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分娩方式有哪些 自然产or剖腹产根据情况选择一个
孕妇分娩方式有哪些
生产方式分为自然产与剖腹产两种,在没有妊娠并发症、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鼓励孕妈咪采取自然产,因为是以自然方式娩出婴儿,而且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任何药物,产后并发症相对较低;剖腹产则是较接近治疗的方式,当孕妈咪出现妊娠并发症或产程迟滞等紧急状况时才会选择,加上必须施打麻醉药物,产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自然产全部过程
自然产是指胎儿从阴道自然娩出的过程,一般来说,初产妇的自然产时间若从阵痛开始算起到胎儿娩出,约需6~18小时,经产妇则为4~8小时,若孕妈咪想采取自然产,必须考察以下五个要点。
胎位
胎位有没有正确是自然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当怀孕28周时,胎儿头部会逐渐朝下、腿部朝上,呈现最适合自然生产的姿势,胎儿头部是身体各部位中最坚硬的部位,若头部可以顺利通过产道,身体其他各部位也能顺利娩出。
倘若接近生产,胎儿的位置仍然不正确,包括臀位(屁股在产道口,仿佛坐着的姿势)、横位(肩膀或其他部位在产道口)或头部朝下,但最接近产道口的是脸部,产检时会发现,因此,大部分医师建议孕妈咪以膝胸卧式的方式矫正,也就是孕妈咪先趴在地上,接着屁股抬高,双膝与小腿仍然贴地,中间悬空部分可用枕头或棉被垫着,一天3次、每次10~15分钟;若到了怀孕36周时,胎位依旧没有转正,为避免产程迟滞或胎儿于娩出过程中受伤,大多数医师便建议孕妈咪改采剖腹产,免得危及胎儿的生命。
胎儿大小
在怀孕晚期,医师会先透过超声波计算胎儿的头围和腹围,再算出胎儿的体重,若头围与腹围数值较高,代表胎儿可能过重,反之,则可能过轻。一般而言,胎儿的大小约1500~4000公克内较适合自然产,过大或过小都不宜,若胎儿过大(属于4000公克以上的巨婴),生产时会出现肩难产或产程迟滞,但仍需根据孕妈咪的骨架大小而定,倘若孕妈咪骨架与骨盆较大,也有机会考虑自然产;如果胎儿过小(小于1500公克),由于骨骼、器官相对于一般体重适宜的宝宝较不成熟,面临产道的挤压过程可能会出现受伤、颅内出血等情形,因此,建议改采取剖腹产为宜。
生产过程
当孕妈咪决定自然产后,一出现产兆时(阵痛、落红或破水)就得进入待产室准备生产。以往为了生产的清洁与便利所实施的会阴部剃毛、灌肠动作,现今医院几乎都取消,仅留下静脉注射与胎心音监测。其中,静脉注射是为了预防部分孕妈咪的子宫收缩频率不稳或产后大出血,以随时施打药物,让孕妈咪不必在身体不适又危急时还多挨一针,让孕妈咪不必在身体不适时又要多挨一针;静脉注射是采活动式,在身上留置针头或使用活动点滴架,孕妈咪可以自由走动,不必一直待在床上。
至于胎儿监测器主要是为了监视胎儿的心跳频率与状况,通常采取间歇性使用,即每1小时在孕妈咪肚皮上系着胎儿监测器监测15~30分钟,相隔30~45分钟就会取下,让孕妈咪任意变换姿势或下床走动,使胎儿重力下降,促进宫缩,加速产程。胎儿窘迫的频率不高,无须持续监测,若孕妈咪一直绑着胎儿监测器而没有站起来走动,可能会引起产程迟滞或身体不适。
当孕妈咪开始出现规律阵痛时,即代表已经进入三大产程。第一产程是子宫开始规则收缩到子宫颈完全打开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的宫缩,对不少孕妈咪来说,是相当强烈的经痛,身体几乎无法承受痛苦,有些孕妈咪因为受不了宫缩,决定改采剖腹产,所幸目前有许多自然生产减痛法,包括利用呼吸调节与各种按摩方式,达到放松肌肉与心情的拉梅兹生产减痛法;利用一颗直径约65公分的抗力球做运动,达到舒缓疼痛感的生产球运动。倘若这些非药物性的减痛法都无法发挥效果,孕妈咪可以和医师讨论是否施打减痛分娩药物、缓解子宫收缩的药物,产生良好的减痛效果。
