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
其中,关于汽车消费市场领域,《通知》要求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购置税优惠、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等政策,增加汽车消费市场活力。此外,在提升产业链核心技术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可回收利用体系等方面也作出相应规划。
新政策将给汽车消费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又将如何提升你我的用车生活?
释放汽车消费市场潜力
2022年的汽车市场不同寻常。受多重客观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市场销量一度同比下滑近五成,陷入低迷期。
为了提振汽车市场购买力,包括新能源车下乡、乘用车600亿元购置税减征优惠政策等一揽子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出现转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并于8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在此基础上,借助“金九银十”车市热销行情,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6%,接近完成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的预期目标。
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针对汽车市场出现的负面影响,中汽协多次提出汽车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调整对车企“双积分”考核、优化并延续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等,多措并举推动汽车市场尽快重回发展轨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利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后,国内车市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对于汽车市场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道。
不难看出,利好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今年国内车市实现由跌转涨的关键。正因如此,当汽车市场再次传来利好消息时,短时间内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具体来看,在扩大汽车消费方面,减半征收燃油车购置税和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明显。
11月1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购税686.2亿元,同比增长101.2%;今年6月至11月10日,共为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减征车购税397.5亿元。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今年6—10月,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约为652.3万辆,与政策实施前的1—5月份相比,环比增长20.6%,明显高于整体车市增长水平及其他细分市场表现。
今年年初,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都有所上调,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车成本,可省下两三年的充电费用,释放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不少车企也都对该政策表示欢迎。
搭建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从总体供需层面来看,动力电池原材料供给可以满足市场的长期需求,但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上不时出现供需缺口,我认为建立电池材料的高效智能回收体系尤为必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与动力电池的结构本身有很大关系,因此,从动力电池研发之初就应注重拆解的便利性。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近1300万辆。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课题报告》显示,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报废期,预计2023年报废量将达48.09万吨,其中,三元锂电池的报废量将大于磷酸铁锂电池。
自2009年“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以来,我国面临着首批新能源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潮。可以预见,如果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加剧供应链资源供需矛盾,最终,会对新能源车绿色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我国如何在发展新能源车市场的同时,兼顾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备受关注。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通知》明确提出,在推动原材料行业提质增效方面,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令人欣喜的是,业内已逐渐开始重视动力电池回收工作。今年11月16日,工信部就拟公告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公开征求意见,共包含17省市41家企业,是截至目前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批。
进一步而言,通过逐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促使消费市场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意识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经济实惠。
欧阳明高认为:“回收资源是原材料供给的重要来源,将有效缓解锂资源的供应紧张压力。我预计2030年左右,动力电池材料回收将形成规模化发展。从长远来看,回收资源有可能在未来逐步替代原始资源需求。”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与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同频发展的是伴随其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新能源车市场推广至今,以公共充电桩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关系到消费者的用车感受和充电便捷性,成为消费市场热议的话题。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70.4万台,同比增长108.8%,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今年前10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8.7万台,充电桩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车保持同频发展节奏。
在新能源车业内,通常用车桩比来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成熟度。顾名思义,车桩比即新能源车和充电桩数量的比例,比例越小,表明基础设施建设越成熟。
促进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车桩增量比为2.5∶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需要。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尚可,但考虑到新能源车的巨大发展动能和市场需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任务。
《通知》提出,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车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多地纷纷出台加快充电桩建设规划的政策。10月8日,重庆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新建小区将全部覆盖;10月13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及支持长沙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到2026年全市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4万个左右;11月22日,贵州省提出,加强新能源车使用保障,推广新能源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覆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具体来看,公共领域用车包括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发展趋势已被再次提上日程。《通知》提出,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
可以预见,推动公共领域用车实现电动化不仅符合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促进了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也将对新能源车消费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