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300亿(比亚迪300亿定增对象)
作者 / 于雷
11月16日,随着一辆挂有「3,000,000th」牌照的海豹正式下线,意味着比亚迪仅用半年时间,再次突破了新一个百万大关。相比「100万到200万辆」花掉的一年,还要快上一倍。
如此惊人的增速,不仅让比亚迪坐稳全球新能源市场头把交椅,也令人联想起近期的另外两个事件。
首先是曾经的新能源霸主特斯拉,面对逐步放缓的市场增速,近几个月无奈进行多轮「降价」刺激消费,可惜市场反馈平平。另一个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的情况下,中国大幅超越欧洲领跑全球,占比高达62%(前9月累计销量)。
可以看到,这两个事件背后都表明一个共同现象——政策保护驱动作用明显放缓,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市场化竞争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市场提前抓住了重回强势的「秘籍」,而高歌猛进的比亚迪,显然是其中极具参考性的答案。
对于比亚迪来说,14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成绩,其实被算作了另一个起点。在这一时间节点,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又公布了多个品牌和发展规划,着手进入下一阶段的竞争中。
正面「叫板」燃油车
比亚迪的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200万需求都是出现在最近一年半的时间,而且增速至今还在不断加快。结合过往成绩来看,真相只剩一个:经过14年的技术和产业链布局,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已经有能力正面叫板燃油车。
对此,可以将区域市场销量作为有效的参考数据。毕竟,新能源汽车想要具备真正的市场化潜力,需要在脱离政策驱动的地区,也能与主流燃油车型的正面竞争。而在乘联会不久前公布的9月数据中,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在各级市场的均衡程度,明显要高于其它车型。
插混方面,自去年DM-i技术推出以来,比亚迪依靠其在燃油经济性和成本上达成的平衡优势,迅速在非限购城市挖掘出大量的实用主义消费需求,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形成直接冲击。此外,通过注重性能的DM-p技术之互补,利用电机动力优势+插混经济性,满足另一部分用户的性能需求。
9月,比亚迪宋、秦、汉、唐、驱逐舰05五款DM车型领跑私人插电式混动市场,占据前六名中的五个位置。而且,今年分布的均衡程度,相比去年的高点还有不少提升,特别是定价已高达20万元+的汉、唐DM,再次降低了对特大城市的依赖,进一步向中小城市及乡镇延伸。
纯电方面,比亚迪也通过e平台3.0和全产业链布局,让其车型具备了平价竞争能力。因此,偏经济性定位的海豚、秦、元,各级市场销量占比都非常接近,就连26.98万元起步的汉EV,也有46%的销量来自中小城市和乡镇。
在插混和纯电车型都拥有正面和燃油车竞争的能力后,比亚迪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让其新能源车型在市场化竞争中,抢先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今年10月,比亚迪DM和EV车型各自撑起半壁江山,单月销量分别达到33716辆和36306辆,推动品牌实现了267.4%的同比增速,超过国内新能源市场增速2.6倍。
14年间的新能源变局
如今来看,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这14年发展过程中,比亚迪能够挺过漫长的无人问津和抵触阶段,持续进行技术和商业化的双面探索,显然绝非易事。
比亚迪的新能源故事,可以从2008年的日内瓦车展说起。这个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国际五大车展之一,当年大牌云集的6号馆中央位置展台,却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车企拿下。而且,这个展台位置正面朝奔驰,毗邻劳斯莱斯和Jeep。
展台的所有者正是比亚迪,将自研的全球首款现代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于车展上进行首发。两年后,比亚迪又推出了纯电动车型e6,初步实现混动+纯电两条腿走路的布局。
但在过去,新能源汽车一直都被打下「高价」的标签,而且与燃油车基本只有动力形式的差别,售价高,缺乏体验,麻烦也不少。尤其是后来在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大幅度衰退之后,十数万元的电池包更换费用,更是直接劝退大票消费者。
在这一阶段,比亚迪采取了多种举措,改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首先是推出强化品牌标识的王朝系列,通过将车型与耳熟能详的历史朝代绑定,加强消费者对于其有更高效的认知。其次,比亚迪还在王朝系列车型上推行「542」战略,利用新能源技术优势,做出同级燃油车不可实现的高性能、低能耗,带来玩法和体验的升级。
而这时的比亚迪,正在重新思考电动汽车到底需要什么。
此后,比亚迪从单一的王朝系列,发展到王朝、海洋和e网并行,同时也利用技术创新不断扩宽新玩法,比如研发出可直接改变驾驶特性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带来更好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底盘悬挂等。
尽管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部分,难以被消费者直接感知,但比亚迪依旧在此大力投入。近些年,已经陆续在碳化硅功率模块、刀片电池和车身底盘一体化等方面,建立起技术壁垒,成为支撑品牌和市场持续突破的内生动力。
未来,不仅是产品间的竞争
如果说,比亚迪明智的发展策略和多年来坚持,成为打造出300万新能源汽车王朝的基石。那么,自开始阶段就已铺开的完整上中下游产业链布局,则无疑是让其得以放心航行的保护伞。
尤其是疫情之后,采购模式导致大量车企产能受限,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只能被迫停工。而比亚迪在这一阶段发挥了垂直供应链优势凸显,在一些月销量仅在1万规模的品牌仍束手无策的时候,比亚迪仍能在闭环管理下保持正常的生产节奏,解决10万,乃至20万辆以上的月生产需求。
完整上中下游产业链,不仅让比亚迪避免了供应中的卡脖子问题,还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挥保供降本的优势。得益于此,比亚迪让旗下众多新能源车型做到与燃油车接近平价竞争的同时,也能保障有足够的利润率,而且在高端车型上的尤为明显。
以纯电动中大型轿车比亚迪汉EV为例,顶配车型28.86万的指导价,即使是相比传统燃油车仍具备不小的价格优势,10月达到的13293辆的单月销量,也少有同级车型能及。
在全产业链的支持下,比亚迪也实现了单车均价的持续提升。根据官方此前公布的信息,去年比亚迪单车均价已经达到了15.17万元,而今年据东吴证券推算,还能提升约1.57万元。
如何持续建立优势?
不过,在王传福看来,现阶段的成绩还不够,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还要走向国际化。
王传福对此提出了多品牌策略与高质量发展规划,除了现有的王朝、海洋、腾势品牌,接下来还计划推出「仰望」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其中,前者定位在百万级豪华市场,首款纯电动硬派越野车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后者主要用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
由此,比亚迪将把产品拓展到还未曾覆盖到的高端豪华,以及现阶段市场还比较欠缺的个性化领域中。而这种持续发挥敏锐嗅觉,提前建立品牌核心竞争优势的做法,也是让比亚迪14年来面对不同对手围剿,始终能够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如今,比亚迪已然打造出了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工业王国。接下来,如何凭借技术优势,带动全球范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中系潮流,将成为这位新能源汽车霸主的下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