子宫颈完全扩张时,就是进入第二产程,即胎儿要娩出的时候。由于胎儿头部已经朝下,渐渐往子宫颈口前进,因此,孕妈咪必须同时用力,将胎儿娩出,娩出的方式犹如排便般,孕妈咪只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示,反复吸气、吐气、憋气、用力,大约在0.5~2小时内便能顺利生下宝宝。不过,在娩出宝宝的过程,可能会使会阴部出现不整齐的撕裂伤,部分医师会采取「会阴切开术」,从阴道口往肛门方向剪1~2公分的开口,使阴道口变大,让宝宝可以顺利出来,但若孕妈咪害怕剪开会阴部或希望医疗不要介入过多,不妨与医师讨论,再决定是否剪会阴部。
第三产程是胎盘完全娩出,并且将宝宝脐带剪除的过程。基本上,当宝宝出生到胎盘自行剥落的过程约需要5分钟,若超过5分钟,就会引起胎盘残留,此时医护人员会用手将胎盘从子宫内取出,随后医护人员便实施会阴部伤口缝合。通常会请爸爸处理剪除脐带的动作,除了增加爸爸参与生产过程的感觉,也是赋予养育责任的方式之一;剪除脐带后,医护人员还会将宝宝抱到妈咪胸口做第一次的肌肤接触,让妈咪享受亲子间的甜蜜。
生产并发症
自然产大部分不太会发生危险,但少部分孕妈咪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肛门裂伤、子宫颈撕裂伤、会阴部肿胀、产后大出血。
肛门裂伤是因为孕妈咪生产时过于用力,导致伤口一路从阴道口裂至肛门,加上生产后没有缝合好,导致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严重者甚至会形成肛门廔管,当出现这类状况时,应立即就医,请医师重新缝合伤口为宜。
通常生产时,子宫颈会自动变薄、变软,并且全开,但子宫颈若没变薄、变软时,便以真空吸引、产钳等方式强行将宝宝拉出来,容易造成子宫颈撕裂伤。一般而言,轻微者可以自行止血,严重者则会大出血,若出血不止,就必须尽快找到出血点,立即缝合止血。
当妈咪生完宝宝后,会阴部因为受到撕裂或实施会阴切开术,导致红、肿、痛的现象,轻微者可在数日内痊愈,但若症状过于严重且无法自行排尿者,医师会插上导尿管缓解肿胀情形。
通常自然产的妈咪出血量在100c.c.上下,最多不超过500c.c.,但若失血量占全身血量的10〜15%(约500~1000c.c)以上即代表大出血,常见原因不外乎子宫收缩异常和胎盘残留。当出现大失血时,应立即输血,并且开立子宫收缩或止血药物,以缓解出血状况。
产后复原
产后复原主要指标为会阴部伤口愈合、改善阴道松弛与子宫脱垂,生产后,医师会帮妈咪缝合伤口,缝合线大约1周内可被人体吸收。为了加速伤口愈合,建议妈咪生产后多采取侧坐或侧躺,避免压迫伤口;产后1~2天不妨以冰敷来缓解红肿,2天后再以温水冲洗外阴部,平时也可采取温水坐浴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大约3~7天就可痊愈。
另外,生产时妈咪会用力收缩阴道,以顺利娩出宝宝,此时容易产生骨盆底肌肉松弛的问题,妈咪平日可多练习「凯格尔运动」,练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摆脱阴道松弛与子宫脱垂的困扰。
自然产的妈咪于生产过程中,只有局部伤口,加上出血少,体力恢复快,因此,经过医师确认没有问题,就能下床走动,约2~3天后即可出院返家休息。
剖腹产的全部过程
剖腹生产是最常见的产科手术,以手术方式切开腹壁与子宫壁,将胎儿娩出的过程,手术前后的消毒、缝合,加上手术过程,需要大约1~2小时。若孕妈咪想要采取剖腹产,必须先考察以下五个重点。
