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丰收,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07-15 科普知识 投稿:管理员
海水稻丰收,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观看相关科普视频请扫二维码)


“实际上,海水稻并不是种植在海水中,也不用海水浇灌,只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农艺师于萌告诉科普时报记者,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的俗称,是能在盐碱地和海边滩涂种植生长的一类特殊水稻品种。在我国北方,海水稻基本上是一年一季,在南方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或三季。近日,“海水稻丰收”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什么是海水稻,它是种在海里吗?有了水稻,为什么还要种植海水稻?

“海水稻的品种很多,从口感上说,和普通稻米没有明显不同,不会有海水的咸味儿。育种人员会在耐盐碱的基础上,选育吃起来更加软糯香甜的品种。从外形看,和普通稻米类似,海水稻同样既有圆粒也有长粒。从颜色看,海水稻的颜色会更多一些。有人说见过红色的海水稻,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海水稻米都是红色的,还有紫色、黑色、淡黄色、白色等,打磨成精米后都是晶莹透亮的白色。”于萌表示,目前部分商超已经在售卖海水稻米,根据产区、品种不同,价格也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一斤不等。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句俗语道出了在盐碱地种粮的艰辛。那为什么还要在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呢?于萌说,“袁隆平院士曾经说过,如果推广种植一亿亩海水稻,按照每亩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就可以养活8000万人口。”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不当的耕作和利用引起的土壤盐渍化也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加剧了粮食安全的挑战。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5亿亩中的2.5亿亩是轻度盐碱地。于萌说,“盐碱地的改良和综合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种植海水稻是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的宝贵资源的一种方式,为我国盐碱地的利用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是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种植海水稻,不仅可以多收粮食,还可以改善盐碱地的土质。“水稻是须根作物,种植过程灌溉淡水起到压盐的作用,这可以减轻盐害的影响,对土壤有改良作用。”于萌告诉记者,多地实验表明,通过连续3年至5年种植海水稻以及配合相应的土壤改良方法,可以将盐碱地改造成可供普通作物耕种的土地。

“今年,我国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覆盖全国典型盐碱地类型。近期,山东青岛进行了耐盐碱常规稻小面积测产,产量达每亩691.8公斤。”于萌高兴地说:“我们距离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标签: # 海水 # 盐碱地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