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考试还是一场战争
【本文首发于简书】
当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某天晚上,我在把女儿的外套扔进洗衣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那纸条上是女儿稚嫩的字迹,是小学四年级未满十岁的女儿几天前面对考试的心声:
马迷应做的事:1.鼓励宝宝考好。2.不管考得怎样都不吵;
Lucy应做:1.考试时认真、细心。2.考试要认真检查。3.尽量考好一些。
爸鼻应做:1.脾气不要太急躁。2.考好要表扬。
其实女儿这次的成绩一如既往的不错:语文99.5,数学96,英语100。但看完这张纸条之后,让我这个一连几天都在为女儿高兴和自豪的父亲顿时心潮起伏!我先是感受到女儿一天天地长大,知道重视学习知道认真应对考试;然后开始自责,检讨自己在督促女儿学习时的急躁,检讨自己过分重视成绩带给女儿的无形压力;最后,是深深的恐惧,是对一场普通的期末考试在女儿心目中竟然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感到恐惧。
不知为什么,看着这张纸条,我竟然想起了著名的艾森豪威尔。担当盟军统帅的他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夜,顶着巨大的压力独自写下两张声明。一张是宣布登陆作战成功,一张是宣布登陆失败,自己愿意背为阵亡将士负责任引咎辞职……
一个统领三百万大军肩负无数人生死的统帅,一个是面临期末考试的孩子,他们的心境他们的做法竟然如出一撤!统帅为战败而辞职想必没有人会觉得意外,但孩子为了一场考试的分数而写下这张纸条,却让我这个父亲心如刀绞!想必也会有很多朋友倍感意外。
我郑重声明,我并不是一个过分看重分数的家长,不仅不看重,而且还时不时劝导女儿不要太在乎把一时的分数。分数不理想,只能说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我深感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也是一个人挑战自己挑战未知的曲折过程,而保护女儿对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是小学阶段最最重要的。
但是,在讲究“家校互动”的大背景下,家长的作用只是体现在家里,体现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孩子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学校里。
一位老师面对班里7、80个孩子,心里必定是焦虑的,况且,老师的绩效多半要和班里的考试总体成绩挂钩。所以,现在,无法否认,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依旧是分数,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依旧是总成绩!
成绩!分数!一切的一切都幻化演变为大数据。在云计算搞定一切,大数据统领一切的年代,数据,分数成为压在老师、学生和家长心中的一块磁铁,时时让人窒息!
但这不该是大数据的本来面目呀!大数据的出现使个性化人性化成为可能,大数据使服务更具人文关怀,不是吗?那么,造成考试异化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谁让分数变得如此狰狞恐怖?是错位!是工业时代教育体系与互联网时代教育亟待转变之间的错位!
我为什么不让女儿过分看重成绩?因为我很明白,未来的主流将是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未来的孩子走入社会必须面临与人工智能合作并竞争的复杂局面。即使你在学校里靠着苦读用功成为学霸,但在擅长学习的人工智能面前,依然是一个学渣。
但是,我们的大多数学校依旧还在秉承着工业时代的思维,用分数衡量学生,用智商比较孩子,用无情的考试摧垮孩子的创造性。
除了学校,那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班教育机构也在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推荐生考试、各种杯赛、小升初综合评价……无情的考试无情的竞争,使得孩子的成长之路更趋凶险,使得家长和孩子更加忐忑。
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我非常非常想知道素质教育的本质到底体现在何处?是不是增加了一两门综合测试,增加一两场智力竞赛就是素质教育?可如果那样最终的分别不还是体现在分数上吗?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你属于教育官员还是辅导机构,当你们看到这张真实存在的纸条,当你们设身处地地想象是自己的孩子写下了这张纸条,当你们年幼的孩子被驱赶上残酷的“战场”,你们将作何感想?!
我是一个父亲,面对女儿的压力我很无奈,面对女儿偷偷写就的纸条,我很悲伤。我写就这段话,没有思想,没有含金量,只有一个父亲的感慨和悲伤。
为了孩子,是时候改变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