常见适应症
剖腹产适用于有妊娠并发症或胎儿出现异常的孕妈咪,但若担心无法承受自然产所带来的痛苦,或者希望能避免因自然生产而发生突发状况的情形,亦可与医师讨论后采取剖腹产的方式生下宝宝。
剖腹产常见适应症有胎位不正、胎儿过大或过小、前置胎盘、产程迟滞、胎儿窘迫,甚至孕妈咪出现危急状况。其中,前置胎盘意指胎盘完全、部分或边缘覆盖在子宫颈口,使胎儿无法顺利由阴道娩出,为了避免强行生产而造成胎盘挤压或大出血,建议实施剖腹产。
若孕妈咪在自然产的过程中,发生子宫颈扩张速度与胎头下降速度过慢或停止,并且进行任何催产努力后都没有效果时,建议实施剖腹产。之所以发生胎儿窘迫情形,包括脐带绕颈、脐带脱垂或胎盘剥离等,使胎儿无法从脐带获取营养,出现呼吸窘迫、心跳减速或暂停,建议实施剖腹产。除此,孕妈咪出现休克、抽筋等无法持续用力的危急状况,亦会建议实施剖腹产。
术前准备
孕妈咪决定采取剖腹产,应于手术前一天先住院,接受术前的例行准备,包括抽血、验尿、禁食(至少6小时)、插尿管等。其中,禁食是因为剖腹产时,施打麻醉剂的过程中,孕妈咪可能会因为麻醉不适而产生呕吐,加上手术切开的位置与肠胃道十分接近,部分医师担心孕妈咪于术前进食会影响消化吸收或引起伤口感染,因此,要求胃部排空。由于孕妈咪麻醉后,下半身会失去知觉,亦会暂时无法自行小便,于是医护人员帮孕妈咪插上尿管协助排尿。
生产过程
当生产预定时间前,孕妈咪应上手术台接受剖腹产手术。在手术之前,麻醉科医师会从孕妈咪的背后腰椎施打麻醉药,之后孕妈咪的下半身就会失去知觉,医师便于耻骨上方的3~4公分处切开10公分左右的伤口,再划开子宫壁,让孕妈咪破水,娩出胎儿后再将子宫肌肉层与腹壁缝合。
生产并发症
现代医疗科技发达,若采取剖腹产,大多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但仍有危险性,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或发烧、肠道受损或蠕动不良、泌尿道受损、大出血。
感染或发烧的发生率大约5%,常见族群为早期破水、产程延迟、肥胖、糖尿病患者,当出现这类情形时,应立即请医师开立相对药物,改善不适。其中,肠道受损或蠕动不良常见于曾多次实施手术、术后有黏连情形者,此时医师会视情况修补或重建肠道,要求妈咪长期禁食及从静脉注射营养。泌尿道受损以膀胱受损最为常见,但大多可于修补或留置导尿管后恢复。
一般来说,剖腹产的出血量大约300~500c.c.,若出现失血过多的情形,医师会紧急输血并止血,但仍无法控制,必要时医师会采取血管栓塞止血,或将子宫切除,以挽救妈咪的性命。
产后复原
由于剖腹产的伤口较大,妈咪生产后应先卧床6~8小时,待医师确认无疑虑后,才可以下床走动。剖腹产的产后复原指标有照料伤口、控制进食时间与拔除导尿管,为了避免伤口碰水引起感染,建议妈咪先以干洗方式洗澡,待伤口表面复原后再进行沐浴,一般来说,表皮的伤口会在1周内复原,倘若出现红肿、化脓等情形,应尽速就医。
若妈咪有蟹足肿的体质,则可能持续增生不正常的疤痕组织。在腹腔内的伤口通常复原期约1~2个月,但等到身体完全吸收缝线则需约2个月。在控制进食时间方面,妈咪应于产后肠子排气,恢复蠕动后才能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进食前医师也会视妈咪状况给予点滴补充能量;至于拔除导尿管,为了使剖腹产的手术顺利,医师于术前施打麻醉药,使妈咪暂时无法自行排尿,必须装上导尿管,但约1天后麻药就会消退,便可拔除导尿管。此外,由于剖腹产的伤口较大,体力恢复较慢,需住院观察5~6天后可返家或至月子中心休息。
剖腹产的迷思
