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比乔布斯还伟大丨市井经济学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近代以来,西方逐渐领先与中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腾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被视为奠定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是宗教改革的先声,是诱发工业革命的关键。这项发明如果放在现代,则不亚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变革力度。
■ 文|市井财经 叶克飞
古腾堡的发明与毕昇无关
说起活字印刷,小学生都知道这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有两个事实必须理清。
一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虽远远早于古腾堡,但中国在此后六百多年里并未大量使用,最常使用的仍是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毕昇于公元1048年前后发明活字印刷术。1314年左右,元代的王祯创造木活字印刷术,1488年,明代的华燧创造铜活字印刷术,但这些材质上的改变都未让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使用。直到1839年,西方铅字印刷传入,才真正取代雕版印刷。
二是目前并无文物证据证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曾传入欧洲,中西方交流必经之地的阿拉伯国家并未发现中国活字印刷西传的痕迹。因此主流学界认为,中国和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分属不同的独立发明。
五六十年代,许多中国学者都喜欢引用两段话,以此证明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由中国传入欧洲,但这是不折不扣的曲解。
一段话来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写的:印刷、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另一段话出自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但不管培根还是马克思,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未把这三大发明的专利权归于中国人,原著的上下文都在谈欧洲,根本未提及中国。
古腾堡到底干了啥
准确来说,古腾堡的发明是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活字印刷机,同时将印刷变成了一个有机生产系统。他用铅、锌和其它金属的合金制成活字,并改进油墨的性质,使其能牢牢地吸附在金属活字之上。更重要的是,他完善了金属活字印刷工艺,使之可以大规模生产。
古腾堡的发明是时势所需。从中世纪晚期到15世纪中叶,西欧地区的贸易、金融和城市化都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北海沿岸的汉萨同盟,都出现了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城市群,沟通两地交通的莱茵河流域也变得繁荣。
但与此同时,教会仍禁锢民众思想,大学和图书馆虽已兴起,但文盲率仍极高。施拉姆在《人类传播史》中写道,在古腾堡印刷机发明前的1450年,整个西欧只有几万本书,大部分是雕版或手抄本。
15世纪伊始,德国市民阶层开始要求打破教会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于是,便有了古腾堡的横空出世。他的发明在欧洲迅速普及,仅仅五十年间,古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机就为欧洲贡献了三万种新印刷物,共计1200多万份,大大加快了知识的流通,维克多·雨果就将之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宗教改革让欧洲走出桎梏
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机后,最大的成就当属印出约二百部《圣经》。这些《圣经》使用华丽的哥特字体,大写字母及标题都由彩色手绘装饰,不同技工的装饰方法各不相同,使得每一部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美工艺品。这些《圣经》有48部保存至今,包括20部全本,最为完整的三部分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这种装饰风格在早期书籍中时常可见,古腾堡博物馆便有所展示。早期书籍多有留白,有些在段落之间,有些在页面四周。这是因为当时书籍还是稀罕物,得留足地方给拥有者画画。贵族读者会用鸡蛋清黏贴金箔或植物,这种鸡蛋清尤其适合羊皮纸书籍,可以长期保存。
而在古腾堡去世后,以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出的不同语言的《圣经》,更是彻底改变了欧洲社会。在此之前,罗马教会一直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并借这一权力聚敛财富。古腾堡印刷机终结了拉丁文作为《圣经》唯一书面用语的历史,大量不同语言的《圣经》走入家庭,“继承了中世纪教堂的角色,成为人们精神的载体”。
在古腾堡印刷术诞生前,轰轰烈烈的“胡斯宗教改革”被镇压,胡斯被烧死。但在古腾堡印刷术诞生后,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于1517年拉开宗教改革序幕,成功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马丁·路德可以大量印刷出版宣传新教的图书、小册子、传单和海报,使得民众可以告别愚昧。
工商业得到了道德肯定
宗教改革与工商业大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因为新教对工商业给予了充分的道德肯定。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
技术上的跨越式进步,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和利润。古腾堡去世后仅仅五十年左右,几乎每个欧洲重要城镇都出现了靠金属活字印刷术经营的店铺。
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有着明显阶级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厂,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夫贺与马尔坦在《印刷书的诞生》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这一点。
欧洲广告业也在金属活字印刷术出现后发端,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当年曾刊出一则书籍广告。
更重要的则是地理大发现引发的世界经济变革。在古腾堡博物馆,可以见到彩印的欧洲和北非地图。金属活字印刷术诞生后,这样的地图和航海图大大增加,带有最初的全球化观念。即使这些地图不够准确,但却为时人带来了崭新的地理观念,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印刷机和iPhone
古腾堡印刷机打开了知识壁垒,为教育普及提供了足够条件,也为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智识基础。古腾堡印刷机所带来的大众传播时代,更改变了整个世界。从报纸到期刊,这些传播媒介带来了新的空间观念,人们有了更广阔的表达渠道,得以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
后来的许多学术、纪实和文学著作中,印刷工业都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典型。如罗伯特·达恩顿的《屠猫记》,其中就重点提到印刷商和印刷工人。此外,在关于法国大革命、1848 年德国革命和 1905 年俄国革命的记载中,激进印刷商也都是典型。最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离图书报刊比较近的印刷商,一直被历代记录者视为先进性代表,印刷工人更被视为工人阶级中最具智慧的群体。
当古腾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从欧洲传至中国后,这种情况也得以延续。在中国的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繁荣富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而印刷业以及由此衍生的出版业又是上海工商业的真正核心。
正是印刷业,使得晚清民初的文人和商人这两个原本互相轻视的群体结合了起来。从 1876 年到 1937 年,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步入现代工业体系。在当时的棋盘街(今河南路)到四马路(今福州路)的区域里,集中了中国绝大多数出版商和重要媒体,还有大量书店。1930 年,印刷业成为中国工业投资的第三大形式,仅次于织锦业和制烟业。而且,从对社会的推动来看,印刷业远超前两者。
古腾堡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使得有人将其视为那个时代的乔布斯。乔布斯去世时,也有人这样评价:“和古腾堡的印刷术一样,乔布斯的发明开启了知识传播的新纪元。古腾堡之后,民智大开;现代信息秒传千里无远弗届深入民间以至无处不在,则由乔布斯启其端!正因为如此,不少论者指出他的贡献,比IBM的沃森和微软的盖茨更大!”
古腾堡去世后,他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在几百年间始终是最为广泛流行且可靠的知识传播手段。直至激光照排技术的推广,才让金属活字印刷术退出历史舞台。
从历史的演进来看,人们当然会有这样的预期:未来一定会有比激光照排印刷技术以及电视、广播更为先进的知识传播技术。但没人会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一百多年来呈现了明显的叠加效应,技术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乃至于许多技术刚刚长大,便已老去。
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互动传播,后三者在一百多年时间里接力交棒,带给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比古腾堡,无论是发明电报的莫尔斯、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留声机的爱迪生,还是发明摄影机的马瑞,他们所做的都仅仅是改变世界。唯有乔布斯,他与古腾堡一样,以自己的发明颠覆了世界的固有秩序,带来了继古腾堡之后的第二次知识大解放。
当如今的我们将整个世界的知识和信息集纳于手掌之间时,思想被禁锢就已经变成更为困难的事情了。
当年,马丁·路德曾说过,印刷是“神的恩典中最伟大和最非凡的行为”,谁又能说iPhone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