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能源汽车(对话 新能源)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一个 EV 市场,而且每个季度的变化非常大。随着传统燃油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加大投入,产品也不断升级迭代,中外车企上演了最激烈的竞争戏码,整个市场的态势风云突变,随时变换城头大王旗。
做为中外两大新能源车的代表,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我们先来看中国的新能源车带头人比亚迪的表现,数据显示:11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23.04 万辆,同比增长 134.3%。至此,2022 年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 162.8 万辆,同比去年的 50.98 万辆,暴涨 219.38%。其中,王朝网销量 173673 辆,海洋网销售 52818 辆,合资品牌腾势销量 3451 辆。DM 车型 116027 辆,EV 车型 113915 辆。
显然,这样的表现是和比亚迪的产品线阵容整齐有关的。比亚迪在售新能源乘用车包括 DM 和 EV 两种路线,拥有汉、唐、宋、秦、元等王朝系列车型和海豹、海豚、驱逐舰等海洋系列车型。其中,汉家族的出货量差不多在 3 万多,而宋家族的出货量在 6 万多。前者的车型主要是轿车类型,可以对市场上其它定位为三厢车的对手发起进攻。而宋家族则锁定了中国很多喜欢 SUV 类型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有一小部分对空间有一定的变通,也可以功过元家族的产品来实现,元家族也达到了快 3 万的销量。而秦家族则锁定了比较多的紧凑型用户。当然,比亚迪的产品线丰富,腾势品牌的也首次亮相,取得了 3 千多的销量,预计随着商务车用户的增多,腾势后续还会继续发力。
当然,比亚迪还在增加自己家族的品牌,未来还会有仰望,剑指高端市场。另外,还有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这部分应该会锁定一部分个性的年轻群体。所以比亚迪在产品线上的成功,是其它中国国内车企一时半会无法达到的。
接着我们看下特斯拉的表现。特斯拉 11 月交付量突破 10 万辆,环比增长约 40%,同比增长达到 89%。由此,上海超级工厂本年度已交付超过 65 万辆汽车。这样的表现也是特斯拉在中国的最好月度表现。
当然,今年 10 月底,特斯拉还调整了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售价,Model 3 降幅在 1.4-1.8 万元,Model Y 降幅在 2-3.7 万元。这样的定价策略,对于其它同级别的国产车来说,是一个压制。毕竟特斯拉旗下的车型是全球级别的平台,用户众多,即便有负面新闻,但是销量一直没有多大的影响。
现在特斯拉要做的是,如何面对凶猛的其它传统汽车企业拿出来的精品车型。做为新势力车型,恐怕已经无法撼动它的产品力。还有一个是,特斯拉强大的自建充电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吸引力。已构建起由 1400 多座超级充电站、9600 个超级充电桩,以及 700 多座目的地充电站、1900 多个目的地充电桩组成的庞大补能网络,对于用户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充电体验。
展望未来的时间,特斯拉应该还会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 Model 2,这显然会捍卫其销量。同时,特斯拉也不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调整,比如,在软件上,通过搭载 KTV 功能、电动后尾门、引入各类娱乐 App 等,提升出行引导、休闲娱乐、实用信息三方面功能,为车主带来耳目一新的使用体验。
通用五菱的销量一直是另类的存在,由于其爆款产品战略的定位,基本上看不到对手。五菱宏光 MINIEV 的产品定位是其它对手一时学不来的。你学的到它的大小,却搞不定它的价格;你做的出同样的价格定位,却没办法做出它多变的风格。这个车型已经热销许久,极大的保有量,眼花缭乱的不同版本和不同涂装,让年轻人是喜爱不已,成为众多人的第一部车。所以,可以理解其 7.6 万的月销量是有底蕴的。当然,如果未来没有对手给予压力的话,这个销量榜单的位置还会霸占很久。当然,未来的压力应该还是自身产品,看下能不能继续维持强大的粉丝消费群体。
长安汽车公告,自主品牌新能源 11 月销量 33130 辆,同比增加 193.81%;1-11 月累计销量 226015 辆,同比增加 140.51%。长安作为原本的的燃油车企业,有了一定的供应链和积累,在转型新能源车的过程中,可谓是稳扎稳打。
长安汽车发布全新能源及电动化解决方案——长安原力技术,包括 “原力智能增程” 和 “原力超集电驱” 两项重磅技术。深蓝的增程和纯电车型销量占比结构中,轿车预计是 6:4,SUV 预计将达到 7:3。也就是说,在长安深蓝的产品结构中,增程车型将成为重要销量来源。后期,长安汽车必须继续在产品线上继续创新,才能打出和保有自己的市场地位。
吉利汽车作为老牌的中国车企,在转向新能源车的过程中也是不遗余力。吉利汽车 1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3.5 万辆,其旗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极氪于 11 月交付汽车共 1.1 万部,同比增长约 447%。001 之后,极氪还发布了首款豪华 MPV 车型极氪 009,明年一季度开启交付,产品矩阵的逐步完善将促使极氪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从现在来看,极氪的产品线极其丰富。未来如果能继续在服务和补电上进行补强,是个有实力的新能源车玩家。