不少孕妈咪对剖腹产存有错误的观念,认为第一次是剖腹产,日后就不能自然产。其实以往为了手术方便,都会以垂直方式切开腹部,在子宫上方划出伤口,使妈咪日后生产只能选择剖腹产,避免自然产时收缩用力,造成子宫破裂。不过,现今剖腹产大多是腹部与子宫之下方处切开伤口,造成子宫破裂的机率可说是相当低,因此,若孕妈咪前一次是剖腹产,生第二胎时会因为自然产而造成子宫破裂的机率很低,基本上,只要骨盆够宽、胎儿大小适中且无其他并发症,也可和医师讨论后尝试自然产。
孕妇生产地点有哪些
由于近年产妇生产权利日渐受到重视,许多孕妈咪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生产,就连生产地点也不例外。事实上,除了医疗院所之外,部分孕妈咪也希望能在家里迎接小宝贝。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家都适合居家生产,建议先比较环境的特色,与医护人员讨论后,再决定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地点。
医疗院所生产
医疗院所分为医院和诊所,大多是24小时轮班制,在人力编制或设备上,都相当完整,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院方可以立即做处理。此外,当孕妈咪生产结束后,专人会立刻做清洁与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孕妈咪不妨依照自身需求决定是否前往医疗院所生产。
若孕妈咪决定到医疗院所生产,依据生产阶段不同会经过三个生产场所,包括待产室、接生室及恢复室,之所以如此设计,乃在于减少院内感染的问题。
待产室内有待产床、家属陪伴区,部分医院或诊所设置较大的待产室,将2~3位的孕妈咪集合在一起,仅以廉幔相隔,也有医院或诊所会设置独立待产室,让孕妈咪有较宽敞的空间,舒缓筋骨、调适心情;接生室俗称产房,当孕妈咪子宫颈口全开或要进行剖腹产时,就必须进入接生室准备生产,医护人员会教导孕妈咪如何用力,以顺利娩出婴儿;恢复室是妈咪分娩结束后前往的场所,医师会在这里检查妈咪产后状况,包括是否大出血、发烧等,若确认没有问题,即可从恢复室送到产后病房休养。
医院生产
目前大多数国内医院的医疗资源都很健全,且分科较多,医护人员的编制与技术亦相当完整,若孕妈咪需要紧急输血或胎儿出现危急状况,可以尽速联络相关科别的医师前来会诊。不过,大型医院分工较细且病患较多,因此,入院手续相对较繁杂。
由于医院毕竟属于治疗、检查的场所,孕妈咪在病房的布置亦较无法过于温馨,生产时也不能邀请太多人一起参与,若孕期没有出现任何妊娠异常,身心状况也很好,建议到住家附近的区域医院或诊所生产为宜。
至于属于高危险妊娠的孕妈咪,例如:前置胎盘、植入性胎盘、胎儿早产等,务必前往大型医院生产,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突发状况,且当部分宝宝出生后也可能需要立即插管、连接呼吸器或进入观察室等,若不在大型医院生产,可能会因为医疗设备不足,延迟急救母体与胎儿的时机。
诊所生产
基本上,台湾诊所大多为专科诊所,就连妇产科也不例外,无论在设备或人力编制上亦相当完整。不过,若孕妈咪决定在诊所生产,应注意该诊所除了妇产科之外,是否还包括麻醉科与小儿科,麻醉科是因为若孕妈咪需要施打减痛分娩或剖腹产时,需由专业的麻醉科医师执行;小儿科则是当宝宝出生后,若出现呼吸窘迫、心跳停止等意外,需要由小儿科医师进行专业诊断与处置。倘若诊所只有妇产科,孕妈咪需要了解是否有完善的转诊制度,以便出现生产意外时,诊所可以立即转介至医院应急。
为了增加孕妈咪生产时的安全感,目前不少妇产科诊所都会将诊间和待产室布置较温馨,墙壁的色调也较柔和,让孕妈咪与家人有回到家的感觉。除此,由于诊所专科与病患较少,分工相对单纯,当孕妈咪办理入院手续,亦能以简便和快速的方式入院,建议在怀孕期间没有出现严重不适,可以考虑在诊所进行生产,享受专业的服务及温馨的生产环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居家生产
