同样也是水滴互助所属母公司的董事。


说白了,还是自己管自己。


国外经验:“双管齐下”


网络互助平台监管困局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是横亘在国内监管部门、平台与公众之间的大山。而在发达国家,保险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不同变体,与中国目前的网络互助都有相似之处,其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机制或许能给中国一些答案。


在发达国家,相互保险发展已有100多年,行业市场相对成熟,其自我监督机制也相对完善,法国最大的健康险相互保险机构MGEN就是其中的代表。据《第一财经周刊》的报道,MGEN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是“会员制”,保单持有人即会员,也就是MGEN的所有者。目前,MGEN内部有参保会员将近400万人,其中活跃会员7000名。


持有社会保障相关险种的会员,其参与机构管理、决策的程度较高。MGEN会以非直接的选举方式选出500名会员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做出或通过重要决策。另外,MGEN会通过召集一些合适的会员,成立审计或是类似的督查机制,跟踪和监督机构运营情况。


另外,国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合法保险组织——互助组合(Cooperative Society),也与国内目前的网络互助有相似之处,其具有专门的监管办法。据《新京报》报道,日本各类互助组织均有相关法律以及监管机构,并要求财务公开、偿付能力、准备金、资金运用均接受监督,保证其安全稳健运营。


对国内监管部门而言,体量越来越大的网络互助平台若是缺少约束,或许会成为一只巨大的“灰犀牛”,监管办法亟待出台;而对“先引入流量、后划分社群”的国内网络互助平台来说,能否转换思路,把权力下放给每一个用户,让资金池真正实现公开透明,这不仅关乎着用户的权益,也关乎着平台的命运。

标签: # 水滴 # 资金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