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一路高歌。埃安 11 月销量 28765 辆,同比增长 91%,今年 1-11 月份累计销量 241149 辆,同比增长 128%,提前实现全年销量翻倍。按照埃安年初设定的 “保 20 万辆,挑战 25 万辆” 销量目标,可谓是水到渠成。埃安旗下新车包括 AION S、AION S Plus、AION V、AION Y、AION LX 等,涵盖紧凑型车、紧凑型 SUV、中型 SUV,遍布各个细分市场。其中,埃安 S 系列车型是广汽埃安的销量支柱。此外,埃安在 11 月发布了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平台 APE 3.0 和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
上汽乘用车也获得了 2.58 万左右的销量,上汽的新能源之路最早要追溯到 2001 年,是国内首家全面实施 “纯电、插电、燃料电池” 三条技术路线的企业。2014 年,上汽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汽车行业面向未来的 “新四化”(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但是,从现在来看,上汽仍处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过渡期,因为其原本的底子厚,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显然还有提升空间。
做为新势力的哪吒汽车,倒是在市场销量的赛道上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匀速前进,1.5 万的成绩单可圈可点。哪吒单车型交付量甚至比蔚来、理想整个品牌整体交付量还要多。哪吒在今年持续发力,连续第 7 个月交付在万辆以上。在 11 月份 “哪吒 U+V+S” 三款车型同期交付外,11 月 21 日,哪吒汽车举行 “浩智战略 2025” 全球技术品牌发布会。发布浩智超算、浩智电驱、浩智增程三大技术品牌。
问界一直挂着华为的光圈在打拼,这个月只有 8260,是个需要关注的变化。凭借 M5 的成功,AITO 连续三个月稳定破万,问界 M7 和问界 M5 EV 目前还没有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未来将遭遇比较大的对手竞争,其中一个是来自大众的 ID 系列。问界必须在未来继续迭代自己的产品线,否则销量可能遭遇停滞。
零跑 11 月销量为 8047 辆,环比增加 14.53%。1 至 11 月,累计交付新车 10.2 万辆,同比增长超 185%。但是这个月销量下滑的比较多,未来也将遭遇销量的瓶颈,后期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上来,将很难打开局面。据零跑汽车方面透露,未来仍然聚焦动力系统、电子电器架构、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开发。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 BOM 成本。据了解,目前零跑汽车已实现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打造了智能动力系统 (LeapmotorPower)、自动驾驶系统 (Leapmotor Pilot) 及智能座舱系统 (Leapmotor OS)。但如果销量下滑太厉害,后续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最后来说下新势力老三家:理想、蔚来、小鹏。这三家现在走出了各自不同的曲线,在未来会继续分化,为了争取不同的消费群,产品的定调也将在未来发生变化,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肯定会出现重叠竞争部分。
其中,理想在产品线上迅速做了更新和拓展。11 月销量突破 1.5 万辆,同比增长 11.5%,创下单月交付最高记录。11 月理想 L8 开始交付,L9 也一定程度上承接了 ONE 的退市。从目前看,理想汽车形成了六座 SUV 理想 L9、六座 / 五座的理想 L8 以及五座 SUV 理想 L7,这样的三组合可以继续深耕细分领域。对于竞争对手问界的产品冲击,理想算是维持住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定力,从而对其用户群进行了保有和拓展,口碑也对其新上来的两款车型做好嘞一定程度的铺垫。
小鹏汽车销量再次遇阻,仍未突破 6 千辆,该月销量仅 5811 辆,同比跌幅高达 62.3%。显然,小鹏的车型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其中比亚迪的热销一定程度上对小鹏现有的产品线形成了压力,而特斯拉的降价也给了小鹏冲击。曾经的爆款小鹏 P7 已开始竞争乏力,竞争力显现疲软态势。且新车型 G9 还处于产能爬坡的关键期。所以,面对未来,必须继续把产品线拓展,否则难以在市场地位上坐稳。
蔚来汽车 11 月的销量为 1.42 万辆,也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 40.9%,同比增长 30.3%。凭借基于 NT2 技术平台打造的 ET7、ES7、ET5 三款新车交付量稳步上升。蔚来的第二代车型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后续的话,蔚来所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的品牌实现高附加值,锁定较为高端的产品定位。随着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加大,华为问界系列也在不断囤积重兵,蔚来的未来面临极大的考验。
总的来说,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以后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恶劣。2022 年即将收关,新能源汽车 “国补” 也将完全退坡。从明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及增程)4800 元至 12600 元不等的单车补贴将取消,对于车企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展望来年,各大车企必须在产品力上继续下功夫,不然稍有不慎,一个季度就有可能跌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