所谓居家生产,意指家中生产,无须采用任何药物或侵入性的治疗,对孕妈咪来说,家不仅是熟悉的环境,更能提供较多的安全感,而且家中成员亦可一起参与。大多数会选择居家生产的孕妈咪,主要是已有一次的生产经验,对于生产过程具相当程度的了解,因而决定在家迎接第二胎。
当孕妈咪决定居家生产时,必须先准备相关设备,像是舒缓疼痛的抗力球、床铺、地垫、浴缸等,也需要寻找理念相符合的助产师,助产师会在生产当天携带相关器材,包括手持式胎心音监测器、磅秤、听诊器、生产用品、简易急救设备。助产师在居家生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常妇产科医师不会到家里帮孕妈咪接生,因此,只有助产师可以提供专业协助。孕妈咪要和助产师讨论自身生理、怀孕状况,将产检报告给助产师做参考,助产师会在预产期前到产家评价居家生产的环境及动线的状况,若发现产家的空间不足或动线不良,则会与产家讨论居家生产的可行性,或者以其他方案取代,倘若仍无法满足居家生产的需求,就会建议孕妈咪前往医疗院所生产。
除了事前准备,孕妈咪也要和助产师商讨拟出一份突发状况的处理方式,包括后送医院、医师、随侍家属等。由于无法预料生产会发生哪些意外,为了避免出现来不及反应,助产师会和产家约定,当产程迟滞、胎儿不能顺利娩出、有感染及出血过多等情况,就要考虑送医。
孕妈咪决定在家中生产时,可自行选择家里任一个地方进行生产,其中,又以地板、床上或水中较为常见,以下分别做说明。
地板、床上
在地板或床上生产是居家生产中常见的方式之一,需要准备的用品有抗力球、卫生用品、大型地垫或床垫。当孕妈咪开始出现阵痛时,就可以使用抗力球或改变姿势舒缓阵痛,助产师也会指导家人帮孕妈咪按摩,并且指示孕妈咪用力的方式,协助娩出胎儿。
生产时,孕妈咪的身体可能会过于紧张或疼痛,故生产姿势不受限,可以随时变换姿势,像是蹲姿、跪姿或躺姿,助产师亦会依照胎头下降程度及孕妈咪施力和呼吸的状况,再指导将胎儿娩出,并且尽力保护会阴部的完整性,避免造成撕裂伤。当胎儿娩出、脐带停止跳动后,助产师会请爸爸帮忙剪断脐带,待胎盘也完全娩出,再检查会阴部是否有撕裂伤,依照会阴部撕裂的程度决定是否缝合会阴部,最后进行清理、消毒等工作,降低妈咪与宝宝的感染机率。
水中生产
产家必须事前准备一个够大的水池,水质必须经过滤杀菌和消毒,水温以接近人体的37度为宜,最高不超过38度,该温度主要使孕妈咪自然分泌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达到顺产目的。
水池大小应以孕妈咪坐得进去为主,水位要超过肚子且到达胸口、腋下处,如此才能藉由水的温度、压力、浮力来缓解宫缩所带来的不适,促使自然分泌出催产素,增进产程进展,达到顺产目的。进入水池的时机是进入第一产程中之产程活跃期,此时子宫颈已经打开5~6公分,也是阵痛变得强烈且较密集剧烈的时刻,孕妈咪进入水中借此舒缓疼痛。孕妈咪坐在水中时,助产师会在宫缩结束后监测胎儿心跳,当产程已进展至子宫颈口全开、胎头下降至阴道口时,助产师亦会依照胎头下降程度及孕妈咪施力和呼吸的状况给予指导,将直到宝宝出生为止。在宝宝出生后,助产师或爸爸会将脐带剪断,将宝宝抱到妈咪胸口处做肌肤接触,接着请妈咪与宝宝离开水池到床上休息,检查会阴部是否有撕裂伤,进行清理、消毒等工作。
透过水中生产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宝宝出生时冲击的力度,也能让宝宝感受与子宫内相似的温度,而非一般空气中的24~26度,对宝宝来说,一来增加安全感,二来也能减少外界刺激;对妈咪来说,水可以浸润会阴部组织,减少撕裂伤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