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 中国空间站首开网课

12-30 科普知识 投稿:管理员
地表最强 中国空间站首开网课


星星会眨眼睛吗?有没有看到UFO?“企鹅服”长什么样子?细胞跳动是怎样一种现象?带着对太空生活的无限遐想,北京时间12月9日15点40分,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以及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网课”。

眼看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飞”着出现在屏幕上,会场里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我们是‘感觉良好乘组’!”时隔8年,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再一次以“太空教师”的身份亮相。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众所周知,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这对人身体会产生很多影响。王亚平介绍,失重对人体血管、骨骼和肌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防止肌肉萎缩,空间站里安装了太空跑步机、自行车、拉力器等健身设备,航天员们工作之余可以适当运动保持健康。

王亚平还特别介绍了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叶光富身上的“企鹅服”。叶老师瞬间化身“太空模特”,展示了这件深蓝色套装。看似普普通通,其实它能够令肌肉长时间保持发力,对抗肌肉萎缩和心血管功能下降,凝结了航天科技专家的小巧思。

瞧!细胞自身生物电正在荧光下一闪一闪地跳动!这是叶光富操作电脑在给大家展示荧光显微镜下的细胞。“这台荧光显微镜是用来培养细胞和观察细胞的装置。细胞培养到一定阶段,我们便可以观测它在有无重力条件下的变化过程。”王亚平说。



接着,为了回答地面学生的问题,叶光富开始尝试“太空转身”。只见他左摇摇右扭扭,还是无法在太空完成地面上再简单不过的转身。“虽然叶老师已经很努力了,但好像还没成功。加油,使点劲!”在王亚平的鼓励下,叶光富用力摇动右臂,身体终于慢慢转动起来。至此,“摇臂式”“花滑式”“游泳式”“散步式”“舞蹈式”五种太空转身姿势全部被叶老师掌握并精彩演绎。

当然,要说这最浪漫的一课,当属水膜实验。王亚平把她和女儿在地球上折好的纸花放入注水后的厚水膜中,只见“花朵”在水膜中舒展开来,又缓缓绽放,美不胜收。王亚平说:“看到花朵就想到了我的女儿。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是你们的!”

随后,王亚平往水膜中继续注水,直到水膜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地球上见不到的场景出现了!由于凸透镜成像的效果,水球中呈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又将颜料注入水球,水球顿时如蔚蓝色星球一般。接下来,当泡腾片被放入,水球在不断产生气泡的过程中演变成类似地球的颜色。

一系列神奇又浪漫的小实验后,第一节“天宫课堂”顺利结束。“我很喜欢水膜实验,因为这是地球上看不到的,感觉非常神奇。”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的董佳豪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他很喜欢物理,在老师的帮助下,曾在学校实验室自制水火箭,并顺利发射,通过安装的微型摄像头拍下了整个校园。

太空课程设计参与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魏红祥也在现场观摩了这场天地科普实验,他对科普时报记者表示:“和地面相比,空间站有很多独特的实验环境,除了大家熟悉的微重力外,极低温、强辐射等都是地面难以大规模实现的极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开展一系列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



针对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青少年物理学习兴趣等问题,魏红祥坦言,物理学不限于“采集知识”,而是要更进一步追究知识背后隐藏的相同的、最简单的基本规律。未来的物理学教学应注重把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还原回认知的过程,还原到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包含物理体系整体轮廓的物理图像。同时,要更加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递,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

相信如王亚平所言,未来,中国人的脚步将踏入更远的星空。而这次,她也告诉同学们,星星特别亮,但不会眨眼睛,眼前的宇宙是深邃的黑,UFO还真没有见到呢……

天宫课堂 教育 航空航天
标签: # 太空 # 水球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