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招“剩余时间法”,让一年级娃成功改掉了拖延症!
我家娃今年9月上一年级,双减之下,在家做的全是我布置的作业,基本不用管,只需要帮她安排先做哪个再做哪个就行,剩下的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虽然不是有意要训练她独立,却有这样的意外收获也是很开心的。
花友@heidi ʕ·͡ˑ·ཻʔ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总结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主要是下面这些。
用抗干扰训练,让娃能“坐得住”
这是专注力里的一环——周围环境是不是会对专注地学习有影响?
这里的坐得住并不是说必须要给娃提供一个安静、封闭、不受打扰的空间,而是说娃自己对外界的干扰是不是有抵抗力。
通过环境设置,培养娃的抗干扰能力
我家娃比较坐得住,这和她书桌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我故意这么放的,我的理念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刻意制造特殊环境。
娃上学前的书桌一直在我家的“交通要道”——客厅,餐厅,走廊,卫生间的连接处,占了半个过道。
坐在那里,无论我们在哪里忙活基本都能看到她。
所以她在那边看书,画画,上网课的时候,周围经常充斥着各种声音,家里没有人因为她在学习而刻意停下手中的事(当然高声谈话或者大声打电话还是会进房间去的)。
所以基本上周围有啥动静,不太会吸引到娃的注意力,她可以全神贯注地看自己的东西。
“抗干扰”是长期训练,需要循序渐进
不被外界干扰是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你不能指望今天把书桌搬去菜场门口,明天娃就能在讨价还价声中专注学习了。
菜场里在菜摊上写作业的摊主家的娃们,那都是长期沉浸式锻炼出来的。
来自网图:孩子在市场写作业
所以所有的训练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比方说今天我在房间里走动一下,等娃适应了,下周再在边上扫个地,慢慢的让娃形成一个不被周围打扰的习惯就可以了。
其实这一点挺重要的,很多孩子考试时因为监考老师走动、前后座考生抖腿、或者各种环境的改变而被影响。
我周围还有一些成年人,听到雨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也会觉得烦躁。
抗干扰训练其实用处挺多的。
当然,娃如果是那种特别敏感的性格,那长期大量的干扰会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的,具体还是要因娃而异。
很重要的一点是,外界的影响不能是带有伤害性、攻击性的。
我朋友之前总说娃一做作业就各种擦鼻子擦脸,她觉得是娃不想做作业在玩纸巾。后来我帮她找到了根源:娃是过敏体质,房间里空气不太流通导致一进到房间就鼻炎犯了。
这你不能怪娃呀,这环境因素没人抵抗得了。
做作业前去杂念,让娃保持专注
试试提前激励+延迟满足
例如看动画片,让娃提前知道今天有看动画片的时间(比方说几点到几点),这样娃就不会在心里打着算盘:怎么样才能让妈妈同意我看一会儿动画片。
我家娃上学以后就不怎么看动画片了(虽然告诉她做完作业之后可以看半小时,但她也基本不看)。
动画片《微观小世界》
倒不是我家娃对动画片没兴趣,而是她小时候看得实在太多,能看的都看过好几遍了,已经到了我们推荐她看柯南的地步了,看无可看(没错,我也是故意的:动画片看到让你想吐)。
上小学前经常是投影仪里放着动画片,她看得实在无聊,跑出来玩。
用剩余时间管理法,帮娃改掉拖延
做个作息学习时间规划,买个时间一目了然的计时器,这些很容易。
但是,娃拖拖拉拉,不按着规划走怎么办?
之前我也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娃做什么都很慢,真的就是《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
一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她能做三小时。
四步时间管理法,让娃知道“时间去哪儿了”
后来我想了一个教会娃时间管理的方法,终于解决问题了。我把这个办法叫做:时间都去哪了?
