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12-03 亲子儿童 投稿:北梦木兮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导读:孩子都上高中了,整个人还特别的懒散,在家家务活从来没做过,不做学习搞好也可以,关键是学习也没搞好,学的一塌糊涂,有些科目还不及格,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而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孩子就开始有了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的心理,这时候家长就要正确的教育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够让孩子走入正确的步伐上。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1、在家里要让孩子多劳动。

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一点家务也不让孩子做,这样会使孩子变得懒惰,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劳动,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要有做家务的责任。

2、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家长们往往更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情商。不要培养出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

3、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多听孩子的意见。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要以身作则。

4、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家长要改变说话的语调,把训话变为讨论与商量。与孩子做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孩子才愿意和你交流。

5、帮助孩子树立规范意识。

我们都在讲如何帮孩子树立规范,如何让孩子懂规矩、懂礼貌。其实很简单,如果外部行为指引是积极的,孩子的行为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外部行为是有约束的,孩子的行为自然就会受到约束,规范规矩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如果爸妈看到有人突发疾病,立即进行帮助,拨打120并进行心脏复苏。那么在孩子的意识中,“帮助别人”就会形成规范意识。

6、提升孩子的品质修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直接反应他的品质修养,衣着整洁的人和不修边幅的人,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这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更是他的品质修养。不修边幅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周围其他人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就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可以逐渐帮助孩子提升品质修养。

7、产生积极的心态。

通过积极的行为引导,孩子在不断的建立规范的过程中,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于孩子来说,获得自由的框架也就逐渐形成了。

就像面对法律一样,只有在法律框架之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在明确了行为框架之后,孩子不再面临那么多的约束,也不会因此产生消极心理。在越来越自由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心态也就形成了。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