我是这么做的:
前提条件是需要让孩子也对自己慢在哪里产生好奇,想知道自己哪里慢了才行。
我们可以用到时间管理的“四步法”。
STEP1 做第一件事(以吃饭为例)
在时间规划里,吃饭是半小时。
计时器定时半小时并告诉她几点几分需要吃完,然后让她开始吃。
半小时到还没吃完,提醒她一下,让她继续吃,一直到吃完。
计算时间,在白板上记录超出的时间,比方说超出了10分钟,我就写个10。
(目前累计的拖延时间就成了+10。)
STEP2 做第二件事(以做口算题为例)
做口算题计时5分钟。
做完之后,记录她超出的时间,比方说超出了3分钟,我就写个3。
(目前累计的拖延时间就是10+3=13。)
STEP3 提醒孩子拖延时间的总数
这时候可以告诉她,你看你已经浪费了13分钟,将近15分钟了。
一小时里只有4个15分钟,1个15分钟已经被你浪费掉了。
(通过强调累计的拖延时间,让孩子意识到简单的5分钟,10分钟,积累起来也是很大的数目。)
STEP4 让孩子继续做完剩下的事并累计超出时间
如果有提前完成的,一定要写个负号上去。
比方说提前7分钟,那就写-7。
(这个时候孩子拖延的时间就变成了10+5-7=6。)
然后告诉她,刚刚被你浪费掉的13分钟,居然被你追回来了7分钟。
你很厉害啊,再追回来6分钟,你就能跑赢时间了!
娃的时间记录表
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
正向激励,带娃“跑赢时间”
浪费的时间要强调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要去强调慢这个事。
追回来的时间,要去强调追回来这个动作,让她有成就感。
其实就是让她在潜意识里有一个自己能跑赢时间的想法,不要去说她慢,不要让慢这个词一直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否则潜意识会变成:我就是慢,你看这次又慢了3分钟,我就说我很慢吧!
很多时候,累计完浪费的时间之后,孩子会很明确地知道时间都去哪里了。
并且会惊讶地发现,5分钟10分钟看似没多少,但是几个累加之后,一个小时就没有了。
有了时间的规划,能按着时间规划走,是我们放手的关键一步。
用四招,提高娃做作业的意愿
最后一点是有做作业的意愿。没有小孩子是喜欢做作业的,但是我们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意愿。
对我来说,会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提升:
先写简单的,再写难的
我用自己做作业的意愿程度来分析,我最愿意做的必定是那些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题。最不愿意做的肯定是题都读不懂的那些。
对于难易程度的调整,可以用2个手段:①降低作业难度;②提高作业能力。
降低难度很简单,换内容。
当然学校布置的作业肯定没法换,那就只能提高作业能力了。
提高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越早开始自然越容易。
拿很多小朋友头疼的数学题来举例,数学题不会做,是什么原因?计算错误?公式不会用?题目不理解?找到原因然后重点提高。
低年级小朋友大部分原因可能是计算不过关,这就不得不强调多刷算术题的重要性了,建议尽量每天刷。
让孩子写作业的体验尽可能愉悦
第一步是找到娃对什么科目比较感兴趣,对什么科目比较排斥,以及作业练习的内容是不是有较高的趣味性。
心理学上有个峰尾效应:大意是说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
如果做作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愉快的,或者最后做题的时候的感受是愉快的,那么,前一天做作业的经历在娃的印象中会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如果大部分时间都是鸡飞狗跳,河东狮吼或者混合双打的,那第二天回忆起来肯定不会太愉快。
接下来就让娃每天做作业的经历尽可能地愉悦,尤其在结束的时候心情需要是愉快的,这一点就很重要了。
先看书复习,再从喜欢的科目开始做作业
一般做作业的时候是什么步骤呢?
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翻开就做吗?这个做法无异于是让娃放学回家就开始考试。
如果是边翻书边做作业,那作业的复习效果就打骨折了。
先看书复习,语文英语先把今天学的内容读一遍,抄写的作业先做了相当于是复习,然后再合上书做习题。
然后考虑做作业先做什么科目或内容。
我家娃觉得算术题最简单,所以她的学习是从算术开始的,这让她觉得开始学习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接下去会做让她比较头疼的英语,最后是语文。
她很喜欢语文,所以语文的阅读、抄写、日记,我都放在最后。
她觉得语文阅读是她攻克了英语之后的奖励。
日记我完全不过问,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需要给我看。
日记基本上是作为她一天学习的结束,写完就可以自己去玩一会,洗漱睡觉。
抓大放小,该放手时就放手
抓什么?放什么?这个完全因娃而异。
我家娃做作业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不会坐在她边上。
只要不是需要我一个字一句话教她的,我基本都会走开。
比方说:算术和各种习题,我都会去做家务、看电视,我只看答案写得对不对。
复习朗读上课内容,我需要知道她是不是都学会了,会去听她读得是不是流利,不够流利的就再读一读。
英语和语文的阅读,我会纠正她的读音或者帮忙解释词义。
练字时我会每个字去纠正。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自己娃学习的一些经验总结,教育还是要以娃为本,因娃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